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樹有
(甘肅省慶陽市環縣八珠鄉初級中學 甘肅慶陽 745707)
在新課改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初中物理教學應該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引進先進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以及結合實踐課程。教師要帶領中學生學好物理,最大化地拓展中學生的物理知識面,提升中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從而讓學生更好地認識世界以及掌握一些基本規律,以此來有效地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大多數的教師采用的都是比較單一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物理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幾乎沒有,導致物理課堂上氛圍很枯燥、沉悶,學生對與所學物理公式和物理知識只知道死記硬背,至于公式的由來根本不清楚。并且,物理學科本是一種實踐性的學科,很多的知識都是通過實踐總結出來的。但是,傳統的物理教學只重視物理理論知識教學,對于物理實驗很不重視,很難滿足學生物理學習的要求,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受到限制,得不到鍛煉。時間長了,就會導致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脫節,學生也只會死板地記憶一些定律和概念,無法真正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
現在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由教師引領學生來學習物理知識,導致學生過分地依賴教師,無法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與學生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互動,導致教師無法真正地了解每個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學生也無法得到教師的幫助來解決問題,從而就形成了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低的問題,課堂教學氛圍也得不到很好的改善。
按照新課程標準,初中物理學科每周只有兩到三節的課時安排。各年級物理教師反映課時安排太少,教學進度不能完成,導致很多很多部分的教學內容不能很好地進行教學。初中物理涉及內容很多,物理教師缺少對學生的輔導時間,學生的作業任務也就會越來越繁重,教師的課下批改作業量也越來越大,教學進度就會受到影響,這就導致初中物理教學效果不理想。[1]
初中物理是物理學科的入門階段和基礎階段,初中階段的學生初次接觸會容易產生好奇心,進而形成求知欲,從而主動積極地去學習物理知識。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就需要運用創新的教學模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物理課堂上教學方法與教學效果有直接的聯系,因此要想有效地提升物理教學效果,物理教師就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真正做到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例如,講解浮力內容時,物理教師在課前引導學生回憶,樹葉掉落在水里時,是不是會漂浮在水面上;木塊如果扔進水里,是不是不會下沉,也會飄浮在水面上。教師以此舉例來引導學生理解這些現象都是浮力起的作用,這樣的方式引導很容易將學生帶入這節課的學習內容,讓學生感覺課堂氣氛很輕松,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新穎的教學模式,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讓課堂教學活動與學生的生活以及事物發生聯系,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性。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將一些很難理解的物理現象通過多媒體設備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以此來加深學生的學習記憶,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得更加明白透徹,從而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摩擦力》一課的教學中,物理教師想創造出來一個沒有摩擦力的環境是絕對不可能的。這時,物理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來制作一段教學視頻,以此來將整個過程呈現給學生,以便于讓他們可以更容易對摩擦力進行理解。
初中物理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和幫助,有效引導學生課堂上與教師的互動溝通,可以了解到學生在課堂學習和認知過程中的不足,從而進行有效的彌補和完善,切實地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例如,在《看不見的光》一課,物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老師有一種神奇的魔力,你們知道嗎?從而引起學生的質疑,物理教師就可以利用紅外線夜視儀開關,來播放音樂,學生會感覺到十分的好奇,都想一探究竟。由此,物理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實踐探究,展示有趣的實驗,使學生對本節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本節課的教學效果。[2]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需要物理教師深入地去分析、解決,從而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