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 敏
我們之所以會進行課程改革,是因為新時代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一味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方面進行潛移默化的訓練,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在為學生設計教學方案時,系統地對學生進行教學,使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中去體驗和踐行,從而形成一定的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1]。
德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條件和保證,也是學生健康生長的條件和保證。教師在歷史活動課堂上結合教材為學生設計相關德育活動,以滿足學生品德形成發展上所要達到的總體要求。教師應根據學生品德形成、發展規律、心理特征,以及國家的教育發展和教育目的,依據民族文化及道德傳統,遵循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滲透德育,這也反映了德育過程的規律性,是對德育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不僅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加強學生的實踐體驗,并且要嚴格要求和充分給予學生尊重和信任。嚴格要求是指嚴格按照教育方針和德育任務對學生進行教育,給予學生最基本的尊重和信任則是要多換位思考,教師“走下神壇”和學生做朋友,在歷史課堂的德育活動中保證民主平等,關心學生的成長,尊重學生的人格,并且要相信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發展,同時要保證所有學生的發展同社會發展的總方向是一致的,又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選擇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環境。
情景教學法即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的要求為學生創設出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深入學習、了解教材內容,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計教學課件,在為學生創建相關情景時可以添加解釋性的語言及背景音樂,幫助學生認知,加深學生的體驗。例如,學習“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時,要讓學生知道古代的農業制度和耕作方式,讓學生深入掌握在我國古代經濟工業不發達的環境中經濟發展的特點,在教學中滲透德育要注意,高中階段是對學生的德育強化時期,高中學生不同于其他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有了對這個社會的認知和判斷,歷史教學是人文學科的核心課程,這里所講的核心又涵蓋了道德與人格的形成。
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響應新課改的號召,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同時要在歷史教學的育人功能及社會功能方面加強練習,通過對歷史的學習,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例如,在“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經濟”學習中,教師可以列舉我們長遠的發展,讓學生認識中國手工業發展的基本特征及健康的審美,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圖片及內容,讓學生學會閱讀歷史文獻,并從中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感和觀察能力。
翻轉課堂是新課改下對高中歷史教學的一次“改革”,致力于讓學生利用課下“寫作業”的時間主動學習歷史知識,課堂上的寶貴時間則是用來大家共同討論課下遇到的問題,同時讓學生走上講臺分享自己的觀點。歷史一般是指人類社會歷史,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學科,也是對過去的事件和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并且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歷史是延伸的,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也是人類文明的軌跡[2]。例如,在“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的學習中,讓學生知道在過去采取“重農抑商”的政策,還實施了“海禁”,教師可讓學生在課下利用先進的網絡搜集相關知識,并自主分析這些政策對中國的影響有哪些。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高中歷史教學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教師要從多方面考慮歷史的教學意義和作用,并在其中滲透德育,為打造高效的高中歷史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