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玲
(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滑集中學 安徽阜陽 236400)
道德與法治是教育階段的一門很重要、很有意義的德育課程,這個課程對學生良好思想品質的養成,正確道德與法治觀念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義。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是實現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幫助學生把握住重點,完成“以德樹人”的根本教學目標,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2]。
核心素養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社會核心價值觀等內容,能讓學生今后進入社會后,遵循社會的行為準則,自覺遵守法律和道德等,能夠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服務社會、奉獻自己、愛護環境和小動物,能讓學生有更強的辨別能力,理性的思考能力,還能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及良好的道德品質,讓學生成為有理想、有追求、有文化、有素質、有道德的合格公民。
教師可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在互聯網上下載、整理一些相關的學習資料,讓學生獲得更多信息,還可以結合實時新聞,吸引學生的興趣,達到豐富課堂內容的目的。
由于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獲得信息的渠道變得非常寬,在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把課本中大量的抽象知識點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讓學生直觀感受,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的,讓教師和學生都轉變角色,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輸者,而應該是引導者、參與者。例如,學習“自覺磨礪堅強意志”時,教師可以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課下通過各種方式搜集出一些人物的事例,讓他們在搜集過程中充分了解到這些人物的頑強毅力。這樣不斷地進行自主探索,能夠加強學生對事物的分辨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整理能力。
道德與法治課程有很強的思維邏輯性、思想性,人文性,綜合性等特點,這門課程與社會熱點分離不開,又與學生日常生活所經歷的生活實際相關[3]。因此,教師在搜集、整理資料時,可以從各種有教育意義的節目中提取一些精華,然后在互聯網上找一些有用的圖片等制作出微課、課件等,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緊跟社會道德法治與建設的步伐,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生活中。教材中有一課講的是“網絡交往”,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談一談自己為什么喜歡上網,平時上網時做些什么,這樣的問題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其積極回答。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播放一些社會新聞,在網絡交往中人們遇到的一些困難和險情的案例,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了解一些網絡人際交往中的問題,通過分析事情的起因、經過、結局,讓他們深入思考網絡交往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讓他們在今后的生活中知道怎樣進行防范,引導學生學會保護自己。
在道德與法治信息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制定教學目標時要明確這門課程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全面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每次上課前要在課件上制定出這堂課要達到的具體學習目標,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及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培養。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每堂課開始時,學生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一堂課如果開頭沒有開好,那么整堂課都難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此,教師可以利多媒體展示一些與課本知識相關的圖片、小視頻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提問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更加專注于接下來的課程。
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往往是很抽象的理論知識,學生有時候很難通過教師的講解理解其本質,對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把這些抽象的理論知識用具體的實例展現出來,加深學生的理解。
在長期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過程中,可以總結出多種教學方法,改變傳統教育單一的教學方式,可以運用講授法、討論法等,讓學生自主進行合作學習,還可以讓學生利用教材中的一些情景進行模擬演示,組織辯論大賽,模擬法庭等,借助信息技術的手段有效開展各種教學方式,根據每節課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活動,能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創新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及人際交往能力。
初中道德與法治重要的目標之一是讓學生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基于法治約束自己的行為,教師在課堂上融入信息技術,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能讓學生全身心沉浸在教學情境中,積極調動自己的情感,從而更好地學到其中的道理,然后加以利用。
在核心素養下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信息化教育,可以最大化程度、最有效地展示教材的知識點,利用信息化教學本身具有的生動性、形象性,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4]。但目前,信息技術與道德法治課堂的結合還不夠完善,教師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嘗試、摸索和創新,尋找出更高效、最優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樂于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