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玉
(包頭醫學院 內蒙古·包頭 014040)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要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同時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而無論是創新型國家的建設還是大健康產業的發展都需要大量的醫學人才、創新型人才作為最基礎的人力資源保障。然而,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創新型醫學人才狀況相比,我國的創新型醫學人才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明顯不足。因此,我國高等醫學教育必須要與時俱進,把創新型醫學人才的培養作為辦學的重要方向和高等醫學教育改革的主要課題。
醫學人才的創新素質構成基于本課題組的前期研究構建的創新型醫學人才素質模型可知,包含以下三大要素群,21 項具體素質要素。即,知識要素族中代表了創新型醫學人才多應具備的知識要素,這是進行醫學創新的基礎。具體包括;專業知識、交叉學科知識、研究方法知識、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能力要素族所包含的素質要是指創新型醫學人才在科研創新及臨床創新中所應具備的各項能力。具體包括:發現問題能力、信息收尋能力、判斷力、思考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8 項創新能力;這是保證創新能夠實現的關鍵環節。個性要素族所包含的素質要素主要是創新型醫學人才所應具備的個性、態度、價值觀等人格特性。包括:勤勉性、質疑性、自信心、探索精神、自控性、關懷精神、謙遜性、成就導向;這是在素質冰山模型中被隱藏在水下的部分,但卻對創新績效能否產生起著巨大的作用。
通過文獻整理收集我們發現,對醫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產生影響的因素有很多,而且各因素之間既相互交叉又互為影響。為能更加充分的確定各因素對醫學生創新素質的影響,我們基于廣泛的文獻調研之上,采用專家訪談法首先建立了《醫學生創新素質影響因素體系》,并在此基礎上制作成調查問卷。運用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量化各個指標對醫學生創新素質的影響權重,為高等醫學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依據。
(1)確定專家。專家的權威性和代表性是決定本研究影響因素結果分析是否科學的首要條件。因此,本研究共邀請了從事高等醫學教育教學研究的專家6 人,一線教學專家7 人,教學管理專家1 人,學生工作專家1 人,共計15 位內蒙古自治區內外(其中區內專家10 位、區外專家5 位)的相關專家作為咨詢對象。
(2)確定指標權重。在本研究中,我們對三級指標權重的確定方法采用的是美國教授Thomas L. Saaty 在上世紀70 年代提出的層次分析法(AHP)。在研究中,我們首先要求專家按照層次分析法要求,對一級指標兩兩比較做出重要性判斷,再轉化形成判斷矩陣。采用同樣的方法,我們計算出本研究影響因素的二級指標、三級指標的權重。進而采用方根法計算權重系數進行本研究的指標重要性排序。并對計算結果進行了一致性檢驗,每位專家咨詢結果的CR 值都小于0.1,因此,一致性檢驗符合要求。
(3)確定專家積極性及權威性。在本研究中,我們共發放并全部回收咨詢問卷15 份,在全部問卷中有效問卷為14 份,據此計算出本次研究中的專家積極性系數為93.33%。說明專家們參與本次咨詢的合作度很高。在本研究中,專家權威性q為0.853;q 高于0.70 為可接受程度。所以本研究中14 位專家對此次研究內容的權威性較高。
(4)各級指標重要性的排序。在本研究中,影響醫學生創新素質培養因素的一級指標中,重要性排序依次為環境建設(權重系數0.3187)、教師創新素質(權重系數0.2357)、人才培養方式(權重系數0.1956)、學生創新素質(0.1887)、人才培養理念(0.0613)二級指標中,有利于創新的評價體系構建(權重系數:0.6432)、教師創新能力結構(0.4519)、學生心理特征(0.4450)等指標比較重要。專家們認為最重要的指標,就是目前影響創新型醫學人才培養的重要因素,也是現實高等醫學教育教學及人才培養最需要關注的方面。
(5)結論。通過本研究可知,諸多因素都影響著醫學高等教育中對醫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既包括觀念制度方面,也包括具體的教學模式,同時教師、學生的創新素質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這些因素不僅是影響醫學院校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方面,也反映了醫學院?,F實人才培養中的主要問題,更是我們未來創新型醫學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向。同時也必須認識到,醫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也是一個系統工程,各因素必須要協同發展、循序漸漸才能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創新型醫學人才。
經過認真分析了本研究的研究結果,并結合內蒙古自治區兩所高等醫學院校的調研情況,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創新素質培養的醫學生創新教育實施建議。以期為我區創新型醫學人才培養提供具有意義的參考。
