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虹
哲學是高中政治必修四涉及的主要內容,主要關注政治價值和政治的本質,是關于一般政治問題的理論,也是其他政治理論的哲學基礎。政治哲學是研究政治關系的本質及其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又是政治理論的方法、原則及體系的科學。
哲學就是用簡單的語言體現出深層意義的道理,讓學生深入思考和體會,讓學生可以熟練運用課堂上學習的哲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為哲學本身就是一種完善自己精神修養和幫助他人完善思想的內容,哲學的特征在于追問本質并不斷進行反思。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的內容中,學生能夠學習了解到哲學的反思對象無所不包,深度哲學的反思也是無窮無盡的。學生在政治學習過程中能借用哲學的思維方式,但又不會完全照搬哲學的思維方式。我們不能片面地理解哲學,哲學來自于我們的生活,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隱藏在現實生活中的每一部分,并且巧妙地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生活方式,如果簡單地將哲學和現代科學相提并論,就會走進一種“狹隘”的唯科學主義。正確的哲學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能夠引導經濟與政治發展,哲學是精神世界的抽象總結,具有思想指導意義,會影響政治理念左右人們的政治觀念,同樣會影響經濟行為和執行經濟行為的人,所以,也可以理解為任何哲學都是一定的時代經濟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應,真正的哲學是正確反映時代的要求和任務,牢牢地把握時代的脈搏,正確的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的學說,而非科學的哲學則是時代的糟粕。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具體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也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教師將政治哲學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并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例如,在“生活處處有哲學”的學習中,本框是必修四的第一框,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學習哲學與生活的關系。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可以識記哲學的本義及任務,我們所學習到的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際活動,生活處處有哲學,解開哲學在學生心里的“面紗”,教師的教學目的是要學生在學習到哲學之后能夠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認識自然、社會與人生變化發展的能力,這也是最初的教學目標,從而拉近學生和哲學的距離,激發學生對高中政治的學習興趣。
生活化教學并不是單純地指在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而是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不僅讓生活走進學生的課堂,也要使教育走進實際生活,將生活和教育緊密相連,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更好地生活,使學生走出校園后能快速融入社會,與社會接軌。例如,在“哲學的基本問題”的學習中,這節課比較基礎,主要是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以及其中所涵蓋的兩個方面,從而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比較分析的能力,加強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明確哲學跟生活之間的關系,并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的價值觀目標,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
學校教育最終的落腳點一定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全面促進學生能在未來走進社會獨立生活,并成為各行各業的合格公民,所以,教師要格外注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學習習慣。例如,在“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學習中,本課是通過對哲學存在和發展的具體形態的介紹,讓學生切實了解到什么是哲學,讓學生在學習之后可以自覺運用唯物主義的基本特點分析實際生活中的一些社會現象,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讓生活化教學走進政治課堂,使教學從課堂走進實際生活,通過實踐掌握政治知識并解決實際問題,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加強學生在政治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打造高效的政治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