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安強
高中時期,班主任身兼數職,不僅要進行學科教學還要合理管理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班主任的工作在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不僅是學生的良師也應在生活上多與學生溝通,做學生的益友,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更好的教育與引導。高中時期是學生人生中很重要的時期,這一時期需要對其進行全面的心理指導,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1]。因此,高中班主任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學與管理工作,可采取以下方式方法。
初中時期到高中時期幾乎包含了人一生中的整個青春期,高中是青春期的成熟階段,在高中的三年時間里,學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逐漸成長到成熟。依據這樣的情況,高中班主任在工作中可以從學生的青春期心理上進行全面的心理指導。首先,班主任需要建立起全面的青春期心理指導理念,即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除了要完成學科教學,還應隨時關注學生的心理階段特點,掌握其變化的走向[2]。班主任可以通過師生互動,舉辦班會等形式近距離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心理走向,也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變化,逐漸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調節,自我控制。其次,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并引導學生自主調控情緒。相對于其他學科教師,班主任的工作相對復雜,不僅要管理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還要承受校方、家長和學生的三方壓力,還要在日常管理中隨時處理青春期的突發事件。因此,班主任也很容易產生不良的情緒,對此,班主任應及時采取辦法穩定自己的情緒并進行調節,以免影響學生的情緒,影響學習效果。最后,班主任需要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班主任可以通過深度的交流和溝通,了解學生的實際心理需要。青春期學生往往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情緒上也很容易煩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這些情緒都需要排解。對此,班主任在了解學生的前提下,及時進行引導,讓其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并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班主任的心理指導能夠避免學生的情緒影響到學業和生活,為高考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培養和提升學生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可通過溝通、討論、嘗試等方法,幫助他們摸索解決處理問題的方法和步驟,使他們能夠更加適應周圍的環境和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更好地處理所遇到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成長,在成長中不斷完善自己。例如,對于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學習的難題,在考試中總是做錯的問題,班主任應及時對其進行引導,讓他們認識到問題本身相對他們的年紀及經驗來說是比較困難的,但還是有優秀的同學能夠完成,要直面分析所遇到的問題,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去解決這個困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可以學到如何面對困難,并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再次遇到困難時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地處理問題,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
高中時期,學生們面臨著巨大的學習課業負擔和考試的壓力,背負得太多,很多學生會承受不住這些壓力,造成心理壓力過大,影響了心理健康,從而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一旦成績退步,來自學校和家庭的多重壓力,也容易使他們的心理產生負面情緒,嚴重的甚至能轉變成心理疾病。此時,班主任的耐心引導就至關重要。例如,班主任可在重要考試之前與一部分學生進行一對一談話,對學生緊繃的學習壓力進行緩解,引導學生進行情緒的宣泄和心情的放松,引導學生學會掌控自己的情緒,使學生能保持良好的心態,提升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在遇到困難時能夠更加冷靜地處理。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各方面都極為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問題,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現階段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視的問題,而這一時期的學生家長及班主任都擔負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責任,家長們應更加關心學生的各方面需求,細心溝通和交流,班主任則應從學習情況和生活中掌握每一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情況,及時進行引導,使其安穩度過這一時期。班主任在工作中有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不斷探討好的方式與方法,追求完善,不斷嘗試,以確保學生能夠身心健康地完成自己的學業目標,成長為社會需要的綜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