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首先要轉變傳統的“人才觀”及人才培養觀念,樹立全面創新人才的素質觀。首先要創新醫學高等教育的價值觀。也就是要明確意識到醫學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為了實現醫學技術的進步、醫療事業的發展。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關鍵要素。切實把創新教育的理念貫穿于高等醫學教育人才培養的每一環節。其次要創新醫學人才的質量觀。改變傳統單一的只重視智力因素衡量創新人才的標準。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創新品格等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及評價。再次,創新醫學高等教育的發展觀。引導學生用動態發展的眼光看待知識,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習過程看作是創新發展自我認知的過程,培養其創新潛能。
(1)創新課程體系是培養醫學生創新素質的核心。課程體系的創新首先要以培養創新素質要素為目標構建新的課程體系。構建后的課程體系不僅包括傳統醫學高等教育中生物醫學領域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識。更要包括生物醫學領域最前沿的學術成果??筛鶕W生的實際情況,構建“通識型+學科型+精英型”課程體系,對學生進行分層次個性化的創新素質的培養?!巴ㄗR型”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教授基礎知識及醫學人文類知識,是整個課程體系的建設基礎?!皩W科型”課程則以專業為劃分,建設將創新教育融入醫學專業教育的課程實施方案,并把最新醫學研究成果和創新實踐經驗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這是整個課程體系的建設重點?!熬⑿汀闭n程以創新實踐為導向,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新心理品質的培養,這是整個課程體系的實現路徑。
(2)創新教學方法是培養醫學生創新素質的路徑。培養醫學生的創新素質就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積極采用新型式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推進混合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鼓勵學生構建自身的創新知識結構、創新能力結構與創新意識結構。
(3)創新教學評價是培養醫學生創新素質的保障。創新教學評價就是要強調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課程考試評價中,不僅應該注重的是知識的評價,更要關注對學生發現問題能力、信息收尋能力、判斷力、思考力、推理能力等創新能力的評價;在臨床實習評價中,注重對學生探索精神、自控性、關懷精神、謙遜性等有關創新精神的評價,構造創新素質的教育評價體系,促使更多的醫學生成為會發展所需卓越醫學人才。
學生是一切教學活動的主體。培養醫學生的創新素質首先要對創新型醫學人才的素質要素進行識別。并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對這些創新素質進行重點開發。創新素質中主要包括創新知識、創新能力、創新個性特征三大要素,創新知識要是進行醫學創新的基礎。創新能力是保證創新能夠實現的關鍵環節。創新個性要素對創新績效能否產生起著巨大的作用。這些因素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創新型醫學人才素質體系。
教育學基本理論認為,教育對創造性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意味著,教師的創新素質是醫學生創新素質的養成的關鍵影響因素。我們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所以,要想培養出優秀的創新型醫學人才,必須要擁有一支強大的創新型師資隊伍。要從培養和激勵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定期組織有關創新素質培養的活動,成立創新科研團隊,組織高校教師出國訪問、再次學習。另一方面,對積極參與學生創新工作,有意識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老師給予名譽上的鼓勵及相應的經費支持,并把進行創新教育、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作為教師工作量考核以及職稱評定的一項重要內容。
從本研究的結論可知,創新環境與醫學生的創新素質相關性最高。也就意味著,建設好創新教育環境對培養醫學生創新素質意義重大。建設創新教育環境主要包括建設政策環境、建設教學環境和建設學術環境三個方面。政策環境上,醫學院校應建立相應的創新激勵政策機制,對參與創新活動的師生,給予相應的成果評價體系和獎勵制度,保障和激勵醫學生開展創新活動。教學環境上,學校要加大創新實踐體系的建設。一方面加大現代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另一方面,積極拓展與醫院、企業的多邊合作模式。學術環境上,醫學院校要長期開展多樣性的學術活動,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舉行學術報告、舉辦“院士進校園”“專家進校園”等豐富多樣的創新學術研討交流活動。努力為醫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營造創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