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藝
(廣東省河源市源城區豐源學校 廣東河源 517000)
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求學生具備豐富的學識,更重要的是有高素質,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能夠促進自己發展的一些品質和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法治素養是在課程改革過程中對學生提出的新要求[1]。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推動社會發展有重要意義。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并不注重對學生法治素質的培養,只是一味地講授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從而應付考試,完成教學任務,導致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于形式化。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因此,教師應創新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提升學生的法律素養,讓學生在學習到法治知識的同時形成法律意識,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讓學生學會辨別是非,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2]。教師更要注重學生的發散思維,多組織實踐活動,建立友好的師生關系,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
新課標指出,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有效教學。而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以教材為主,一味地要求學生進行背誦,從而應對考試,由于學生沒有對知識有很深的理解,導致面對實際問題時不能有效解決。因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對當今的熱點話題和當前的國際形勢加以分析,從而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和法律素養[3]。提高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這就需要教師收集和課堂內容相關的新聞熱點資訊,將兩者結合,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了解到學習內容和日常生活是緊緊相連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學習“法律伴我們成長”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近來發生的交通事故,偏遠地區的農村孩子每天堅持走幾公里去上學,大家可以放心購物的視頻,這些內容與《交通法》《九年義務教育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相關。教師還可以根據當天的時事熱點資訊闡述相關法律內容。以《九年義務教育法》為例,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村孩子,因為家里沒有錢供其上學,就留在家里跟著父母務農。而我國推出了《九年義務教育法》,讓那些貧困地區的孩子都能上學了,這不僅能改變這些孩子的命運,讓他們走出貧困地區,對新世紀的中國教育發展來說也是一件具有深遠意義的大事。這也關乎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和民族復興,對中國整體教育的發展有奠基性意義和深遠的歷史作用,是義務教育的一個里程碑,學生通過觀看這些新聞可以了解當前我國教育發展的程度,也能讓學生明白學習機會來之不易,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相對枯燥,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導致教學效率降低。對此,教師應怎樣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提高學生的法治素養和培養學生關注社會新聞資訊的習慣,并以此實現培養學生法治素養的教學目標呢?教師可創新教學模式,利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興趣,讓創新型課堂與傳統課堂相結合。開拓學生的視野,增長見識和知識,促進對學生法治素質的培養。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法治素養,教師要積極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積極融入課堂。比如,學習初二的道德與法治第四課時“尊重他人”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懂得如何尊重他人,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觀看相關視頻,讓學生在視頻中學習怎么尊重他人,并讓別人也尊重自己。通過這些讓學生受到啟發,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尊重他人,同時也讓他人尊重自己,從而領會到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的重要性。并且,教師應當以自己為榜樣,尊重每一位學生并一視同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及人生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生活在一個法治社會,法律是保護我們的武器,面對違反道德與法律的事情,我們要勇敢地舉起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身利益。因此,培養學生法律意識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基本條件之一。初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學習法律,敬畏法律。從而讓這兩種觀念在學生的心中埋下種子,如果在初中階段學生能形成良好的道德法律意識,在今后的生活中,面對一些違反道德、法律的事情時,就會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利益。
例如,學習“善用法律”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入當前的熱點新聞“網貸風波”,當代很多陷入網貸的都是法律意識淡薄的學生。這些放貸款的人,正是因為抓住了學生的單純,警覺性不夠,以及貪圖小便宜的心理,來欺騙學生。比如,大連發生了一起18名大學生因貪圖小便宜深陷網絡“套路貸”損失10萬余元,也有利用網絡詐騙的,現在最常見的就是QQ、微信號被盜號然后對號主的親戚朋友進行詐騙,騙子會事先通過盜號軟件盜取號主的密碼,并錄制他的視頻影像,隨后登錄盜取的QQ號與親戚朋友聊天,以騙取親戚朋友的信任,最后以借錢的名義進行詐騙。教師可以通過這一系列的網貸風波等新聞,讓學生了解網貸的危害,以及讓學生認識網貸,面對問題時,法律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武器。同時,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跟風。再如,學習“生活需要法律”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游戲,讓學生進行想象:假如沒有法律,社會將會變成什么樣?然后讓每位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的游戲,可以讓學生明白社會需要法律來維護,從而對法律產生敬畏之心,同時,游戲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是學生心理和生理急劇變化的關鍵時期,教育學和心理學稱此階段為“少年期”,而初中階段的學生是二十一世紀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提升初中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當前社會對教師提出的新挑戰,并且,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上的不良現象也越來越多,面對此環境,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