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青
小組討論是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中最常見的一種教學方式,但是卻一直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教學效果。這其中的原因一般是學生沒有足夠的參與興趣,或討論話題不明確,不能突出重點,這和教師的日常教學有一定的關系。為了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參與小組討論的興趣,教師要有不斷改革和創新的意識。
長期以來,一直影響小組討論發揮其優勢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小組討論缺乏足夠的興趣。而造成這一原因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師沒有明確討論的話題,沒有注重問題的創設等,導致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經常不知道從什么方向開展。不僅如此,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多數情況下學生都是討論到一半,教師就終止了討論,然后開始提問,學生回答不上來問題甚至還會受到教師的批評等,導致學生不愿意參與到討論中。還有就是小組內的成員學習情況不同,有一些學習好的同學長篇大論地講解,而那些學習成績一般或較差的同學則沒有發言權,導致小組討論成了個別學生發表意見的主要場所,導致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較低[1]。
只有明確了討論重點和目標學生才能有討論的方向,才能開展討論。但從初中數學小組討論教學的現狀來看,很多教師在引導學生討論時沒有明確討論目標,也無法突出討論的重點,導致學生在討論時不能根據目標發表意見和看法。這樣不僅會影響小組討論的質量,也會導致學生失去參與討論的興趣,使小組討論成為一種形式。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想要充分發揮小組討論的優勢,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小組討論中,首先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保證小組內的成員有共同的話題,避免那些優秀的同學占據整個小組的發言權[2]。例如,教學“直角三角形”時,想要提高教學質量,小組討論教學的開展是非常有必要的。為了使學生在小組中更加積極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也為了使小組討論發揮其最大的優勢,更為了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教師可以提出幾個問題,比如:直角三角形如何判定?再如:直角三角和等腰三角形有哪些區別?通過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將學生進行分組,將理解能力相當的同學分到同一個小組內,這樣能使每一位同學都能在小組討論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除了要將學生科學合理地分組,教師還要明確討論目標和內容。只有明確討論目標才能使學生有討論方向,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討論中。例如,教學“軸對稱現象”時,教師可以通過明確討論目標激發學生的討論性趣,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對稱的,對稱軸在哪里等進行思考,問題明確之后,學生就會有討論的方向,從而主動參與到討論中,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獎勵制度是激發其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師在開展小組討論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給予一些優秀的小組進行獎勵,以此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3]。例如,教學“探索勾股定理”時,當教師在開展小組討論教學之前,可以先確定討論內容,之后告訴學生對表現好的小組進行獎勵,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充滿興趣地參與到討論中,同時為了小組的榮譽積極發言,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討論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以學生為主體和營造濃厚學習氛圍的有效方式。因此,廣大初中數學教師要認識到小組討論的重要性,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給予學生更多思考和討論的機會,充分發揮小組討論的優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