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云琪
(江蘇省溧陽市燕湖初級中學 江蘇常州 213300)
批判性思維運作要求學習者以客觀事實與理論為基礎,通過審視研究、辯證思考與理性評價等多種方式思考某些問題或評判某些觀點,這其中不摻雜個人的主觀情感,以求客觀、全面地理解事物及其本質特征。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落實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能使學生以辯證審視的方式對閱讀教學內容進行研究,從而獲取高層次的認知理解效果。在這期間,教師不妨創新思想與路徑,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深入鍛煉其思維能力并助其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這些都是信息化對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所能產生的作用價值與正面影響,本文的研究重點也在于此[1]。
信息化對初中英語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的影響首先表現在學生的思維意識方面,引入信息化技術及資源支撐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興趣與能動性,從而提高其在閱讀學習中的參與度與積極度,最終借由思維的運作確保其最佳閱讀學習及探究效果。
就信息技術的使用功能及優勢特性而言,教師可用其在閱讀課堂搭建生動具體、新意實效的教學情境,以較真實的情境引發學生的思想共感,驅動其自覺利用情境中的各方要素對閱讀教學內容進行辯證研究。這樣的情境化教育方式可以破除以往的陳舊閱讀教學形態,讓學生集聽覺與動覺為一體,提高思維的靈活性與能動性,優化閱讀探究效果[2]。
以牛津譯林版八年級Unit 4“A good read”單元為例,在Reading A“Gulliver in Lilliput”語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搭建教學情境,并以師生互動問答的方式引發學生的批判性思考。如在課前制作有關語篇的動畫短視頻,在其中先后展現格列佛的一系列奇遇事件與所處的具體場景。學生在閱讀課堂上接觸到這則動畫短視頻時,便能被其全方位、立體化的場景而吸引,從而形成閱讀學習的興趣,進而展開對情境內容的深入研究。在學生觀看動畫短視頻時,教師需提出問題驅動學生批判性思考,讓其能深入聯想動畫情境中的各方要素,對閱讀教學內容及細節開展深度研究。
T:Boys and girls, what strange things happened to Gulliver?
S:Gulliver fell asleep on the beach, found himself unable to move, and found the tiny men……”
T:Can you explain these strange things?
S:Gulliver fell asleep on the beach because he swam for a long time……
T:What emotions and behaviors did Gulliver have caused by these strange things?
S1:When Gulliver saw the small men, he might be confused because it was different from the people he had seen in before.
……
這些問題的設計目的在于更好地驅動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運作,讓其立足情境內容,探尋有關格列佛所遇奇怪事情的解釋,并洞察其當時可能產生的一些心理及行為波動。在這期間,學生能摒棄以往針對枯燥文字材料展開探索的固有閱讀模式,依靠情境資源而重聚學習的興趣與熱愛,有力提高思維的興趣與運作效果。
信息化對初中英語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的影響還表現在學生的能力水平方面,引入信息化技術及資源支撐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高階思維技能,從而發展其閱讀信息,分析、分類歸納與審視判斷等方面的輸入性語用能力,最終借由思維的運作提高其綜合閱讀水平。
就信息技術的使用功能及優勢特性而言,教師可用其來補充初中英語課程所匱乏的資源,或者改進現有教學資源的呈現方式,讓學生能夠立足這些多樣的優化資源,對閱讀教學內容進行更為全面的審視考量。以八年級Unit 1“Past and present”單元為例,在本單元Reading A的閱讀教學中,針對這一語篇,教師在課前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制作精彩的PPT課件,在課堂上借助媒體技術加以展現,讓學生利用PPT中的多樣優質資源審視研究課本語篇信息。
在PPT課件中,教師要通過動畫或真實圖片資料的全面化設計與投放,還原一座城市過去與現在的面貌差異,讓學生對一座城市的發展實況有更為深刻的見解與認知。在課堂上展現這則PPT之后,教師要以任務為依托,讓學生在小組內部進行頭腦風暴,立足實際生活并結合PPT內容展開對語篇信息及核心話題的審視研究,積極運作批判性思維,獲取深刻見解。
1.對“For the city introduced in PPT, can you tell us wh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it?”問題的解決。
2.根據你對PPT課件中所介紹城市的前后面貌的了解,你能拓展思維談一談你所處城市或你熟知城市的一些變化嗎?
3.你認為“城市變化”所帶來的都是正面的影響嗎?結合實際生活說說正面變化與負面變化?
搭配PPT課件,學生能對教師所設計的閱讀任務進行更為深切、高效的處理研究,這期間,學生能高度運作批判性思維,在PPT課件中洞察原語篇的各方信息,并深化信息歸納與總結概括等閱讀技能來探知原語篇的基本內容梗概及細節要點。這之后,教師通過第二項任務的設計能強化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運作力度,讓其將對PPT內容的理解遷移于實際生活,運作批判性思維做出創造性思考與審視研究。最后一項任務能體現語篇隱性涵蓋的社會爭議話題,據此,學生則能繼續運作批判性思維,結合教材中的語篇資源,并立足現有的實際生活,同時展望現階段的社會發展趨勢,進行更為全面的審視思考[3]。
最終,經此信息化引導的不間斷的批判性思維運作方式,學生能獲得閱讀理解能力及素養意識的整體提升。
信息化對初中英語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的影響還表現在學生的思維習慣方面,引入信息化技術及資源支撐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習慣,從而提高其在閱讀學習中的問題意識,最終借由思維的良好運作培育其優秀的閱讀素養與品質。
就信息技術的使用功能及優勢特性而言,教師可以其技術功能與資源儲備為支撐,給予學生充分的思維運作與拓展空間,使之能不間斷地運作思維技能來思考閱讀教學中可能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養成良好的問題意識與嚴謹、持久的思維習慣,全力提高思維能力,尋求閱讀實力的進階發展。
以八年級Unit 5“Good manners”單元為例,在Reading A教學中,教師可在課前考量該語篇的價值所向,并設計有關文化專題的教學課件在課堂展示。如可在課件中全貌還原語篇出示的各種國外禮儀特征,同時出示拓展類內容,在課前搜集與整理我國的一些文化禮儀,并將這些文化禮儀與語篇中的國外文化禮儀相比較,以便學生能更好地運作批判性思維加以審視考量。
將文化專題課件展現在課堂后,教師需給予學生充分的思維運作與想象空間,具體可要求其結合文化專題課件進行審視考量,在小組內部自主設計問題展開共同的探討與研究,從而汲取對課內語篇的深入理解與對文化理念的理性洞察。比如,A小組綜合考量文化專題課件后,按照中外禮儀對照出示的方式,學生可運作批判性思維探析這樣的資源呈現意圖,從而洞察教師的想法,深化問題意識,自主設計一些具有審視辯證性的問題,如: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etiquette? What are the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etiquette? Fac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s and etiquette, what should we do?”
學生對問題的設計本身便是批判性思維的運作方式,接下來學生則要根據自己精心研設的問題在組內展開批判性的討論,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運作批判性思維解讀中外各自持有的文化特征及文化背景,也能展望現代國際格局與社會發展形態,研究在面對文化差異時更為合理且高格局的態度與行為。經由這樣一場批判性思維的運作,學生能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還能塑造高格局的文化品格,進而提高閱讀素養水平。
信息化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影響主要表現在學生的思維興趣激發、思維能力運作以及思維習慣培養等方面,教師在這些方面應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及研究,力求煥發學生的思維能動意識,促進其實思維發展,最終促進其批判性思維的高度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