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秋
感恩本就是一種偉大的人文精神,在人類歷史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影響力,也是我國傳統美德。感恩這種精神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種意識的培養應該從小落實。目前,對青少年感恩意識的培養逐漸得到了我們的重視和社會關注。涉及感恩意識教育的研究內容逐漸增多,但在實踐中,感恩意識教育滲透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教師要進行正確引導。對此,本文就小學感恩意識教育新思路進行全面的分析探究。
一個人的思想往往決定著他的行動。要樹立學生的感恩意識,肯定要從學生的思想上進行教育指導。學校和教師要采用多種方式和途徑對學生進行宣傳教育,這樣才能將感恩理念滲透到學生內心深處,才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身邊令自己感動的故事,在課上和其他同學分享交流,或者帶領學生欣賞一些和感恩相關的歌曲或詩歌,組織學生演唱和朗誦,通過這些文化和思想的滲透,逐漸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讓學生自覺樹立起感恩意識和感恩精神。學??梢灾贫ㄒ粋€感恩意識教育的計劃,這樣能讓感恩意識教育工作更具方向性,可以提高教育的實效性。比如,規定每周幾次開展感恩意識教育,學生要分享多少感恩故事等,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感恩意識。
在歷史上有很多優秀和偉大的個人事跡,這些事跡都可以對學生進行很好的德育教育,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組織學生學習這些人物的故事,討論這些人物的故事,交流各個人物的事跡,進而回歸到感恩教育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一些歷史人物的相關電影,讓學生走進這些人物,如抗聯英雄楊振宇等,使學生能夠認識到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依靠的正是這些革命先烈的付出。讓學生借助電影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意識到現在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感恩這些歷史人物,能夠珍惜現在的生活,感激身邊人。這種榜樣的力量可以對學生形成更深刻的影響,提高感恩意識的教育效果。
培養學生良好的感恩意識僅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教師的說教并不能完全對學生形成根本性的引導,所以,感恩意識教育必須開展實踐活動,這是提升學生道德素質的有效手段。比如,教師可以以感恩為話題,讓學生把自己想感謝的人說出來,可以讓學生寫一封感謝信,把信寄給自己想要感謝的人。或者組織學生去敬老院或福利院陪伴老人孩子,用自己一顆感恩的心真正回報社會,傳遞愛心等,也可以鼓勵學生回家為自己的父母做一些事,讓學生都可以參與到感恩行動中,用自己的行動體會感恩,獲得感動,提升感恩意識[1]。
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樹立感恩意識,教師要學會借助一些社會真實的案例去鞭策學生,如列舉一些社會中的不良現象,引起學生的重視,對于一些社會上素質較低的行為進行討論,讓學生通過反面例子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可以明辨是非。教師也可以列舉學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比如有的學生吃飯時比較浪費,把不吃的剩菜剩飯直接丟掉,這其實就是一種浪費行為,還有的學生隨地亂扔紙屑,這就是沒有尊重清潔工的勞動成果,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讓學生能夠認識到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了解他們對社會做出的貢獻,為我們帶來的服務,讓學生真正從心里感謝他們的付出,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使其能夠懷揣一顆感恩的心來指導自己的日常行為[2]。
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感恩意識,讓學生在行動上有所表示,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幫助他人,回報社會,在自己感謝別人和回報社會的過程中同樣要遵循社會的公德和法律法規,教師也要以身作則,借助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化學生,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此外,隨著社會的發展,西方文化逐漸滲透到了青少年的思想中,在落實感恩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同時注重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3]。
總而言之,感恩意識教育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認識到感恩意識教育的重要性,要把感恩意識培養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借助實踐活動、教師魅力、榜樣力量等手段落實感恩教育,提升學生的感恩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