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玲
(江蘇省昆山開發區夏駕幼兒園珠江御景分園 江蘇昆山 215300)
幼兒園的學習生活都離不開游戲,孩子是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和成長的。建構游戲是指幼兒利用不同的建構材料動手造型,構造物體或建筑物的活動,是一種創造性游戲,對幼兒想象力、審美能力、體力、社會性發展等各方面都起著促進的作用,從而促進孩子全面發展。
在《發展適宜性游戲:引導幼兒向更高水平發展》這本書中第一章就提到了兒童游戲的三種水平:
原定計劃的建構活動,最后演變成了材料滿地都是,剛剛搭建起來的建筑物又被同伴瞬間推倒,還伴隨著一些大笑、哭鬧或者是嚎叫。
孩子機械的一味平鋪或者壘高,鋪到沒有積木了,或者壘到自己不能再達到的高度,推倒,重新再來。
孩子們或單獨、或合作,一起協商建構計劃,共同搭建、共同解決遇到的難題,最終完成了令人滿意的建構作品。這種成熟的、高水平的游戲正是維果茨基所推崇的,特別是幻想性和假裝類的游戲,兒童要想參與到這類游戲中,就必須調整自己的行為,并按照集體共同制訂的規則正確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教學應著眼于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為兒童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兒童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而達到下一發展階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下面,我以一個中班建構活動《我們的幼兒園》來闡述教師的介入策略。
建構游戲一開始,孩子們就對建構主題的確定產生了爭執,這個時候,我第一次介入了游戲,分別詢問孩子們想搭建什么,最終孩子們一致決定搭建“我們的幼兒園”。他們先設計了圖稿,選擇相對最貼近我們幼兒園實際構造的設計圖,然后大家一起商量,畫出需要的建構材料,這里運用到了兒童的表征記錄,既可以幫助幼兒理清思路,又對評價兒童的行為提供了便利。
設計圖完成,孩子們開始搭建了,他們各占一角,大家都想先搭房子,材料散落一地,取材料的時候很容易碰倒別人搭建的東西,東西倒下之后免不了就會引起又一場爭端,場面變得有些混亂。這讓我想到了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需要層次理論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游戲中混亂失控的場面代表安全需求未得到滿足,孩子們在游戲過程中的交往、合作、妥協都是為了尋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游戲中孩子表現出的創造力是為了獲得同伴的尊重及成人的表揚,當孩子成功完成了任務,即達到了自我實現。
這時,我進行了第二次介入,我首先詢問幼兒分別在搭建什么,建議他們根據繪制的圖合作搭建,可以先從搭建主建筑——我們的教學樓開始。主建筑是一幢長方形的建筑物,于是孩子們合作,有的運材料,有的搭建,沒多久就搭了一個很簡單的長方體出來,對于這么快就完成了任務,孩子們沾沾自喜。
前文中我已經說明了簡單重復的游戲對幼兒來說是不具有游戲的意義的,我們要引領兒童向更為復雜的游戲邁進。于是我以“第5 名搭建者”的身份進行了第三次的游戲介入,和小朋友一起根據我們的幼兒園實際分析,總結出主樓應該有三層。但是缺少樓層板了怎么辦?孩子們想到去走廊的公共材料區尋找幫助,找到了用作馬路的板,中間再加一層柱子,孩子們成功改建并完善了第一層的搭建!有了搭建第一層的經驗,孩子們迅速完成了第二層的搭建,過程中圓柱的積木不夠了,孩子們選擇了差不多高度的長方形積木,但是問題又來了,快完工的時候第二層倒了!孩子們又試了幾次,不是這兒倒,就是那兒倒。
這個場景讓我想到了書中提到的皮亞杰——同化和順應理論,同化是對信息的吸收,即孩子們對第一層的搭建經驗,順應是對自己思維的改造,即想出新的辦法來解決現有的問題。要想讓幼兒以有益的方式繼續進行游戲,必須讓他們經歷更多的順應的過程,運用自己的游戲經驗去調整或改變自己的思維。于是我啟發孩子們尋找原因,最后得出結論:沒有圓柱積木了,用了薄一點的長方形積木,不夠穩,孩子們想出的解決方法是多用幾塊拼起來,增加穩定性這個方法很有用,第二層搭建成功!搭建第三層的時候,孩子們在公共材料區選用了很多小三角形來裝飾出了屋頂。
兒童建構的最終發展階段是使自己的建構作品成為現實世界中某種物體的象征性代表,而復雜的再現型建造可以由多名幼兒共同合作完成。于是我進行了第四次介入,引導幼兒再次回顧設計圖稿,說說還可以做些什么來豐富幼兒園中的環境,孩子們決定分工搭建操場、沙池、騎行區、綠草地、國旗臺……過程中,孩子們去教室內向尋求積塑區幫助:請他們幫忙拼插出自行車、大樹、小花……
最終,孩子們在一次次地遇到難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成了搭建我們的幼兒園,過程中,孩子們表現出來的都是積極向上的一面,幼兒園的成功搭建極大地滿足了他們的自信心!
教師是幼兒游戲評價的支架,幼兒是游戲評價的血肉,評價的價值與否不單考驗教師的組織能力,更重要的是幼兒游戲的水平和幼兒對游戲的真正理解,分享記錄就是對幼兒所進行的游戲的認可。
在游戲的最后,孩子們記錄下了建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繪畫了我的建構小故事,我把評價的舞臺交給了孩子,只要孩子真正參與到了游戲的過程中,他一定會有很多的話想說,很多的經驗想要分享給大家。
每一個兒童都值得擁有在以游戲為基礎、注重經驗的幼兒園成長和學習的機會!我們也知道不是所有的游戲都具有發展適宜性,我相信我們每位老師都在非常努力地制訂游戲計劃,為了保證游戲質量,我們會介入也會退出兒童的游戲。我們都相信,教師在兒童游戲中扮演著重要且必不可少的角色——讓游戲無限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