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碧瀅
(河源市源城區公園東小學 廣東河源 517000)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化教學已經成為了開展、落實教學工作的重要手段,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也使課程變得更加信息化和現代化,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課堂內容和教學形式,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原本抽象的音樂知識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營造了一個輕松活躍的音樂課堂氛圍。但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探究,希望能給一線的小學音樂教師一些啟發,有效提升小學音樂信息化教學質量。
任何一門學科都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小學音樂課程自然也具備著教育功能。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所要教學的內容進行更加生動的講解和詳細的介紹,這樣有助于學生進一步了解相關音樂知識,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從而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有效實現學生情感的升華,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德育和美育相結合,實現彼此共同發展。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科學合理地應用網絡技術,可以讓學生了解不同的音樂風格,使整個課堂學習變得更加生動和形象,讓學生體驗豐富多彩的音樂,這樣能夠打破教材的束縛,幫助學生開拓音樂視野,對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有重要意義,可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進一步提升[1]。
小學音樂課程充滿了趣味性,但因受傳統教學的影響,目前小學音樂教學過程還是存在死板和乏味的情況。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幫助解決這些問題,為學生營造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融入音樂活動,感受音樂的魅力,這樣能為學生的音樂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
一些音樂內容比較抽象,如果只是讓學生進行聲音的聆聽往往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此,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時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具有畫面感的資料,這樣往往可以有效點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設計課前導入內容,高效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2]。比如,學習《溫暖的家》時,本節課要求要學生參與到演唱、律動、舞蹈表演等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可以用心感受音樂,培養音樂情趣。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嬰兒圖片及哭啼聲,吸引學生注意,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從那一刻開始便在一個幸福的家中成長,然后播放嬰兒成長的圖片,最后播放全家福。通過這些圖片的展示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微課在目前很多學科教學中都得到了廣泛應用,教師可以將微課運用到音樂教學中,借助微課直觀形象的特點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中的重難點知識。比如,學習粵教花城版小學二年級上冊《閃爍的小星》時,本節課要求學生能用自然的聲音整齊演唱歌曲,不喊叫,并通過律動進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在這次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讓學生認識歌曲節奏類型,幫助學生找出基本音,這樣的學習更具針對性,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很多專業人士開發出了一些有趣和功能強大的音樂類APP,教師可以把這些有價值的APP軟件推薦給學生家長,讓家長利用APP在家中和孩子互動,拓展音樂課堂范圍,使學生可以很好地參與到這些音樂活動中,這樣不僅能密切親子關系,還能讓學生隨時體驗到濃厚的音樂魅力,深受音樂的感染,有效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審美能力,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學生在這些音樂軟件和一些小的音樂游戲中可以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3]。
總體來說,現代化的網絡信息技術已經為小學音樂教學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條件,使音樂教學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所以,小學音樂教師要從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在課堂中借助信息技術引入更多音樂資源,發揮出信息技術的積極效應,從而從根本上提升小學音樂教學效率,本文從三個方面淺析了音樂信息化教學實施途徑,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