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婷
(蘇州市吳江區盛澤實驗小學 江蘇蘇州 215228)
儀式課程,是指在學校里面一定的場合、一定的時間所舉行的具有規范化程序的一些課堂教育活動,其主要目的是改變以往陳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師生之間一起進步的有力方式。
班主任可以在班級內開展的儀式課程主要有:假期感悟儀式、開學目標訂立儀式、每日一講故事儀式、班級室外晨讀儀式等,教師可以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來更新這些班集體儀式,充實和創新儀式內容,在儀式中賦予更多的教育意義。比如,教師在開展班級室外晨讀儀式時,可以讓學生每人選一篇文章在晨讀的時候進行有感情地閱讀訓練,每人將自己喜歡的文章或者優秀作文等進行訓練之后,每個同學都可以將自己喜歡的文章推薦給其他人,然后帶著情感進行朗讀。也可以兩個或者三個同學進行一篇文章的朗誦,每個同學都有表現的機會,在欣賞別人朗讀的同時也能對自己的朗誦水平進行改進,也能夠引發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相互的傳遞,拉進小學生彼此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的激情,在個人、班級之間的交流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發展目標。教師也能夠針對性的進行學生的管理和教育[1]。
班級集體儀式也可以通過“主題”這樣的形式開展,這樣一來既繼承了傳統的班級教育模式,也是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創新。“主題活動”可以是在每周的班會課上進行,也可以按一個月為周期來進行,每一次的儀式活動都要進行更改,不能延續上一次的班集體儀式形式開展,確保新穎有趣,可以將小學按年級分為六個不同的層次,同樣的形式不能連續開展兩次,那么每一次開展就必須準備六個形式,并且分別承擔不同的教育教學任務。如:一年級“我上學了”的入學儀式,教育的主題就是“百花齊放”;二年級的學生可以開展“我愛紅領巾”的愛國主義教學活動;三年級可以開展“班級你我他,進步靠大家”的傳統美德教育活動;四年級的學生可以開展“放飛思想的翅膀”這一理想教育活動;五年級的同學可以開展“成長的歲月”這一感恩的教育活動;六年級班級體可以開展“揚起新的風帆”這一主題教育儀式,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以上所述為一個星期內,不同年級開展的教育活動儀式。其中我們以六年級班集體儀式教育活動為例,在一開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小學六年為同學們拍集體照片或者個人特寫的每個瞬間,回憶班級建設的這六年的點點滴滴,感受同學們、班集體的成長,邀請班主任講出自己在帶領這個班級的過程中的難忘故事,然后讓同學們也分別說出小學六年最讓自己回味無窮的感人故事,學生回憶教師對他們的關愛與引導,讓學生受到相應的感恩教育。
節日教育也是班級可以借鑒的一種班集體儀式課程的種類,可以幫助小學生形成一套良好的中華傳統美德,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悠久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其存在的教育價值不可估量,因此,教師可以挖掘節日教育資源開展班級儀式課程,在發展傳統節日的基礎上,將法定節日發揚光大,借節日和假日將班級儀式做好做優,增強學生對祖國、對家鄉、對大自然、對故人、對生活的熱愛之情,陶冶學生的情操。我們可以有選擇性地輻射一些西方的節日,在勞動節,班主任可以組織班級成員進行戶外的勞作,種植樹木,將班級分為小組,互幫互助,相互合作,一部分學生挖坑、一部分學生施肥、一部分學生放樹苗、另一部分學生掩土、最后是進行澆水的環節,各科教師、學生家長也可以參與到此次活動中,這樣的節日儀式也將會幫助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另外,教師還可以在母親節的時候,組織班級儀式,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讓他們回家為母親做一件事,寫一封信給母親等,讓學生懂得感恩,在具有儀式感的活動中學會感恩,感受母愛。
每個班級都有少先隊員,教師可以通過改進少先隊的工作規范,使得他們的工作規范化,從而將一些我們原本容易忽略的東西進行加深的落實開展。比如,教師可以安排班上的少先隊員整改班級內學生的儀容儀表:男生頭發不能太長,女生的頭發能扎就扎起來,每天上課都需要佩戴紅領巾,教室里面的公共衛生需要由每天值日的學生進行清掃,督促每個學生養成不亂扔垃圾,不亂扔紙屑的好習慣。學校定期對完成得好的班級進行鼓勵與嘉獎,激發班級學生的熱情。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在這些儀式中穿插一些生動形象的標語和口號,讓家長也參與到這樣的活動中,打破以往的班級儀式教學模式,讓更多的人進行監督,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
綜上所述,科學有效的開展班級儀式課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地參與體育鍛煉和勞動實踐,能夠增強學生的集體責任感,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