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萌
(內蒙古師范大學青年政治學院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我們從當前的具體教育教學活動中發現,很多大學生在實際學習及生活中過于崇洋媚外。比如,喜愛觀看韓劇及美劇等,將吃洋快餐當做時尚,青睞西方國家的節日,聊起韓國明星有許多話題,卻難以記住我國唐宋八大家等,對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沒有較全面的了解。再如,在學習歷史知識方面,很多大學生常常為了考試而死記硬背,沒有真正理解我黨走到當今時代的發展歷程。他們也很少關心與重視時政新聞,并未意識到我國社會發展所面臨的巨大負擔及壓力。[1]
我國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尤其是近幾年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進行了多元文化之間的良好整合。西方發達國家運用經濟支持及合作等方式,通過電視媒體、教育領域及互聯網等渠道,向我國不斷輸入西方的思想意識,特別是在我國大學生群體中對西方文化的廣泛宣揚,使很多大學生形成了相應的西方價值觀念。這造成他們在平時實際生活中出現了崇洋媚外的現象。因此,在思想認識上,這些大學生對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產生了懷疑,也不積極主動地投入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入學習活動當中,對其認識與掌握不全面。因此,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急需提高。
我們根據教學情況中對“學”的分析可發現,多元化文化可使學生拓寬眼界和接觸更多知識,對學生掌握外來文化和拓寬知識面有著重要作用,也能夠使學生的觀念較為開放。此外,現階段的多元化文化大環境使學生在價值體現的選取上十分寬泛,能夠結合自身興趣及人生追求而選取相應的發展方向,從而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時,我們根據教學情況中對“教”的分析可發現,多元化文化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文化整合起來,并讓外來文化合理地融入其中,從而保證教育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及豐富性。多元化文化更強調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廣泛傳播,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懷。
大眾文化是重要的文化載體,和主流文化相互呼應。大眾文化貼合人們的實際生活,其展現方式通俗易懂,在高校中廣受歡迎,被廣大師生所接受。大眾文化讓人們擁有更多的愉悅感,讓人們的精神需求被滿足。然而,它也容易導致傳統文化被削弱,而過于強調自由主義思想。
在現階段的多元文化大環境下,市場經濟中的商業文化占據著不可忽視的位置。一方面,商業文化推動了市場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商業文化也帶來了許多新觀念。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商業文化非常容易被人們認同和接受。然而,其功利性會逐步侵蝕人們的思想觀念,讓學生的全局觀認知不斷淡化,從而對他們的價值觀起著不良影響。
現階段,我國文化正向著多元化的方向不斷發展,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速度也較快。在當前的多元文化大環境下,各種文化相互沖擊的現象非常容易出現。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傳播知識體系,更在進行價值引領。因此,高校教師在思想政治課程的實際教學中,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對促進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2]
高校在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需要在課程中滲透優秀的傳統文化,并盡可能地拓寬學生的學習范圍。教師在實際選取思想政治知識內容的時候,需要不斷進行創新和改革,對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傳承與弘揚,并合理借鑒國外的優秀文化。文化并沒有國界方面的區別,優秀的文化都可以被借鑒。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的選取上,既要強調文化的差異性,又要充分運用優秀的傳統文化,以保證教學內容的有效拓展。
在以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占據著主導性位置,不斷地向學生傳輸課程知識,而忽略了學生對這些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根據相關情況分析可發現,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學生如果長時間處在較為被動的位置上,就難以產生學習的愉悅感,難以保證學習質量。因此,教師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要多與學生進行良好互動,要更多地鼓勵和肯定學生,讓學生能夠充分地表達他們自身的見解和觀點。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