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佟
(杭州市嘉綠苑中學 浙江杭州 310000)
陶行知曾說過:“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當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庇纱丝梢?,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教師對學生最重要的教育不是學生能夠學習多少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師的教育使學生成長為一個有道德、有素質的人。相較于其他任課老師,班主任是一個班級內學生最為信任和依賴的人,對學生的日常管理這份重任也自然落在了班主任身上。
傳統教育中班主任往往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在班主任眼里就是好孩子。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也經常拿學生的成績來說事。雖然從班主任的角度來講,可能僅僅是為了督促學生更好地學習,更多的時候也沒有在心中分不同等級,只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狀態,希望學生可以好好學習。但是對學生而言,班主任的態度直接影響了學生側重的方向。教師希望學生學習好是正常的,同時,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要讓學生樹立起良好的道德品德意識,要重視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1]。
信息時代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我們生活的環境也是每天都在變化的。同時,教師和學生存在客觀的年齡差異,所接觸的環境也是不同的,所以會導致班主任和學生溝通的時候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想法,溝通起來又感覺總是有一些隔閡。根本原因還是班主任對學生不夠了解,很多時候,班主任不知道班級內學生日常接觸的都是什么,對學生生活的環境沒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所以,有時候和學生溝通起來并不流暢,總是感覺無法和學生成為朋友[2]。
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方面,學生既然進入學校進行學習,都是處于求知的狀態,教師不僅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在學習壓力之下,很多學生的學習往往都是被動的,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班主任管理學生的過程中不僅要保證學生智育和德育方面的學習,更主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意識,讓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教師應轉變管理理念,不應當以成績論學生好壞,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不能以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把以前的“你看看人家平時怎么就知道問問題,要不人家學習就那么好,你有什么不會的也要問老師。”換成“你看看其他人腳下的地面一直保持得很干凈,你也應該注意一點腳下的衛生情況,別亂扔垃圾?!睅椭鷮W生樹立正確的行為意識。學生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擁有良好的品格。
拋開個性化問題,對于班級內學生的基本狀態,班主任應當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首先,班主任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在對學生了解的過程中要保持開明的心態,不能因為一點小事就對學生進行說教。教師要放低自己的姿態,讓自己融入學生,深入體驗學生日常接觸的游戲或社交軟件等,和學生有了共同語言和接觸的網絡環境,班主任自然就能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和學生溝通起來也會格外順暢。同時當班主任和學生共同面對網絡或外界環境時,班主任可以幫助學生判斷外界不良因素,并及時對學生予以正確的引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教育的時候不僅要告訴學生什么是錯的,同時要告訴學生為什么錯了,正確的應該是怎么做。例如,學生在完成作業的時候教師進行了批改,事后班主任應確認學生是否對教師批改的作業進行了再次學習,這個問題已經出現過,還會不會再錯。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要積極傳授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班主任要合理改善工作中的問題,基于教育改革的基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要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和學生進行深入溝通,通過教育理念的轉變和進步,將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