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姍姍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經濟水平和社會的發展在逐漸的上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逐漸進入新的發展時代。尤其是在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對于知識獲取的途徑、方法和手段越來越多、越來越快捷,在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新的知識在不斷地產生,以往的知識在不斷的被更新,人們對知識的需求量逐漸提高,知識的總量在迅速的增長。據相關組織調查顯示,人類近30年所積累的知識,占以往知識總量的90%,可見人們的智慧在飛速的上升,知識水平逐漸上升。近10年發展的過程中,知識的總量每3年都會翻新一遍。隨著新科技的不斷發展,不但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提高了經濟水平,同時也促進了教育的創新,對現有的教育模式和內容進行全面的改革,提高人們的知識水平。很多學生沒有重視現有的教學模式,沒有認真對待教學過程,導致在實際的教學中產生了很多問題,對知識不適用、不認真對待等問題。很多家長對現有的教育模式產生了質疑,并提出了批評,希望教師們能夠改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目前教育行業在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模式,希望能夠得到有效地改善。例如:現在很多人認為現代的教育模式只是單純的進行知識傳輸,沒有將知識的作用發揮出來,不重視知識的運用能力,這種教育方式只是積累教育,不能對學生進行智慧教育,教育方式過于單一,學生們無法融入到學習中。有一種觀點認為高等教育模式需要通過體驗來感受教育帶來的充實,而不是概念性的傳授知識,喪失了知識原有的作用。
一、高效教育將要面臨的新挑戰和新機遇
隨著新科技的不斷發展,對原有的教學模式帶來很大的改進,第一,對教師原有的教學理念帶來很大的沖擊,在教學中將信息化技術引入到實際的發展中,改變了以往的教育模式,對原有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產生顛覆性的變化。傳統教育模式主要是通過概念的傳輸進行教授,注重知識和理念,教師們沒有對知識進行深入講解,沒有將實踐應用到教學中,教學的效果不是特別的明顯,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受到了教學條件的制約。傳統的教訓模式存在教學效率和質量底下的問題,在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教學內容在不斷的豐富和改善,教學效率和質量得到了很大提升,學生們在學習中更加的的投入。學生的學習不再滿足于課堂教學中的知識傳授,更加專注于實踐和體驗,通過實踐將知識展示出來,對知識進行深入理解,不但提高了學生課堂上的學習質量,同時也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對教師教學帶來很大挑戰,改善傳統教育,將科學技術應用到實際的教學中,不斷提高教學的質量。第二,對原有的教學體系進行了有效改善,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存在教師知識水平不高,不能全面理解知識點,需要提高對教師的要求,對知識點進行多方面解讀,提高學生的知識體驗,將知識點的作用發揮出來,這就需要老師能夠更好的去制定教學目標。很多教師知識停留在知識的掌握層面,沒有對知識進行深層次了解,只是停留在對概念單一角度了解層面。隨著新技術的應用,知識的擴展面積在逐漸的擴大,新知識層出不窮,教師的知識基礎逐漸顯得薄弱。要在教學中將新知識和舊知識融合在一起,將多學科的知識融合在一起,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新知識,研究新的知識體系。第三,對教師帶來很大挑戰,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學模式在不斷地改善,為了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改善現有的知識體系,相對于以往的教育模式,存在教學方式單一、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效果不明顯。隨著新科技的引入互動式、體驗式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學生們的歡迎。教師在這之間的定位就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相對于傳道式、說教式的教學方式逐漸減少,教師也會逐漸減少,而對于一些啟發者、經驗交流者、體驗分享者的角色會越來越多,教師的定位在逐漸的改變。第四,教師教育職能和工作重心帶來的挑戰,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教師的工作職能在逐漸的改變,不再是以往的知識傳授那么簡單,工作的重心逐漸由知識傳授轉變為知識應用和傳授應用知識的體驗,傳授獲取知識和創新知識的方法,通過實踐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專注度。教師要在教學生不斷改善教學模式,對教學技術進行有效研究,逐漸由傳授知識轉變為知識開發和研究的方向發展。
二、移動互聯網背景下高效教學的作用
