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密
(重慶市開州區臨江中學 重慶 405400)
一線的初中班主任要將每一個學生的問題都放在心上,我們是學生群體的引路人,我們會和家長一樣對學生的未來充滿期待。在落實初中班主任的工作目標時,我們會穩扎穩打地做好每一項工作,在點點滴滴中積累引發學生質變的能量。初中學生的困擾很多,他們的問題很多,但他們的期待更多。初中班主任要相信學生,在學生的叛逆表象中把握學生的內涵。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心境會變得不一樣,他們會用積極的目光看待自己的教師、同學、家長。對于初中學生而言,這種內在的轉變更為重要。本文對此進行分析[1]。
為什么初中學生會表現出叛逆性?其實并不是學生不信任教師,也并不是學生已經成為了“問題學生”,而是因為,他們總覺得教師是以一種旁觀者的心態與他們交流。因此,要想讓我們的教育工作發揮出預期的教育價值,我們就要從旁觀者的身份定位中走出來,和學生積極地溝通,真正了解學生的現實學情,進而“以心換心”。熱愛學生是班主任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起點,師愛是滋潤學生心田的甘泉,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是連接師生情感的紐帶。班主任愛生愛班,首先要深入到學生中,了解學生的性格、學習、生活、健康情況、家庭情況等,與他們多交流、溝通,從中掌握、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平時要仔細觀察,注意調查研究,善于體察學生的情緒,接受學生反饋的各種信息,做到教有對象,育有目標。盡可能地和學生溝通,真誠關愛,獲得學生的理解和支持。
班主任在與學生交流互動時,要不斷地為自己打開“美顏”。我們是學生的引路人,是學生的鏡子。初中學生需要在學校環境中成長起來,班主任對他們的影響顯而易見。可見,班主任自身就是教育元素之一。基于此,我們要不斷地“美化”自己,讓自己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方向標,他們可以變化,也可以展現出個性,但會因為我們而“初心不改”。班主任老師是學生的榜樣,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產生影響。我們都知道“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我們要時刻注意自身對學生的影響,處處做到以身作則,為學生塑造一個正面的教師形像。在我們成為最“美”的教育者之后,我們可以想見,初中學生會成為我們期待中的最“美”的學習者。
在初中學生聚集成一個群體之后,即使存在“各種相似”,但也會表現出種種不同。班主任要有不拋棄、不放棄的決心,要公平地看待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不公平”是讓學生問題轉變為問題學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當他們感受到被區別對待后,感受到自己已經成為群體中的另類之后,他們的現實問題得不到解決之后,他們自然就會變得偏激、甚至是自暴自棄。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發育期,可塑性強,辨別是非能力差,對他們僅靠嚴格管理,便會形成一種束縛,不利于班級管理,所以,“導”心不可少。在教育過程中,如果能將心比心,站在他們的立場,設身處地地為他們想,讓他們明白為什么錯,錯在哪里,應如何改正,這樣他們便會心服口服,樂于接受教育,不會產生逆反心理。每個班級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學生,表現突出的是“優秀生”和“差生”,班主任不能把“優秀生”看成掌中之寶,而對待“差生”的教育不夠耐心甚至放棄。要充分認識到轉化一名“差生”和培養一名優秀生是同等重要的。要正確認識“差生”不差和差生心理上的波動變化。經過了解得知雖然差生在某些方面表現不好,放縱粗野,但心理上都是自卑的,他們對自己所犯錯誤常常表現得滿不在乎,但心理上經常忐忑不安,往往后悔。這就是說,班主任要在轉化工作中正確引導,使他們轉變過來。偏見與偏愛是教育工作者的大忌。因此,在表揚與鼓勵時切忌偏見和偏愛,要使學生在愉快中接受教育[2]。
為什么初中學生會信任自己的班主任,并快速和班主任之間生成親和感?其實是因為初中學生相信班主任會和家長一樣關愛自己。這是一種非常積極的定位,班主任要注意從好的立足點上積極地進行建設。班主任在批評中一定要出言謹慎,要把“恨”鐵不成鋼轉化為“愛”鐵能成鋼。貫穿“愛”字,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在批評教育后通過了解,學生反而能接受老師的批評,但希望老師也肯定他們的優點,不要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引導時重視體現“情”字,“曉之以禮、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明之以紀”的科學方法,保護好學生的信心,使學生得到最真切的教育。班主任工作應以育人為本,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將原有的“辛苦型”“經驗型”班主任工作形式向“科學型”“科研型”班主任工作轉化。
綜上所述,初中學生正在質變。初中班主任要注意從點點滴滴入手,引發學生一次次看到成功,一次次受到觸動,一次次生成體驗。在這樣的轉變過程中,初中學生是“從心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