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濤
(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樹小學(天府校區) 四川成都 610000)
我們經常聽到教育要“立足于滿足10 年、20 年后的社會所需的人”的長遠目標,除了在教室發生的教學行為、知識的傳遞外,對校園生活和教育行為需求越來越豐富的情況下,我們如何利用好教室以外的空間,設計出適合本學校校情、適合學生發展、符合課程建設需求和學校文化的空間呢,筆者深入研究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并結合學校教育教學實際,認為在校園中開設交通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且緊迫的事情。
交通安全是每個人都不自覺參與其中的社會行為。無論是駕駛者、騎行者還是行人,都是復雜有序的交通網絡中的組成部分,因此,交通安全和交通文明涉及每個自然人。未來的交通將呈現復雜、精細化和智能化的特點,作為學生也將會是每天交通活動的參與者,因此,把交通安全知識與文明參與交通納入教學,不管對于現在,還是立足于未來的“合格的人”,都是一件非常重要且有意義的事情。因此,交通安全進校園,培養學生安全、文明地參與交通是學校教育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發展的切實需求。
鑒于此,把交通安全教育作為學校空間高效規劃的落腳點,將安全教育課程化,成為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并掌握的技能,把校園空間的價值與意義發揮到最大。
學校的內部通道或消防通道,在不影響消防需求,不在路面設置和安裝固定的裝置外,以地面畫線的方式重新規劃設計地面設施,提供模擬行人(未成年人)參與交通的安全行為,成為滿足學校規劃交通安全教學場所的重要條件。
交通安全教學場所在很多學校也有開展,多以駕駛者的角度來規劃教學空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駕校”現場。校園的交通安全設施的參與對象主要位在校學生,參與交通的方式基本為步行的未成年人,交通安全基地就應該堅定“以行人為中心而設計”的定位,在設計中不需要重點考慮到作為駕駛者的道路交通需求,比如限速裝置、左轉右轉線路,車輛并線等裝置,以及環島、路牌等交通知識與信息,而是將人行道、盲道、紅綠燈、斑馬線、禁止翻越圍欄以及涉及未成年人需要了解和知道的報警、定位知識為主。
根據學齡兒童年齡特征、校園實際空間環境等因素,將六個年級學生分為三個學段,高效地規劃學校教育空間,呈現出一個教學內容清晰,目標明確的開放式的交通安全課堂。具體思考如下:
按照年齡特征,一、二年級的學生可以納入第一教學區,教學重點為學習紅綠燈知識,通過斑馬線、盲道、走人行道和靠右行走,靠右行走是所有交通參與者必須謹記的基本性規則,因此放在第一教學區。同時,結合地形,設置禁止翻越欄桿的設施;交通安全報警也是每個學段必須謹記的常識,因此,每個學段均設置110 公安、120 急救、122 交通事故三類報警電話的教學內容。
根據以上考慮,需要滿足教學需求,環境設計就需要人行道、斑馬線、盲道、靠右行走標識牌、人行道紅綠燈、道路交通隔離設施、110 公安、120 急救、122 交通事故報警等警務信息,還可以增加應急避難設施指引牌和路燈桿定位報警的教學。
車庫出口是非常常見的場所,大量地出現在學校、小區、商場、醫院等各類場所,且出行車輛均有加速的現象,保障行人在這種環境中的安全是該區域設計的重點。可以結合學校車庫出口的有利環境,教會學生安全通過車庫出入口的方法。無紅綠燈的斑馬線也大量地出現在現實生活中,也是未成年人安全通行的盲區,如何正確觀測、通行,將是本區域設計規劃的重點。集體出行是學生階段非常常見的集體行為,如春游等集體出行,上學、放學三三兩兩的小團體行走,這種團體安全也是該學段需要教會學生的重要內容。
鑒于以上教學需求,所需環境設備有:雙向兩車道、人行道+盲道、車庫出口標識、行人慢行、注意避讓提示牌、沒有紅綠燈的斑馬線等。
隨著互聯網自行車App 平臺的出現,公共自行車服務為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捷,自行車出行成為“3 公里以內”的出行重要工具,也是家庭外出活動騎行的重要選擇。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年滿12 周歲可騎自行車上路,這一規定符合學校五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安全騎行的教育正是這個學段非常急需的內容;公共交通出行也是這個學段重要的交通出行方式,如何安全乘車、文明乘車,也是符合學校教學需求和學生成長需求的重要內容,因此,設計模擬公交車站,教會學生正確參與公共出行的方法,也是該學段的必要內容。
因此,第三教學區教學所需環境設置:地面雙向兩車道、斑馬線、人行道、自行車道、應急避難設施指引牌、模擬公交車站,觀察地面標線、上下公交車的安全。
交通安全教育基地的設計,還可以廣泛地傳遞交通文明。在各類媒體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時常看到出行中的不文明行為,這種不文明有可能成為交通事故的誘發原因,如往車外拋東西、隨意變線、占用應急車道等。向未成年人播下一顆文明的種子,讓這顆種子再去影響更多的人,這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的“和諧”與“文明”價值觀;也呼應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關于“健康生活”中強調的中小學生“具有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養成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