1.促進教師對教學課程的創新。現代化的移動互聯網信息體系在不斷的發展,對教育模式帶來很大影響,不斷改革教育體系,在發展中支持高校教學網絡化和現代化的發展和應用。新時代高職院校在改革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利用新科技平臺進行教學和交流,通過新科技配備傳輸更為豐富的知識,滿足現代化社會發展的需求。例如:通過同頻互動教學的模式,可以將圖片和視頻等內容傳輸給學生,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范圍和能力。通過微課模式教學,借助互聯網平臺進行,支持學生使用職能手機、iPad等移動終端來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有效改革。移動互聯網服務的模式,主要是通過移動終端改善教學模式,不斷創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高職院校在實際的教學中,要擴展移動終端的知識范圍,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和創新。教師要普及移動知識服務,提高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2.創造學習氛圍,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可以使用智能手機和平板等移動終端為交互的載體,通過移動終端查閱資料、下載內容,擴寬學習的范圍,利用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源進行學習,根據自身學習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特點,有效地解決自身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愉悅的氛圍下進行學習,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這對課程的運用和理解具有很大的作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也為學習創造了先進的條件,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為課程傳授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內容,讓學生更好更快的了解知識的含義。學生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和其他的學生、老師進行交流、溝通,借助網絡平臺獲取更多的學習內容。
3.對學生教學動態即時掌握。互聯網的信息多是通過分秒的時間段進行更新,將其引入到實際的教學中,可以對學生學習的狀態和情況進行即時的掌握,確保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教師的掌握范圍內。在數據信息時代發展的背景下,通過移動互聯網,教師和學生可以隨時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和知識,掌握世界經濟文化、社會發展動態,有利于教師教學對學生普及更為廣泛的知識內容,可以更快地檢測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學習的掌握程度,然后改善教學方式,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教學。通過互聯網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全面管理,及時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疑難問題,不斷接近學生融入學生的生活,避免出現由于信息閉塞、學生意見不能及時反饋給老師等情況的發生。通過移動互聯網,學生可以和教師零距離溝通,在學習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及時詢問教師,尋求老師的幫助。
三、提高高校教學中移動互聯網應用的新策略
1.完善校園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對校內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和利用,設計安裝無障礙上網熱點,將網絡范圍擴大到整個校區,包括公共場所和設施,保障移動設施的正常使用。移動互聯網的使用需要基本的硬件設施作為正常運行的基礎,如果缺乏基礎的硬件設施,移動互聯網將無法正常使用。建立無線網絡一般使用wifi技術,移動互聯網的正常運行需要先穩定網絡硬件設施的正常使用,通過硬件設施作為網絡運行的支撐,保障互聯網的正常使用。所以,需要高校建立一體化公共服務硬件網絡平臺和專業性較高的運營團隊進行管理,確保無線網路可以正常運營下去。
2.建立數字化資源和共享機制。想要解決教學資源不均衡的問題,要將信息技術使用到實際的發展中,不斷投入優質的資源,實現各種資源共享的目的,有效使用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利用到實際教學中,進行混合式教學的探索和實驗,建立有效的數字化資源共享機制,將知識和資源信息共享到教育中。同時,向落后地區的高職院校提供優質的資源,免費開放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程,實現課程資源共享的目的。加大對線上數據公開課程的投入,建立課程平臺,通過課程平臺實現資源共享,不斷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擴寬高質量教育資源的范圍,提高我國人們的知識水平,通過網絡視頻的學習,可以共享到落后地區的高職院校,實現精品課程資源的共享。使落后地區的高職院校了解國內外著名大學的課程,不但提高落后地區高職院校的教學水平,同時也提高學生的知識范圍。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為高效教育行業帶來很大的改革和變化,高效教育的模式在不斷變化和更新。在高校教育中應用互聯網技術可以提高教育的效果和質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使用有利于教師教學的創新和改革,擴寬學生的知識范圍,為教育提供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愛好,樹立正確的網絡學習觀念,通過網絡平臺實現資源共享的目的,對教育的發展具有很大的作用。
(作者單位: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