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正軍
(重慶市萬州區王牌小學 重慶 404000)
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彌補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性和動態性等方面的不足,使課堂教學過程動態化、情境化、具體化,形成聲像、圖文、過程并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使一些抽象、靜態的內容變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使學生運用多種感官獲取實時信息,交互反饋、師生互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從普及至今,多媒體輔助教學深受教師喜愛,已成為許多教師課堂教學中的“標配”。但影響實效性的諸多弊端也隨之凸顯,為此,筆者談談小學數學課堂多媒體輔助教學時的“五忌”和“五要”。
在教學中,部分教師過度倚重多媒體輔助教學,甚至形成“無多媒體不成課”的局面,僅靠“粉筆+黑板”上課似乎無所適從。其實,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不能完全代替教師深度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更不能完全代替學生的思維過程和學習探究活動,更多時候是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掌握課本知識,但沒必要每節課都要用多媒體。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一種現代教學手段,雖然有較多顯著優勢,但沿襲下來的部分傳統教學手段也有其自身的優勢,不能簡單地“一刀切”而完全摒棄,應將有優勢的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多媒體輔助教學有機結合,能用“一支粉筆”“一幅掛圖”“一次簡單實驗”等就能解決的問題,就不要為片面追求“跟風”而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殺雞用牛刀”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為了追求“課堂精彩”,披著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外衣,過多地“裝飾”課堂,在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忽略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喧賓奪主,教學重難點不突出而多媒體課件突出,教學目標不突出而圖像、音樂、動畫突出,使學生的注意力過多地集中在精彩的畫面、悅耳的音樂上,而忽視了這些畫面、音樂所蘊含的重點知識,看似精彩生動的課堂,卻本末倒置。
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追求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快節奏、高效率,把整堂課教學內容和板書都儲存在電腦中,教學時只動動鼠標、點點電子屏幕,教師成了“機器操作者”,由“粉筆”變“鼠標”,由“人灌”變“機灌”,如此,課堂內容會增多,節奏會加快,其他教學要素自然缺位,不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不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不利于重難點的突破,不利于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在教學中,雖然我們應當充分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互聯網+”資源,但我們更應當充分考慮教育規律、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生主體本身。因為不管用什么教學手段,學生的主體地位永遠不會變,教師應牢記以生為本的理念,決不能由自己唱主角,讓學生唱配角。
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教師要充分熟悉教材,鉆研教學,回到教學的原點,即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教師只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鉆研課標,鉆研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學生,多探索教學規律,才能更好地優化教學設計,有的放矢地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優化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1]。
多媒體輔助教學只有用在“關鍵點”上才能發揮關鍵的作用,過度的“精彩”和“機灌”只會適得其反。所謂教學“關鍵點”是指教學的重點、難點及導入點、啟發點、銜接點、拓展點和思維盲點等,對這些“點”的處理是一節課成敗的關鍵。
多媒體輔助教學濫用或誤用往往容易導致教學要素的缺位,因此,使用中要“適可而止”,也就是要適時、適量、適度、適用。因此,教師要把握多媒體應用的時機和時間,同時控制多媒體傳遞的信息量,防止過度“機灌”和“裝飾”,避免過多擠占學生自主探究和師生互動空間。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基于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使用多媒體時主要有以下幾種選擇方式:直接呈現、化靜為動、化暗為明、化抽象為具體等。一是直接呈現。即再現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形文配合呈現,建構知識模型;閱讀插件、數學史,提升文化底蘊;增強訓練密度,實現精講多練。二是化靜為動。即觀察動態畫面,激發學習興趣;圖、文、聲、像并茂,拓展想象空間;增、刪、變、調相輔,幫助理解記憶;模擬操作演示,促進思維深化拓展。三是化暗為明。通過化暗為明的手法,可以打開思維。教師要為學生開拓思維空間,幫助學生破除因循守舊的思想,增加思維的自由度,鼓勵學生探索,啟發學生發現問題、互相討論、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來輔助,不僅能發展學生的具體形象思維,也能有效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抽象思維[2]。
一是在抽象的知識教學中使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分析事物的特征,有利于學生形成豐富的表象和完整的概念,在教學中,許多無法用語言描述的事物,或者對學生來說是高度抽象的知識,如果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能直觀生動地顯示出來,將抽象的問題轉化為具體形象的問題。
二是在枯燥的知識教學中使用。由于小學生自制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好動,因而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創設情境,能變枯燥無味為新穎生動,能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
三是在靜態的知識教學中使用。多媒體具有多種感官同步進行的直觀效果,能將靜態的教學重難點呈現出來,使學生聞其聲、見其形、入其境,讓學生更快、更準、更深地把握教學的重難點,化靜為動,讓學生逐步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識的本質。
四是在復雜的知識教學中使用。對于教學中一些難以理解或難度大的復雜問題,我們可以創設情境,使用多媒體直觀演示輔助教學,幫助學生較深刻地理解題目,從而使問題簡單化,產生化難為易的效果。
綜上,在多媒體輔助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規律、教學內容、教學任務、課堂實際等諸多因素去綜合考慮,遵循適時、適度、實用、高效的原則,找準“著力點”和“作用點”,突破“關鍵點”,揚長避短,優化課堂,提高教學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