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蓮 龍 櫻
(1.重慶市北碚職業教育中心 重慶 400070;2重慶市渝中職業教育中心 重慶 400010)
“APP”即移動應用程序,英文Application的簡稱。應用通常分為個人用戶應用與企業級應用。個人用戶應用是面向個人消費者的,而企業級應用則是面向企業用戶開發的。“APP電子教材”是基于APP應用程序的電子版教材,電子教材與電子書不同,電子教材不是傳統教材簡單的掃描放置在學習網上,而是以紙質主體教材為基礎,對教材內容及知識點進行深度挖掘和加工,以科學直觀的視、音、圖文等實現教材內容的數字化、交互功能的智能化,它可以應用于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實現移動學習。“APP中職學校專業課電子教材”是專門針對中等職業學校開設的專業課程,結合企業對學生的能力技能要求而制作的有針對性的電子教材[1]。
眾所周知,中職學生自身綜合素質低,多為離異的單親家庭或父母在外打工由隔代老人照顧,中考成績低于300分的占60%以上,因此,中職學生學習目的性不強,學習習慣差,行為上自由散漫,還有一部分學生想學但學不好,普遍迷茫厭學,同時,中等職業學校的專業課設置和社會需要聯系不強,往往理論重于實踐,學生入門難,課時不多導致學生學習時間不夠等一系列難題。針對這一情況,專業課教師選擇研究“APP中職學校專業課電子教材的應用前景”,希望找到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以他們喜歡的學習方法促進他們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通過使用移動設備實現移動學習,只要打開手機或者平板電腦就可以把課堂中的知識再學習一遍,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實現實時交互學習。隨著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發展,將APP應用于中職學校的專業課教材,將對中職學校的教學有效性將有一個大的推動[2]。
隨著計算機及網絡科技的發展,電子教材開發和利用的條件日趨成熟,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迄今為止,全球已經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推廣使用電子教材。在美國,加州率先推廣使用電子課本,得到時任州長施瓦辛格的大力支持。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表示,從2011年開始,除了向所有小學和初高中學生發放紙質的語文、英語、數學教科書之外,還將同時發放光盤形式的電子教科書。新加坡也在中小學推廣電子教科書的使用。我國上海市教委在2010年表示,力爭在5年內向中小學推廣電子課本。
以兩校計算機專業課為突破口,通過學情分析、經驗總結、調查問卷、專家咨詢等方式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現狀,并通過課堂教學的研究,傳統教材的使用情況,拓寬電子教材的的研究渠道,通過研究開發APP電子教材,更新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對APP電子教材的應用前景進行系統探討,從中探討出適合中等職業學校使用的電子教材,推動有效學習、移動學習,互動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使用APP電子教材,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使課堂學習變為移動學習,更符合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3]。
以中職學校的專業課教材為基礎,通過調查研究、專家咨詢、計算機軟件編譯等方式,實現把紙質專業課教材轉變為APP電子教材,并進行實踐性檢查,最終探索出APP電子教材在中職專業課教學中的應用性和可行性,旨在提高中職專業課的教學有效性、專業性和時效性。通過研究APP電子教材的應用前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專業性和時效性。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打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性,推動移動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等新型的學習方法。通過研究學生的學習特點,整合教學資源開發APP中職專業課電子教材,在有限范圍內合理使用。
挑選校計算機專業教學骨干,為電子教材的實施提供技術保障,集體攻關,以順利完成電子教材的開發工作。從當前中職專業課的教學現狀和需要出發,擬首先選定一門中職學校的核心專業課程——計算機專業核心專業課,針對該課程開發APP電子教材。在電子教材的開發上,基于計算機軟件技術,在理論的指導下,充分考慮職中學生的學情,對課程學習者的學習需要進行充分調查和科學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構建電子教材的課程內容,最后落實到課程的實踐運用,充分體現職業中學的教學要求和實訓要求,堅持研究者、授課者、學習者和實踐者共同參與的原則,邊研究、邊實踐、邊改進,直到能夠初步實現電子教材APP的使用[4]。
通過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相結合的方式,利用文獻法、調查法、研討法、實驗法和經驗總結法等多種研究方法,分段實施,配合運用。以實驗法、文獻法和經驗總結法為主,配合使用觀察法、訪談法等其他研究方法。運用行動研究法、實驗法、經驗總結法等進行APP電子教材的開發和運用研究,通過文獻法、經驗總結法探討APP電子教材的適用對象、應用可行性、應用前景等內容。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教學實驗分析以及國內外已經取得的類似研究成果,展開實驗研究、行動研究和調查研究,多層次、多視角地探究中職專業課中的教學大綱及技能要求,研究開發針對中職學校某一專業課的APP電子教材,并在本校和到附近中職學校,以試用教材、研討會、訪問等方式開展研究,探討APP電子教材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