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琴花
(江蘇省溧陽市燕湖初級中學 江蘇常州 213300)
以往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許多問題有待教師解決,包括課堂教學的主次位置顛倒,學生的閱讀學習過于被動,且思維受到牽制,這不利于其高效閱讀成果的取得與能力的發展。其次,閱讀教學過于偏重語言知識的講授,很少關注學生的閱讀技能訓練,這會造成學生一旦脫離對教師的依賴便不能自主應對與處理一些復雜文章。再則,核心素養的培育在以往教學中得不到深切體現,致使學生的素養技能及品質養成效果不佳,影響其素養的全面發展。這樣不利的閱讀教學境況能在批判性思維培養落實后得以改善,從而激活閱讀課堂,確保真實、有效的教學成果,經此,學生在批判思維培養前后也會有較大的反差表現,這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點[1]。
以批判性思維為導向,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形式與面貌進行深切改革后,學生發生的重大差異首先表現于其學習狀態層面,由以往的被動化學習狀態,向積極、能動的閱讀學習狀態正向轉變。
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由于教師仍然持以保守的教學思想與行為,缺乏對學生學習心理的揣測以及真實學習境況的考量,在實際的閱讀課堂中教師便占據了主導地位,學生只是一味地被動化聽從教師的教育安排,機械化地完成一些閱讀任務及要求。這樣的閱讀教學狀態極不合理,過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一直延續,學生便不能自主運作自身閱讀能力或思維去尋求進階提升,也無法汲取拼搏的樂趣與心理的滿足感,長而久之,非常不利于其良性閱讀素養及態度的建設。
這是許多初中生目前可能持有的閱讀學習狀態,而批判性思維培養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落實可以有力顛覆這種狀態,極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煥發其閱讀學習的能動性,讓其展開切實有效的閱讀探索及思考。如針對一篇閱讀文章的講授,在以往,許多教師為了追趕進度,往往會過于主導地為學生講解內含知識,使之盡快攻克語言難關,獲取對文章的理解。但根據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需求,教師須對這種被動教學形式進行改革,讓學生自主解決文章中的陌生知識,而在其有了基礎理解后,教師也要驅動學生再度審視研究文章的整體脈絡結構、核心觀點,并運作批判性思維考量文章觀點與自身觀點的相左之處,以此求取對文章最為深層且理性的認知。這樣的閱讀學習方式能極大地改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狀態,還能使之摒棄以往低階的思維運作方式,讓其以審視辯證的態度深析文章語言形式,從而獲得最佳閱讀成果。
以批判性思維為導向,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形式與面貌進行深切改革后,學生產生的第二種常見差異表現于其技能水平層面,由以往在閱讀學習中過于薄弱的閱讀技能表現,向實效、高階的閱讀技能正向轉變。
“重理論,輕實踐”是以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局限狀況,學生在此狀況下所持有的閱讀學習行為與方式不僅是被動的,也是較為低效的。如過度偏重語言知識的講解,學生閱讀學習的重點就會過度集中于對語言知識的研究,或借助習題進行機械化操練,當其閱讀或探索一篇文章時,也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對文章的語言知識解讀上,忽略對文章結構層次、細節要點與主旨情感的考量,最終,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便是低效、即時的。
在這樣極不合理的閱讀教學狀態下,學生無法有效發揮并鍛煉“分析推理”“審視辯證”“歸納總結”等方面的實用閱讀技能來解讀文章,最終會導致能力發展受限,無法透徹理解文章內容。但根據批判性思維培養需求,教師便能對這種落后的教學形式進行改革,讓學生的閱讀技能得到有力的施展與進階提高。以牛津譯林版七年級教材Unit6“Food and lifestyle”單元為例,教師在講授Section B reading A“What we eat and how we live?”這一語篇時,為了驅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運作,教師便需重視對學生閱讀技能的訓練,而對其閱讀技能進行有效訓練的方式便是讓其運作批判性思維,深入解讀文章中的信息及隱含線索[2]。
具體可以“探索文章結構”為目標,指導其將散亂于語篇各部分的信息進行有效審視研究,探知其隱性意義,從而了解其在語篇中的重要功能。根據這一要求,學生需施展閱讀信息分析、研究辯證與分類總結等多方面的技能,對于每個段落或某些段落的隱含意義及功能進行深入研究。最終,當學生高度運作批判性思維后,便可從信息繁亂的篇章中汲取以下獨立要點:
1.A healthy diet:
Eat more fruits and vegetables, drink milk, eat fish and beef.
Unhealthy diet:
Eat too much cake, candy, coke or hamburger.
2.A healthy lifestyle:
Dancing and swimming.
Unhealthy lifestyle:
Excessive addiction to computer games and lack of exercise.
這些獨立的要點都是在學生運作批判性思維對原語篇內容進行重新審視研究,并發揮實用閱讀技能進行分類歸納后所得出的。接下來,學生仍需運作批判性思維來考量這些要點之間的關聯性,最終方可探知出文章的層次結構而獲以深層閱讀理解效果,借由思維運作得以閱讀技能的良好訓練與進階提升。
以批判性思維為導向,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形式與面貌進行深切改革后,學生產生的另一種常見差異表現于其意識觀念層面,由以往在閱讀學習中過于低落的閱讀行為意識,向正向、高階的閱讀行為意識正向轉變。
在以往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缺乏對學生高階閱讀觀念及素質的打造,造成學生在閱讀各類文章時持有全盤接受的態度與思想,從而影響其客觀的判斷與理性的閱讀見解效果,不利于對其核心素養的培養。如在七年級Unit 8“Fashion”這一單元的Section b reading A“The fashion show”閱讀教學中,學生運作多方閱讀技能,能有力整合篇章繁雜信息而獲取高效的閱讀理解,但這一理解只體現在文章文字的表象層面,學生并不能獲取對文章主旨思想與核心觀點的深刻見解。
鑒于此,教師需根據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需求,破除以往學生對文本信息全盤接受的觀念意識,驅動其深入探索閱讀文章中可能存在的不合理之處,這期間,學生能煥發能動意識,嘗試從閱讀文章的中心思想與所示觀點入手,積極聯想實際生活而發掘文章內容或觀點存在的偏頗之處,借此以審視辯證的態度與行為對閱讀文章進行高度研究。如該語篇圍繞一場服裝表演展開描述,其中涉及Millie、Simon、Amy、Daniel與Sandy等人物所穿戴的衣服及其所體現的時尚特征,學生在閱讀這篇課文時,除了要從表象方面解讀每個人物所具有的時尚審美眼光與穿衣品味,還要學會從自身實際或現實生活,與當今時代時尚潮流角度出發,深入研究每個人物的穿衣方式可能存在的不合理、不適宜或與時尚不相符之處,或是積極認可其中某個人物的穿衣方式與時尚理念[3]。
最終,學生要在小組內部與其他組員共同探討自己認可或反駁的想法,并向他人提出一些有關時尚方面的問題,獲悉客觀的觀點與時尚理念。這樣的閱讀教學形式下,學生能運作批判性思維審視原語篇的內容及觀點,且能在小組內部進行頭腦風暴來獲取客觀理性的認知,由此從更深層面探索文章的中心思想,從而提高閱讀見解效果、深化問題意識,并獲以閱讀素養觀念的良好發展。
以批判性思維為導向,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形式及面貌進行深切改革后,學生能在學習狀態、閱讀技能水平及思想觀念意識等方面有較大差異,而這些差異都關乎學生正向且高階的發展,最終實現的是學生閱讀實力的進階提升與綜合素養水平的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