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利民
化學是初中階段較為重要的學科之一,和我們的生活也息息相關。作為自然學科,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此,初中生對化學學習缺乏相應的熱情,也使化學教師的教學變得困難。而通過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可以極大地改善學生對化學學科不熱愛、不感興趣的問題。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制定學習目標,從而讓學生更多地思考,更加自主自覺地投入學習,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并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1]。本文從通過任務驅動提出課堂任務、通過任務驅動解決教學問題以及通過任務驅動完成小組合作教學三方面對初中化學任務驅動教學進行探究。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教學目標制定課堂任務,教學任務應和學生學習的化學知識相結合,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對學習化學知識的積極性與興趣,然后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其更好地理解課堂任務,對化學知識進行高效學習,通過制定合理的課堂任務,有效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
例如,在九年級上冊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中,有一單元是學習我們周圍的空氣,其中有空氣中都有什么氣體(氧氣),如何制取氧氣等。由于此單元屬于認知學習單元,相對簡單,通過任務驅動提出課堂任務,即讓學生認知空氣中都有什么,然后主要講氧氣和如何制取氧氣。因此,對于此單元的學習,可以讓學生自己探討空氣中都包括什么氣體,也可提問學生呼吸一口都吸進去什么氣體,呼出來什么氣體,植物生長需要空氣中的什么氣體,人們都說的臭氧層是什么氣體組成的等問題。學生可以帶著問題去思考這一單元的學習,從而通過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對所學知識產生疑問,從而更好地代入學習,理解課堂主要任務,從而在學習化學知識上更加高效、更加迅速,提高學習興趣及學習效率。
在目前的初中化學學習中,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起一個引導傳授的作用。因此,讓學生在學習知識中更加主動、更加自主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通過任務驅動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讓學生自主探究所遇到的學習問題,通過對學生的引導及鼓勵,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強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認知與記憶。
例如,在九年級上冊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中,有一單元為化學方程式中的質量守恒定律,質量守恒定律便是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例如,化學方程式“C+O2→CO2”就是碳和氧氣發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前后組成分子的不變即為質量守恒定律。教師可以根據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設定教學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教學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應用主要還是對問題的發現和解決,通過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可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此,當學生對學習問題進行思考時,教師不給學生直接提供答案,而是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進行問題探究,從而對問題有深入思考及理解。
例如,人教版化學教材九年級上學期的學習中會進行氧氣制造實驗,教師要求學生理解實驗所需的設備以及組裝好這些設備。此時,教師啟發學生講一講實驗設備的名稱,并組裝制氧設備;另外,學生還應準確掌握實驗流程,此時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對實驗流程認真總結。接著,每個小組科學分工,統一制備氧氣。結束之后,幫助學生分析實驗存在的問題,師生總結實驗過程。最后,教師結合小組分析結果,再一次幫助學生回憶氧氣制備的思路。這種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能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提高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通過任務驅動,加強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主動性。
化學是一門最接近生活的學科,可以通過大量的實驗進行學習,正因如此,才會導致學生有時候的化學學習不是很連貫,從而失去對化學學科的興趣。對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和動手實踐,高度結合理論與應用,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水平,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