張海桑
(福建省龍巖市華僑職業中專學校 福建龍巖 364000)
數學知識本身的嚴謹性、系統性特點要求數學教學應進階式開展。而職業中專的學生基礎知識比較薄弱,例如,2018 年,我市中考總分600 分,我班46 個同學,最高分373,350 分以上的只有10 人,210 分以下的8 人,經過問詢,數學、英語及格人數寥寥,這樣,必然會直接影響后續學習效果,從而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與自信心;學生缺乏學習動機,導致缺乏學習主動性;再加上學習方法與技巧的缺失,數學學習效率始終不高,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難以獲取相應的成就感。職業中專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上述問題,造成學生在新的學習階段的數學學習與舊的數學知識體系之間存在斷層,進一步導致學生在職業中專數學學習過程中知識遷移障礙。
職業中專數學教學應突出其“職業化”特點。然而就當前職業中專數學教學的開展情況來看,普遍存在數學教學與專業教育之間缺乏知識滲透、自成體系、界限分明的問題。數學教學內容大多都是把普通高中數學課程內容簡化,難以體現其職業教育特色。數學教學與專業教育難以有效融合,導致學生缺乏明確的數學學習目標,不知如何運用所學數學知識,數學教學內容難以發揮其服務功能。
另外,數學課程作為職業中專教育的基礎性課程之一,當前很多數學教師仍在沿用以往“滿堂灌”式理論教學。隨著微課、MOOC 等各種先進教學技術的推出,極大地變革了職業中專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受教師教學觀念以及自身職業能力的限制,導致這些先進教學技術的應用效果并不理想。
以我所在學校為例,整個學校數學老師40 歲以下的只有兩個,包括我在內的大部分數學教師,從來沒有出去專業培訓提升過,只有很少數的教師有這個機會,網絡上針對職業學校的內容也不多,所以無處學習新知識新教法,只能秉承一貫以來的教育方式,難有突破。
近年來,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但是數學、英語等基礎課程無論從教學理論研究還是教材的更新、課程的開發都稍顯緩慢,甚至顯露出被邊緣化的趨勢。很多職業中專院校的數學教學仍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到底該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考?這些問題已成為限制職業中專教學實效的關鍵性問題。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師就難以有效地組織數學教學活動,不僅制約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也導致職業中專數學教學改革停滯不前。
職業中專數學實際教學中,諸多專業通用同一套大綱、同一本教材,數學教師所組織的教學活動缺乏專業針對性,數學教學內容與專業教育之間存在脫節問題;學生難以理解數學知識學習與專業課程之間的關聯性,從而對數學教學有所忽視。
從2020 屆開始,福建改變了以往職業中專同學的升學模式,取消了以往的春季高考模式,轉而用學業水平考試來替代。公共基礎知識(包括德育,語文,數學,英語)分成兩卷:一個為合格性考試,作為學生畢業的依據;另一個是等級性考試,這個成績作為高職院校,應用型本科院校招生中專畢業生的依據。也就是說,同個班上課的同學,有人只要畢業,有人卻要考大學,同一班級的學生,數學基礎仍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有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建模意識都相對較強,對數學知識有著強烈的探究興趣。而有的學生本身數學基礎知識就相對薄弱,再加上良好數學學習習慣以及學習興趣的缺失,對數學學習抱著一種“破罐子破摔”的心態。基礎不同,目標不同,傳統“一刀切”式的數學教學模式教學效果始終不如人意,職業中專數學分層教育勢在必行。
職業中專數學教學差異化開展,教師首先需要全面了解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摸清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在學生分層過程中,教師要綜合考慮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興趣、認知能力、學習習慣等多方面因素,根據學生的綜合情況將整體實力大致均衡的學生劃分為同一層次,并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數學實情,制定差異性數學教學方案。
在實施學生分層時,教師可通過書面測試、課堂問答等方式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并讓學生了解分層標準。根據學生的書面測試結果以及日常教學中的密切觀察,將學生劃分為A、B 兩個層次。A 層次的學生有著較強的數學學習能力、數學基礎水平也相對較高,或者數學綜合能力稍弱,但對于數學知識有著較強的探索興趣,有韌性,肯鉆研;而B 層次的學生則基礎薄弱,能力不足。按學生的說法就是,其實是想認真讀書,但老師上課時,頭腦一片空白,漸漸地就放棄了。在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學情的基礎上,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制定差異化教學方案。例如,針對A 層次的學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在要求他們全面理解、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還要強化對其數學探究能力、運用能力、遷移能力的培養;針對B 層次的學生,在嚴峻的現實下,要先幫助他們夯實理論基礎,并通過激勵、啟發、引導等方式,調動他們數學學習積極性。
制定差異化的教學目標,是開展差異性數學教學的關鍵所在。在差異化教學模式下,根據學生差異化分層,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也應進行相應的差異化調整。因此,在差異化數學教學模式中,教師應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數學學情,分別制定差異化的數學教學目標,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數學教學手段。在教學目標的具體制定過程中,針對A 層次的學生,教師可制定提升、拓展性教學目標;而對于B 層次的學生,可制定基礎性教學目標。
以“集合”部分知識的教學為例,我們往往會要求A 層次的學生求解全體實數范圍下的全集,如已知全集U=R,集合。而B 層次的學生,則只需在已知具體數字的條件下求得集合即可,如已知U={0,1,2,3,4},A={0,1,2,3},求解。因此在差異化模式下的職業中專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分層,制定差異化的教學目標,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具有差異性的教學策略,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數學教學,以推動職業中專數學教學更加高效、高質的開展。在具體的差異化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可根據數學教學重點與難點,綜合考慮學生的個體性差異以及教學目標的差異性,分層制定相應的教學任務,引導不同層次學生通過探究、完成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都能夠從中獲得數學綜合能力的相應發展。
教學評價是數學教學中至關重要的環節,特別在差異化教學模式下,教學評價更是尤為重要。教學評價方式的科學性、有效性,直接影響到差異化數學教學模式的最終實施效果。在差異化教學模式下,教師可通過形成性、階段性教學評價與反饋,全面了解學生在差異化教學中學習進展,發現差異化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進行相應的調整與完善,以不斷改善職業中專數學差異化教學整體實施效果[1-3]。
總之,職業中專數學差異化教學模式是因材施教教學理念的充分體現,能夠有效促進每個職業中專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發展。因此,在職業中專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從分層教學對象、制定教學目標、實施教學過程以及開展教學評價等各個環節都進行差異化分層,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差異性教學中獲得數學能力的相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