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霜
(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質量監控中心 廣東·廣州 510663)
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平臺(以下簡稱“數據平臺”)從2008 年開始進行數據采集,教育部通過這個平臺,可以了解高職院校辦學條件、專業建設、人才培養質量等現狀,并在此基礎上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改進提供依據。對高職院校自身的發展來講,數據平臺有助于學校及時掌握學校、專業、教師、學生、課程等層面的現狀,及時發現其中的問題并探討解決策略,從而為高職院校正確、科學制定方案和策略提供依據,從宏觀上為自身的發展提供更加合理的管理方式。具體來講,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平臺中包括的內容較多,有學校的基本信息,基本辦學條件,實踐教學條件,專業發展現狀,教學管理,師資力量,辦學定位目標,校企合作等方面;準確有效的數據能反映整個高職院校發展的現狀,更好地開展人才培養工作。
對高職院校來講,專業診改主要是在專業建設發展中,根據專業制定的相關標準和目標,通過相關數據、資料采集和分析,自我發現存在的問題與差距,在專業建設中不斷調整和改進的整個過程。專業建設者是主體,其應根據教育政策等要求,結合專業發展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標準,并可根據專業發展的實際情況,融入自己的特色。在進行持續不斷改進的過程中,可結合專業發展變化提出新的標準和要求,最終確保整個專業的良性健康發展。專業建設標準和目標的制定,需要依靠相關的數據信息,因此需要采集和分析數據,在保證數據專業性和準確性的情況下,根據標準進行數據分析。專業診改是高職院校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符合當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專業建設的重要發展方式。
近些年來,高職院校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招生人數也在不斷增多,要根據招生人數等,分析專業具體錄取人數,報道人數等數據,并分析專業發展的態勢,了解社會對專業發展的需求等,設置特色專業,還可以設置定向培養專業等。
專業建設中,所涉及到的基礎理論課程和實踐類課程等較多,需要根據課程總體規劃,了解課時、不同課程結構等,最終完整地呈現出整個專業課程體系的實際情況。同時,課程設置中,重視學校與企業合作辦學理念,校企共建校本教材,更準確地反映專業課程建設的水平,從而分析課程設置的具體情況,了解其是否符合當前人才建設和培養的要求。
職業院校實踐教學的比重相對較大,必須重視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設置,突出專業特點和技術水平,加深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的聯系,確保實踐教學所占比重合理,并了解實踐教學中企業的參與程度。這些都可以通過數據平臺進行反饋。對專業建設中的數據進行收集分析,除了學生的校內實踐課程,還需要了解高職院校學生參與企業頂崗實習,參與社會實踐情況,并分析其在校內外獲取的專業資格證書情況,了解實踐教學的現狀。
高職院校發展離不開專業的教師隊伍,高職院校的教師隊伍構成中,除了專任教師,還包括校內外兼職教師,企業優秀講師等,需要對不同類型教師的授課情況,自身能力水平等數據信息進行采集分析,了解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水平,了解教師的整體素質,學歷情況,年齡,科研成果、社會實踐能力等,通過這些為專業教師發展做好準確定位,更好地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校企合作發展是高職院校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有助于提升整體的人才質量,確保高職院校與市場經濟接軌,培養更多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數據化信息平臺的采集中,需要收集校企合作的企業參與數量,訂單培養人數,共同開發的教材和課程的數量,企業對高校支持的教師數量,為學校捐贈(準捐贈)的設備總值,接受畢業生的就業數量等,最終全面了解校企合作發展的具體情況。
高職院校建設發展中,學生是發展的主體,因此,學生培養質量能更好地反映教學的整體質量水平。學生培養的質量水平可以通過多方面的數據信息來體現,如學生技能大賽的參與情況和獲獎情況,學生技能水平,就業對口率,企業對學生的滿意度調查,學生自身的社會競爭力及社會認可度等,這些數據信息都可以反映出學生的培養質量,也是高職院校自身建設發展水平的體現。
社會服務也是高職院校重要的職能,服務水平和質量主要依靠學生走入社會工作崗位后的能力體現和為社會服務的水平體現,另一方面,也依靠專業建設發展對區域經濟建設發展帶動作用及影響力來反映。數據平臺信息中,可以通過高職院校參與的社會科研項目,課題研究,學校為企業技術服務的年收入,學校培訓的企業員工數量等進行呈現,最終了解專業對社會發展的服務能力。
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管理,可以通過監督控制和評價所得的信息不斷改進。數據平臺可提供多元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反饋。一方面,可將所獲取的信息及時地反饋給高職院校主體及專業建設責任人,讓其能及時準確地了解專業建設發展的相關信息,同時通過了解不同高校的數據,及時掌握專業發展現狀和行業動態。此外,還能通過歷年數據的比較分析,監控建設發展中的問題,做好相應的監控管理工作,方便高校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改進,在改進中不斷進步和發展。
專業建設發展中,對其質量監管是提升高校整體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必須重視監督管理的全面性,注重所獲取的信息的全面性。比如高職院校自身的基礎設施建設,辦學條件,教學能力,師資隊伍,教育經費、課程設置、招生信息、就業情況等內容,確保整個工作的全面完整。
以數據信息為基礎對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進行控制,其基礎是要求整個數據信息系統準確、客觀和詳盡。同時,要對特定的檢測主體開放相關的數據信息,不同層面的數據由教師進行自我評估,或者是高校自身進行評估,并對評估的最終結果進行統計分析,了解整體的評估效果和質量。同時為了確保整體的評估質量,需要對評估過程中每個監測實體的監測情況進行詳細的分析。
近些年來,數據平臺在發展中不斷改進和優化,相關的指標項目也在不斷完善中。目前數據采集的時間一般是每年的9 月份,在高職院校范圍內進行上一年數據的采集,這種方式采集到的數據相對滯后,時效性較差,難以及時展示不同專業最新的數據信息。因此,基于數據平臺的專業診斷改進需要在原有的狀態數據上加以延伸,結合平臺指標項目,搜集并記錄詳細的數據信息,從而提升數據平臺的準確性,更方便專業診改查找其中的問題,平臺的延伸也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科學系統的設計,搭建校本平臺,實現校本平臺與數據信息平臺的有效對接。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高職院校要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結合自身實際,重視專業建設和自身的內部監督管理工作,將診改工作貫穿于專業建設發展的整個過程中,尤其是大數據發展時代,數據信息在教育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專業建設需要更加精細化和科學化,充分利用大數據信息平臺,推進專業建設,改進建設發展中的不足,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