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符 穎
中等職業學校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是加強中職學生素質教育的迫切要求。歷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素質教育的重要學科。什么才是有效的教學,什么才是有效的教學策略,眾多問題擺在教師和學生面前。眾所周知,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不重視文化課的學習,認為將來要從事技術性的工作,與歷史等文化課無關。如何扭轉這樣的局面,教者必須認真思考[1][2]。
學生的文化基礎薄弱是首要因素。我校招收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有的初中畢業幾年,有的初中還沒有讀完,有的即使是讀完了初中,學習成績也不是很好。加之平時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歷史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上課時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是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有可能教師在臺上講得很精彩,但未必能使學生明白、弄懂。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切實可行,能真正吸引學生,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歷史學科所遇到的問題,也是文化基礎課所遇到的問題,文化基礎課如何為專業服務,為學生服務,為學校的教學服務,是急需要解決的問題。根據不同專業有的放矢,才能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只有適合本學校,適合本專業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后,他們所學的知識,有多少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發揮作用。我想,這是教者必須考慮的問題。
歷史教學對于有升學愿望的同學來講,在于知識的豐富與掌握;對于大多數想就業的學生來講,在于對知識的了解,尤其是涉及本專業知識的了解,最基本的是學生得了解本專業的過去和現狀。
例如,對于幼兒專業,除了要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和熏陶,還可以講授一下我國幼兒事業的發展歷史,也可以把它放在世界歷史的角度去講解。在教學中,有所側重,因專業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側重點,這樣的課程才是受學生歡迎的課程,教者的教學也會更加吸引學生。
教師應該深入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知道學生的所思所想,這樣采取的手段和方式才是有意義的,才能在課堂上收到較好的效果。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競爭機制,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競賽辯論等多種形式,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感。課堂不是教師的獨角戲,只有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學才是有意義的。
現在是信息化時代,也是學生獲取知識最方便和快捷的時代。充分利用手機、計算機等網絡設備,能使歷史教學更生動、更鮮活。有很多知識是不用教師面面俱到講解的,教師的首要任務為激發學生的興趣,進行重點點撥?,F在的學生對網絡游戲比較熱衷,在傳授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采用一些虛擬的方式來演繹歷史故事。例如,講述春秋五霸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全方位展示,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歷史鮮活起來。多媒體融合、網絡的合理應用,能使有限的課堂向無限延展,既能增添趣味性,也能豐富學生的見聞。
任何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講授歷史知識的同時,還會涉及其他學科,比如天文、地理、數學等。因此,在講授歷史時,教師應注重學科融合,不能單純地為了講解歷史而講歷史,否則就會相當無趣和枯燥。歷史課不單是為了了解歷史史實,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使學生感知歷史的發展規律,得到思想的啟迪。
歷史課在我校的開設時間還不長,要讓學生喜歡上歷史,讓歷史課發揮應有的作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教學方法值得大膽創新和嘗試。
正如2020版中職歷史課程標準指出:歷史學是在一定歷史觀的指導下,研究人類歷史進程及其規律,并加以敘述和闡釋的學科。歷史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承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產,提高公民文化素質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學習歷史和研究歷史,可以汲取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增長智慧,以史為鑒,更好地把握今天、開創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