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明
(重慶市巫山縣師資培訓中心 重慶 404700)
我國的教育教學改革,關注的不僅是學生智力的發展,更注重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然而,教育教學在前進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很多困擾,尤其是德育教育的滲透并不是很順利,面臨的問題和狀況特別突出,直接影響到學生思維的發展,給學生學習和接受所學知識帶來很多阻礙,相應的內容的傳授也備受煎熬,束縛學生的整體發展和進步,導致課堂教學改革尤為艱難。面對此種情況,中職政治教師要耐心的疏導,從多個方面入手,滲透德育教育,抓住一切教學機會,實現課程資源與德育教育的有機統一,創設出最佳的德育氛圍,凝聚教材的精髓,燃燒學生的學習激情,真正帶領學生進入到政治探究中,發展學生的學習思維,以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以增強中職政治課堂的實效性。下面,以中職政治課堂為例,就滲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策略進行如下探索:
課程的發展,要不斷地進行變革,探索出廣闊的發展空間,培養學生正確的認知觀和道德修養,更合理、科學地進行知識的探索,真正與學生的思維發展融為一體,更好地踐行和落實素質教育。中職政治學科有很強的時代性特征,其中的許多內容能充分體現德育教育的本質,運用科學化的教學方法,能更有效地指導學生學習,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融入到學生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為其今后的成長和進步奠定堅實的基礎。在中職政治課堂中開展德育教育的必要性集中表現在以下方面:1.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企業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僅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專業基礎知識,更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道德品質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在實際工作中調整學生的良好心態,提升他們對未來工作崗位的適應性。2.中職生的年齡特點。中職學生大都處在青春期,他們是非辨別能力差,而對學生合理德育滲透,不僅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合理發展,還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能讓學生更好地勝任未來的工作[1]。
課程教學的演變,為德育教育的滲透提供了更有效的保障,衡量學生的標準更為精確,能使學生充滿激情地進行新知探究,順利地找到學習的方向。中職政治教師要努力探索,結合具體內容,不斷進行知識的匯總,牢牢抓住德育教育滲透的方向,更深層地剖析出知識的特性,開闊和發展學生的政治觀念,使學生用正確的思維進行科學判斷,找尋到政治學習的技巧和方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水平的不斷提升。滲透德育教育的具體方法和策略如下:
創新主要是指采用靈活的教學策略,加強對重要知識的宣傳,完善每個教學過程,做好各方面的引導作用,領悟到知識的內涵,有計劃地進行規劃,使學生內心誘發出強烈的探索欲望,受到正能量的熏陶,為學生責任意識的增強做好鋪墊。高中政治教師要敢于進行創新,逐步鞏固學生所學政治知識,組織德育教育,適當放寬德育教育的空間和領域,讓學生品味到不同的氣息,在此過程中,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思想,了解學生的喜好及理想,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道德觀及人生觀[2]。
我國不同階段的政治學科有與眾不同的特征,在中職院校中的積極影響尤為明顯。過去的中職政治課堂上,大部分教師停留在理論知識的灌輸上,而沒有對課程內容進行全方位地提煉,忽視了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和提高,許多政治知識接受過程尤為艱難,不能順利達成目標,影響到整體課堂教學發展的步伐。鑒于此,中職政治教師要進行知識的提煉,模擬相應場景,把理論知識引入到生活實踐中,不失時機地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適當地進行引導,做出正確的抉擇,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能力。比如,在政治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這樣一個場景:一個面包公司的生產商要處理一批過期的面包。在路上,他們遇到了一群難民阻擋。其中,還有一群記者在現場。假如你是公司的職員,你會如何做?我以學生的看法為基準,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并組織他們進行討論。學生的結論如下:第一種結論是,有些學生認為可以將面包分給難民,這樣既可以解決難民的問題,也可以借媒體之力為公司做宣傳,從而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第二種結論是,公司職員不應將面包給難民,因為是過期產品,假如將過期產品分發給難民會影響公司信譽[3]。
總的來說,德育教育是各個教育教學階段必須開展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中職政治教師要不斷進行課程研究,把握住德育教育滲透的必要性,結合以上教學策略,應看到德育教育與學生綜合素養提升之間的關系,通過高效的教學途徑,創新教學模式,注入無限的力量,改變學生呆板、落后的學習狀況,使其不再死記硬背基礎性知識,而是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注重理論知識的多元化,更傾向于課程的衍生,打通政治學科教學與學生道德素質提升的壁壘,強化對學生的引導,優化和創新教學過程,增強學生對政治知識的理解,為學生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