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晶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寧夏·銀川 750011)
21 世紀科技不斷進步,推動經濟飛速增長。區域間資源共享,貿易往來日趨常態化。當今社會的發展變化,對人才質量也在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承擔著培養專業人才的重任,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理念,對教學改革創新,打造滿足社會需要的人才。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教學中一直受到重視。高校展開雙語教學,把專業知識和英語相結合,旨在培養符合當今社會需要的國際性人才。隨著世界各個國家的交流和貿易往來日益頻繁、區域不斷擴大,高校的雙語教學從本科院校到高職院校,從東南發達地區到西北落后地區,雙語教學的范圍也在逐漸擴大。
目前,在高校實施雙語教學的課程越來越多。以前雙語課程以商務英語專業的商務專業居多,現在逐漸推廣到非英語專業的課程之中。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所開設課程大多為英語授課,且主要是英語語言類課程。該專業商務類課程授課現有兩種情況,中文授課和雙語授課。相較而言雙語授課更貼合專業,有利于學生英語語言及專業知識的共同提升。且商務英語專業所開設的雙語課程多為適合展開雙語教學的課程,如: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理論最早起源于美國,發展于西方國家,課程本身較其他專業課程而言更適合雙語教學。人力資源管理作為工商管理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對課程的要求也與日俱增。很多高職院校的工商管理專業也紛紛展開雙語教學,以提高課程質量,提升教學效果。因此人力資源管理亦成為非英語專業的實施雙語教學的首選課程之一。
在高職院校中,不管英語專業還是非英語專業,積極開展人力資源管理雙語教學的出發點是一致的,提升教學品質,培養更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但英語專業與非英語專業對同一門課程展開雙語教學,所面對的學生不同,其英語語言基礎及專業背景不同,雙語教學過程和效果又大不相同。為了更好地探索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雙語教學,有效地實施雙語教學,對英語專業與非英語專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雙語教學展開對比研究,為人力資源管理雙語課程提供更為有效的教學策略,培養高素質的雙語人才。
雙語教學的含義版本很多,其中朗曼出版社(英國)出版的《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中是這樣定義“雙語教學”的:能在學校里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專業課程的教學。由此可知,“雙語教學”即指通過兩種語言講授專業課程。當然,不少人把“雙語教學”認為是簡單的中文,然后添加簡單的第二語言,講授專業課知識。然而,雙語教學并非如此。雙語教學是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進行培養,讓學生通過這種語言能力思考并解決專業方面的問題。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英語情景習得相關的專業知識并具備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目前,我國“雙語教學”指除了普通話以外,課堂上使用外語對專業課進行教學。現階段,雙語教學是以英語為主,展開教學。因此,本文研究的雙語教學是指中文與英語的雙語教學。雖然雙語教學提倡盡可能使用英語進行教學,但實際授課中也不能完全一點漢語也不用,如果純英語授課,學生可能無法對專業知識進行深入地了解。因而,雙語教學授課時,可建議教師使用body language 或者圖片等直觀的形式,盡可能形象地展示課程內容,以此降低所授課程知識點的學習困難程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雙語教學”可以根據教學方式上的異同,分為三種形式;(1)浸入型教學法。這種方式的教學法是指學校用一種語言對學生進行課程教學,而這種語言學生在家庭中卻不常使用。(2)過渡式教學法。這種方式的教學法是指學生在學校初期的學習中使用的是本族語言,之后學校會在學生的一部分課程的教學中出現第二語言,也就是使用第二語言進行授課。而其他的課程還是使用母語授課。(3)保持型雙語教學法。這種方式的教學法主要是面向第二語言基礎較弱的學生。授課的過程中主要還是以母語為主,先讓學生在這種方式下逐漸接受第二語言并適應第二語言的教學。因此,在雙語教學的具體操作中,沒有所謂最佳的教學方法,還是要根據所面對的學生其語言水平的高低來合理選擇適合的雙語教學的方式方法。
高職院校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教材選擇上存在差異。英語專業較注重對學生語言的滲透,傾向選擇英文教材,通過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強化英語語言能力。因而英語專業會在國外原版人力資源管理教材和國內編撰的英文教材中選擇,具體根據課程目標及學生學情,再做甄選。而非英語專業更關注學生對專業知識的領悟,以掌握專業知識為中心結合英文授課,因而較少考慮語言難度較大的英文原版教材,會在國內編撰的中英文教材中選擇。即使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都選擇國內編撰的英文教材,但對具體教材版本的選擇、解讀和使用還是會因各自專業的特點,存在很大區別。
(1)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教學。英語專業依然以專業特點為主,重視課程中英語語言的教學。英語專業有著其他專業無法比擬的英語語言環境和良好語言基礎,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教學語言滲透度高,適合浸入型教學。教師在第二語言環境中展開人力資源管理教學,學生易于接受,雙語氛圍濃。非英語專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教學則注重專業知識,對英語語言的要求沒有英語專業高。雙語教學適合應采用過渡式教學法。非英語專業盡管沒有英語語言的優勢,但雙語教學拓展了學生的英文詞匯以及對課程本身更深層地理解,教師引導學生對國內外案例的思考和討論,拓寬了學生學習的眼界和思維。且非英語專業的商務學生,因為本身專業特點,對人力資源管理的認知和理解要高于英語專業學生,更容易探尋人力資源管理知識的本質,因此學習課程的深度也高于英語專業。
