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偉 代愛英
(菏澤醫學專科學校 山東·菏澤 274030)
在我國,口腔護理學作為交叉學科,要求口腔護理人員同時具有口腔醫學和護理學知識。[1]而且又要負責口腔保健宣教、掌握口腔儀器設備的操作管理維護等工作。相對于一般護士,對口腔專科護士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要求較高。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醫學技術的縱深發展,人們對于健康服務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口腔專科護士需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和服務水平應對崗位新要求。
《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鼓勵各醫療教育機構與國際同行在護理教育與管理領域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提升護理人才培養質量。針對國內口腔護理職業發展和教育現狀以及存在問題,為提升辦學層次和人才培養質量,我校與英國拉納克郡新學院聯合舉辦了口腔護理專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批準書編號:PDE37UK3A20191031N)。
拉納克郡新學院迄今連續4 年被評為英國最佳技能學院,其口腔護理教學團隊為蘇格蘭政府設計和開發了口腔護理專業國家高等文憑證書的的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能提供各類口腔培訓課程。
本文主要通過具體分析中英兩國目前口腔護理職業和教育現狀,以及介紹我校通過中外合作辦學平臺開展專業中外合作共建的創新實踐活動,旨在為國內院校開展中外合作辦學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目前口腔診斷與治療國際上普遍推廣“四手操作”模式,即口腔醫生和護士協同配合進行診斷和治療操作,是開展口腔診療的標準化要求,[2-3]目前已有50 多個國家建立了成熟和完善的口腔護理體系。而我國還沒有形成專科化的培養體系,口腔護士職業認證缺失、崗位執業范圍缺乏、醫護比例明顯失衡。[4]
當前口腔護理模式已從疾病為中心轉為以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5]從還未普及的“四手操作”到一些高端診所開展的“六手操作”等操作技能以及新口腔儀器設備的不斷出現,要求口腔護理人員需不斷更新知識儲備,應對行業變革帶來的挑戰。但目前院校人才培養方案沒有突出以“服務臨床需求,提高人才質量”的主線,導致專業與行業發展不對接,口腔護士職業能力與口腔臨床崗位不對接。[6]全民對專科護士培養的重要性、必要性認識不足,口腔專科護士的角色和地位得不到確認。[7]專業課程內容和教學過程沒有完全銜接口腔臨床崗位勝任力要求與口腔臨床診療流程。[8]人才培養質量無法得到保證,造成口腔護士職業定位不清晰、缺乏職業認同,其職業能力和素養無法滿足崗位要求。[9]
專業方向課程及其教學是口腔護理專業通過教育教學活動,完成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10]目前國內大多數院校其口腔護理專業課程仍附屬于普通護理專業課程,口腔護理課程大多以課程選修課或模塊出現,主要由口腔專業教師授課,[11-12]對河南省124 名分別畢業于護理學和口腔護理方向專業的口腔專科護士的研究發現,其工作過程中表現的核心能力六個維度評分影響無明顯差異。[13]原因在校期間主要接受傳統普通護理教育,學習課程以護理基礎課其課程設置以內、外、婦、兒科護理學為主,[14]缺乏實踐學習。[15]護理專業傳統課程設置理論課程體系較完備,但實踐技能課程體系不能對接臨床工作過程和崗位臨床要求,在校期間培養質量達不到臨床崗位真正需求,學生臨床實習后短時間內不能勝任崗位工作需要。[16-17]
當前口腔專科護理教育以院校教育為主的模式尚處于起步階段。已開設的口腔護理專業高職院校授課內容80%仍是以口腔臨床內容為主。[18]缺少與專業相配套的系統性規劃教材,授課教師基本上采用口腔醫學教材或學校組織的校本教材。學生所獲得的知識系統性差。[19]大多數開設口腔護理方向的院校根據專業實際需要自編教材。
口腔護理專業課堂和臨床教學仍是較為薄弱的環節,[19]師資缺乏。作為交叉學科,要求授課教師同時要掌握護理學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以及口腔專業知識。[20]口腔教師從培養口腔專業學生的角度過多關注口腔醫學知識的傳授,而對于護理知識的傳授則缺乏。[21]而護理專業教師注重護理學的教學,不具有口腔專業知識以及缺乏臨床經驗。[22]
