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碧純
(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鵝公鎮水邦小學 江西贛州 341900)
我們在建設功能室時,很多時候只是通過一次性招標配齊了硬件設施,對其內部設計缺少規劃,這種“標配”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一些功能室建了也很少用或者直接閑置用來擺放雜物,這對資源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浪費。使用度是一個功能室實用性的表現,當它以某種傾向性影響使用者的頻率就會被定義為合適,因此我們的標準是可變的,是要為學生量身打造的。建筑大師路德維?!っ芩埂し驳铝_提出“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由此可知“好”的東西未必是要一直做加法的。與其加大設備經費的投入,不如在設計上多花心思,提高使用率,我想這對教育教學來說才有更為實際的意義。
首先,關于主體的位置建設,應盡量選擇學校里坐南朝北的教室作為美術功能室,做到自然采光、自然通風,不同的光線會使靜物呈現截然不同的效果,變換的光影是一種天然的教學資源,良好的光源對教學是一種高效的“助攻”。如果學校周圍有優美的風景,則可以考慮增大窗戶的面積,窗外的質樸景色往往能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這是一種獨有的視覺沖擊,比起教師的口頭講授往往會有更好的、更直觀的效果。
其次是內部的建設,在美術功能室里,孩子從心理上應該是一種完全舒展的狀態,在這里要剝離掉孩子身上的社會角色——學生,還原到一個初始的、本我的孩童狀態,引導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盡量表達出充沛、真實的情感,再通過教師的指導,將一種抽象的心理狀態流暢地表達在畫紙上。粉刷墻壁可以說是設計中最具性價比的做法,它能從整體上改變空間的調性,也會直接影響人的心理狀態,宜人的空間可以使學生更快地融入課堂教學。有些美術功能室為了彰顯其藝術表現性,使用了太多顏色修飾墻面,有些美術功能室為了保持整潔,墻面空空如也,像是醫院病房般肅穆,藝術教學場所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色感的運用,白色墻面顯然也不合適。所以,美術功能室在做裝修時可以考慮粉刷莫蘭迪色系的顏色(豆沙綠、淺灰藍、春日青),柔軟的高級灰既容易平復情緒又能使孩子沉浸在優雅的教學環境中,低飽和度的顏色不會分散注意力,又能使創作空間不顯乏味單調。
最后,每個美術功能室都應該設有一個圖書角,放置相關的美術書籍,很多美術功能室和圖書館是分開放置書籍的,但我認為,書應當放置在日常隨手可拿的地方,避免有惰性的學生不愿意去圖書館借閱,只有即時的學習、即時的反饋、即時的運用,以及反復的看、練,專業技能才會有質的飛躍??偠灾佬g功能室作為美術課的空間載體,美術功能室的建設需要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考量。
作為美術課程、社團活動的教育場所,美術功能室必然也要有相應的制度。常規管理應做到如下幾點:1.學生在規定的上課時間到達教室,不遲到、不早退。2.進入教室后按照固定的位置坐好,保持安靜。3.未經許可不能亂動電子設備及教具,石膏靜物等損壞要照價賠償。4.定期打掃教室,墻面不能亂涂亂畫,自備垃圾袋,課后要將雜物清理出教室,扔到垃圾桶。5.功能室內的東西未經學校出具證明的許可,一律不能外借。6.由專人保管美術功能室的鑰匙,離開教室前將物品排列整齊,關閉燈扇、門窗,切斷電源。7.其他師生原則上不能隨意占用美術功能室,社團及興趣小組要在教師組織帶領下入內。8.定期檢查電子設備、畫板、石膏靜物,因正常使用導致磨損的要及時上報學校進行修補。只有良好的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維護美術功能室的基礎建設,才能使美術教學過程更加順利。
功能室除了演示用的一體機和畫架、椅子,每個人應自備小型垃圾桶在腳邊,顏料盒置于畫架下,獨立整潔的個人空間是對孩子彼此間隔斷意識和分離狀態的訓練,孩子要學會在繪畫過程中保持個人有穩定且利于思考的范圍,以便適應各種創作環境,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紤]到孩子的年齡段并不具備完整的公共財產愛護意識,我們應適度縮減石膏等易碎物品的擺設,要注意放置的位置不能太偏斜,這樣孩子在教室活動時容易撞倒或弄臟。
以往,很多畫室都采取圍圈作畫的教學模式,為的是方便教師示范或進行整體性寫生人物、靜物,但平時的臨摹練習時,每個孩子應對著墻面而不是圍成一個圈,繪畫需要靜心體會,圈形結構容易使孩子彼此產生互動,繪畫注重忠于內心的感知,互動性容易分散注意或改變想法,教師不僅要傳授繪畫技巧,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也要不斷調整更適宜學生的學習方式。
除了室內的美術功能室,天氣適宜的條件下還可以開拓移動的美術功能室,教師帶領學生在學校內寫生,簡單的紙、筆即可。室內功能室因為畫具畫材使用過程很容易弄臟教室,整理、打掃、清潔都是瑣碎的工作,在管理上需要制定專門的規章制度,相比起待在教室,寫生的過程除了紀律上需要維持好秩序,減少了很多復雜的清理工作,比起臨摹,寫生具有無可替代的感官刺激,教師在寫生過程中可以啟迪學生多角度看待世界,思考人與自然、社會和他人的關系,以此豐富繪畫作品的意境。
美育是孩子成長階段必不可少的環節,物質日益豐沛的當下,有許多物質性的豐裕在占據我們的精神世界,我們的想法和時間被很多身外之物侵蝕,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將感性的藝術內化為理性的美術素養應用到生活中,為了一種教學上的“斷舍離”,我們需要掃除無用的雞肋教具,形式上的教學不能真正促進孩子成長,技能的提升需要在一點一滴中積累,突然拔高的教學技法依然是討巧形的應試,為了孩子完整的進步,我們要耐心,還孩子一個寧靜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