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剛
(廣東省江門市江華小學 廣東江門 529000)
在新課標改革的深入和發展之下,小學音樂教學要求通過對學生進行音樂鑒賞教學提升學生關愛他人、熱愛集體的活動,真正促進學生的真善美的發展。在開展基于立德樹人的小學音樂鑒賞教學實踐時,教師要充分把握音樂教學的優勢,將教學實踐和教學理念充分結合,為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做出努力。同時,教師也應該從自身出發,用發展的眼光和開放包容的心態,不斷吐故納新,豐富自己的教學形式,將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同小學音樂鑒賞教學更有效地貼合[1]。
體驗式教學,注重的是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雙向情感交流,既是師生信息的交流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在構建體驗式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意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欣賞學生,對學生給予肯定,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此外,教師還要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肯定、正面的回應,鼓勵學生主動克服困難,尋找學習方法。在體驗式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生活的環境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在基于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種體驗式的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品德的建立[2]。
比如,學習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地球是個美麗的園》時,教師在課程開始前可先提問學生:大家知道地球對我們的重要性嗎?有哪位學生可以給老師舉例說明一下?和學生互動完之后,教師帶領學生進入本節課的學習。接著,為學生播放《森林與小鳥》的音樂欣賞視頻,讓學生在聆聽音樂作品后,對樂曲進行一個比較分析,談談自己對第一部分的樂曲和第二部分的樂曲有何不一樣的音樂體驗。接著,教師可讓學生從音樂的旋律、節奏、音調等方面入手分析,留出時間讓學生進行思考,學生回答完之后,教師問學生:通過本堂課的學習,大家對保護自然有想法嗎?讓學生說說具體保護地球的操作方法。通過這種體驗式的教學模式,豐富學生的內在情感體驗。
小學生的人格和品質還處于有待發展的階段,并且由于他們對新鮮事物好奇的心理特點,導致在真正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很難掌握有效的教學內容。然而,在這一階段,對學生開展有效的德育教學和音樂鑒賞教學對于學生培養世界觀、人生觀,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操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重要的感覺器官。比如,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通過釘釘、微課等交流軟件對學生開展有效的音樂鑒賞教學。
例如,教學四年級上冊《火把節之夜》時,在課程開始前,教師可以先通過一段微視頻的形式,為學生播放火把節的來源和歷史故事,通過觀看視頻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合作,以小組為單位,讓每個小組完成一項教學任務。比如,讓A組學生根據本首音樂完成填詞的任務;讓B組學生了解本首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讓C組學生根據歌詞意境展開豐富的想象,提高他們的作品鑒賞能力。最后,教師總結發言,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我們應該熱愛每一個民族,充分尊重每一個民族的文化和習俗。學生在教師一系列的引導教學之下,能夠逐步對本堂課的教學內容有一個較深的理解。此外,通過小組合作教學還能幫助學生通過組內成員的討論豐富自己的想法,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精神。
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與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成正比,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對構建學生的學習信心十分重要。在音樂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讓學生可以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產生自豪和信心。此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將愛國教育、德育教育、理想教育融入教學實踐,通過多種德育教學手段了解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況,讓學生深刻理解音樂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提高德育教學效率。
比如,學習《我是中國人》時,教師可提問學生:如何認識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大家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有哪些?引出本堂課的教學內容。接著,教師告訴學生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附點八分音符,能夠隨音樂唱一唱,感受這一節奏所表現的豪氣滿懷之情,體驗京腔京韻的魅力。隨后,教師播放《我是中國人》的音樂,讓學生賞析。賞析之后,教師帶領學生從這首歌曲的內容、情緒和演唱形式特點等方面入手,一起鑒賞該音樂作品。在共同學習完本堂課的教學內容時,教師提問學生:作為中國人,有哪些地方是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最后,教師總結發言,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是我們永遠需要傳承和發揚的瑰寶。
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音樂知識體系還不夠完善,因此,在音樂鑒賞教學中開展德育教學時,教師如果對他們進行說教,不僅不會起到促進的作用,反而會起到一定的反作用。所以,教師開展相應的教學內容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如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讓學生參觀人民英雄紀念館,尋找紅色蹤跡和紅色文化。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模擬情景,讓學生以情感為主題進行表演,為學生伴奏,讓他們在優美的旋律中增強自身的人文素養,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一定的游戲教學法,幫助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下更好地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情感。
比如,教學人教版小學四年級《嘀哩,嘀哩》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踏青,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自然的美麗。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享一下自己的旅游經歷,以及在旅游中,有哪些讓自己難以忘懷的景色。和學生互動完之后,教師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演唱《嘀哩,嘀哩》。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導游的角色,為教師講解歌詞中唱到的地方。這樣不僅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對音樂的賞析和理解,還能激發學生對家鄉、對國家的熱愛。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鑒賞教學中樹立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任務,而是需要教師在真正的教學實踐中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積極對學生開展有效的德育教學,讓德育教學和鑒賞教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優美、高雅的音樂作品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同時,教師在開展小學音樂鑒賞教學時,還要從基礎教學內容出發,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效果搭配教師的榜樣作用,促進基于立德樹人的小學音樂鑒賞教學的效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