(2)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訓教學中,英語專業采用專業知識與英語相結合的實訓方式,設計可雙語實操的人力資源管理實訓項目。如:撰寫英文崗位說明書、組織英文面試等等。實訓設計上除了有專業實操的練習,依然有聽說讀寫的教學目的,從始至終把英文教學貫穿到每一個實訓項目中,達到雙語實訓的目的。非英語專業也采用專業知識與英語相結合的實訓方式,設計人力資源管理實訓項目。但并不是所有的項目都需要英文實操,而更強調專業知識的實際應用,如: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的診斷、薪酬方案的設計等等。實訓結果的文字呈現可以是英文的,但實訓項目過程中并不一定強調英語。采用實訓項目因項目不同,與英語適當結合的方式達到雙語實訓的目的。
目前,高校的雙語教學中,浸入型教學法、過渡式教學法以及保持型教學法都有。上文提到過高職院校的英語專業雙語教學適合使用浸入型教學法,而非英語專業的雙語教學適合過渡式。但國內教育資源不均衡,學生英語水平差異大,很難實現理想的雙語教學效果。以寧夏為例,高職院校中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雖然英語基礎較其他專業更有優勢,但畢竟只是與同類高職院校的非英語專業相比,然而實際英語水平與本科院校的英語專業差距較大。因此,在西部高職院校的英語專業,所開設商務課程不適宜進行浸入型教學法,而應采用過渡式教學法,即對部分商務課程采用雙語教學。高職院校中非英語專業的學生,采用保持型教學法。這種方法適合第二語言較弱的學生,母語為主,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慢慢接受第二語言。上文也提及沒有最好的雙語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來選用適合的雙語教學方式。
高職院校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共同學習人力資源管理課程,雖然同是雙語教學,學生對課程的認識理解以及對課程的收獲都會不同。
英語專業學生在課程的學習中受專業學習習慣的影響,普遍對語言比較敏感,無意識地會對詞匯、語法及句式過多關注,忽略專業知識的掌握。盡管在雙語教學的推進中,英語語言的接受度很好,課堂語言互動不存在問題,但因本身為語言專業背景,對商務知識缺少認知,缺乏相關專業知識,未形成良好的管理學學習思維,因此大多對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收獲通常停留在表面的文字上,很少對課程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
非英語專業在課程學習中,有著較好的專業知識基礎,形成的管理學思維對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理解和掌握有很大的幫助。但因為本身整體英語基礎受限,很難做到用英語思維思考專業知識及采用英文進行實操訓練。尤其英語水平較差的同學會有抵觸心理,雙語教學的接受程度沒有英語專業學生的程度高。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本身專業性強,而語言又成為課程學習的一大阻力,導致學習效果大打折扣。雙語教學流于表面,課程學習并未將英語和專業知識很好地結合。
基于不同的專業背景,“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授課目標不同,培養學生的能力也有所側重。現根據英語專業與非英語專業“人力資源管理”雙語課程的教學情況,提出建議:
(1)注重課程專業知識和語言的融合,避免雙語教學流于形式。根據不同專業“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教學對比發現,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在管理基礎知識上有欠缺,管理學思維沒有非英語專業商務的學生的好。而非英語專業商務專業的學生,商務知識的接受度較好,但英語語言基礎不佳。根據不同專業學生學習“人力資源管理”雙語課程的優勢及劣勢的比較,需有針對性的調整雙語教學策略。
首先,從在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入手,在對學生的培養目標中調整教學目標。商務英語專業要改變英語純語言類課程居多的現狀,增加商務方向的雙語課程,培養管理學思維,讓學生在精進語言的同時增加商務知識,為學生打造的良好的商務基礎,培養商務的意識。非英語專業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據學生英語水平,開設適合雙語教學的課程,在適合開設雙語的課程中形成雙語教學的梯度,循序漸進地增加雙語融合度,讓學生在專業知識增長的過程中英語水平也隨之提出更高的要求,最終形成雙語課程體系。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英語專業的教師要轉變教學思維,引導學生在注重英語語言的學習,增加對專業知識的重視程度,強化專業知識技能。非英語專業的教師需調整教學思維,在整個雙語課程體系中,課程授課上也要運用合適的雙語教學方法,從保持型到過渡式再到浸入型,專業知識的深度和對英語要求,由淺入深、由低到高,改善“人力資源管理”課程雙語教學流于形式的現狀。
(2)利用現代教學技術,采用多種手段解決雙語教學難點。時代在發展,教學的方式手段也在發生變化。“人力資源管理”雙語課程應結合現代教學技術,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學習,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障礙。英語專業學生商務知識的基礎欠缺,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如慕課,解決商務知識儲備不足的問題。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同樣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網絡學習彌補英語基礎不佳的現狀。此外,不管是英語專業還是非英語專業,都可以從網絡上關注人力資源管理的網站或公眾號參與學習了解資訊。利用有效的信息資源,課程資源,彌補不同專業學生在雙語課程學習上的短板。
綜上所述,“人力資源管理”的教學無論是英語專業還是非英語專業,雙語教學的設定是必然的,然而具體的教學實施又千差萬別。應從“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角度出發,本著專業知識與英語語言共同提升的前提,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及具體的學情,設計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利用日益豐富的教學資源,結合現代化教學技術,為學生打造最適合的“人力資源管理”課程。
培養國際化人才并非朝夕之間,雙語教學的成效也非一日之功。盡管教學任務是由教師承擔,當然少不了社會和學校領導的支持。幫助學生提高雙語能力的學習條件,以及適合學生雙語實訓的企事業實習基地,都需要學校和社會共同承擔。只有這樣雙語教學的研究和探討才能不斷地深入,“人力資源管理”的雙語課程才能繼續探索和挖掘。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才能在致力于雙語教學研究的諸位教師的實踐中日趨成熟,獲得豐碩的教學成果。那時無論是英語專業還非英語專業的學生,都會在自身的專業領域中得到更大的提升,成為真正的高質量的雙語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