英國口腔護理體系擁有全球最為完善的教育培養體系和教材體系,旨在培養具備臨床口腔診斷治療、兼顧全民口腔衛生保健與宣教的社區型專科護士。[23]與我國口腔醫師和護士的管理機構不同,英國口腔協會負責所有口腔診療和護理人員的職業范圍界定、注冊、資格考試以及監管工作。[24-25]執業范圍和規范有著嚴格界定,職業活動須在英國口腔實踐范圍和口腔護士執業準則內開展。英國于上世紀90 年代已普及“四手操作”,其口腔門診醫護比為1:1,有些達到1:3。工作模式呈現多樣化,具體包括配合模式、準獨立模式和開業護士模式。
口腔護理專業獨立于護理學專業,具有完善成熟的院校教育和繼續教育培訓體系。護生須經過全國統一標準口腔專科規范化培訓如全日制高職高專或本科教育,通過考試后方可獲得合格證書,且在口腔管理委員會完成注冊后,同時擁有相關的工作經歷,方可開展臨床工作。表明英國口腔護士更為重視其臨床實踐能力以及全程職業繼續教育培訓。[26]其培養模式注重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理論課與臨床實踐課時比例為l:l。通過長時間的實踐與完善,英國口腔護理已形成成熟完備的教育和臨床實踐體系。可借鑒參考其經驗,助推我國口腔護理專業護士的培養和發展。
“護教協同,院校合作”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即充分調動合作醫院的積極性,與護理專業形成優勢互補、專業互動的人才培養機制。[27]我校與英方學校聯合舉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過程中,創新開展“中外校+醫院”醫教融合模式,有效提升了專業和產業的鍥合度。通過對我校12 家實習醫院的專業調研,充分了解口腔護理專業人才市場需求、專業素質能力要求及課程設置等。與行業專家及醫院人力資源部門座談,就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反復論證,以突出“服務臨床需求,提高人才質量”的主線,注重臨床實踐導向。為使實踐技能課程體系與臨床口腔的工作過程有機銜接,與市內三家醫院達成合作,借鑒英國現代學徒制,開展工學交替模式培養。借助英方學校資源,與醫院合作聯合引進引進英方持續執業發展教育項目,開展在職口腔護理人員的臨床技能繼續教育。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醫教協同不能僅局限于國內院校與醫院的合作,更要拓展途徑,尋找機會開拓職業教育的多邊合作,開發或參與制定國際職業標準,提升職業教育的國際化水平和職業教育的內涵建設。[28]2019 年在我校的倡議下,英方學校聯合蒙古國國立醫科大學、菲律賓國家大學、內蒙古赤峰學院成功申報教育部和英國文化教育處共同設立的一帶一路基金項目(UK-China-BRI Countries Project Fund),開展口腔健康交流。項目啟動后,五校簽訂《中英“一帶一路”國家口腔健康培訓項目諒解備忘錄》,其宗旨之一是聯合開發口腔護士職業標準和口腔護理課程框架,確保口腔健康培訓項目的順利開展,具體包括口腔護士實踐范圍、口腔護士職業準則、口腔護理專業證書課程框架、口腔護士手冊。參與方定期召開項目協調會,目前已在內蒙古、蒙古國召開2 次會議。目前已完成職業標準和課程框架的起草工作。
按照協議條款,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課時數和外方教師數量需滿足三分之一。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保證外方教學的正常開展,兩校共同開展了以“中外教師合作教學”為核心、借助外方院校 MOODLE 教學平臺建立教學信息資源庫,以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教學為基礎,強化專業英語學習,利用網絡通訊工具“釘釘+微信”組合方式在線課堂教學。根據目前學生的反饋,此模式達到了提升口腔護理課程在線教學效能的初衷,能夠實現“差異化教學”“個性化學習”“精細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務”,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為后疫情時期開展我校中英、中德合作辦學教學以及利用國外優質教育網絡資源開展有益的探索。
以口腔護理項目為媒介,充分利用英方學校資源,助力我校職業教育發展。目前我校與英方學校于2018 和2019 年已連續開展為期1 周的老年護理社會化培訓并頒發英國學校結業證書,共培訓我校學生和本地養老從業人員200 多人,受到本地養老機構的歡迎。英方學校同意今后將聯合英國養老機構人員來我校開展培訓,開發老年培訓課程。學校同時計劃邀請更多的英方管理人員、教師來我校交流,借鑒其職業教育的辦學理念和管理經驗,為我所用,已列入學校優質校建設規劃中。
借助中外合作辦學平臺,在引進國外優質教學資源和辦學理念的同時,創新工作思路,拓展交流途徑,創造性的開展中外合作專業共建系列實踐活動,有助于提升學校教育教學內涵建設,對接產業需求,突出職業院校學生技能培養,有效提升學校專業國際化人才的培養質量,助推職業教育國際化進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