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煜清
(廣州市從化區溫泉鎮第二中心小學 廣東廣州 510976)
新時代、新發展,立德樹人仍然面臨很多挑戰,不斷推動、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依然任重而道遠。尤其是在將學科知識和德育進行有效結合期間,更需要教師發揮自己的教育引導作用,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只有教師真正意識到德育教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并依據實際情況,制定多樣化的教育策略,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切實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授課內容大多集中在對學生的知識引導上,課堂上,學生將學習重點放在對詞匯、句子、語法的吸收和記憶上,很少涉及教材之外的知識內容,長此以往,會造成學生只重學科知識學習,而輕思想道德教育的局面。在新時期,將德育與英語學科緊密結合,可以讓德育更好地融合在學科知識中,使德育的領域更為寬泛,有助于單學科教學和思想教育協同發展,不僅能幫助學生擴充英語知識,還能幫助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感受到豐富的德育能量,從而實現自身素養的有效發展[1]。
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活動較為單一,主要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課堂上,學生大多處于被動狀態。而教師將德育和英語學科教學有效結合,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和方式就會更加多樣化,如滲透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文化知識、科學知識等,同時,不斷創新學生的學習方式,課堂教育活動形式也會更加豐富多彩。
教師教學的能力高低不僅體現為一個班有多少學優生,學生的綜合素質、思想行為修養也是衡量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標準,如果在接受教育期間,學生增長的只有知識,而思想行為素質低下,則不能說明教師的教育是成功的。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將德育融合滲透于小學英語教學,可以使教師在制定教育方案期間,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并整理好教育活動目標、設計優化教學環節,為學生的學習成長創造更有利的空間,在這樣的教育模式引導下,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會不斷提高[2]。
德育是一項較為抽象的活動,它沒有具體的衡量標準,也無法通過分數去評判。但學生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熏陶,會在潛移默化中增長自身精神力量,并養成良好的習慣。尤其是小學生,他們年齡較小,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不足,在小學英語教學期間,教師要做好指導工作,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德育也不能帶有強制性,需要教師按照一定的思路和方式進行有效引導,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下,感受到德育的積極性,并自覺產生認同感。同時,美好的教育氛圍也會不斷滿足學生內心對真善美的需求,當教師以一種尊重、信任的態度面對學生時,他們的內心將會調動迸發出美好、正面的力量來,從而實現德育效果的優化[3]。
比如,在開展“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等,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并使用積極正面的態度,對學生進行指導。同時,在引導學生接受本單元知識期間,滲透與德育相關的內容,如促進學生不斷提高對家人的關注度,并產生對家庭的熱愛之情,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將之吸收并內化于心。
多樣化教學情境能為學生學習和吸收英語知識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也更易于將德育內容滲透其中,從而有效提高教育質量。對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德育目標,提前做好備課,設計出合理的活動方案,為學生創造多樣化的情境氛圍,使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和德育素養協同增長。
比如,學習“Happy birthday!”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以“生日會”為主題的情境氛圍,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接下來,組織學生開展交流活動,詢問對方的生日,并引導學生運用本課所學知識,制作一張“生日卡片”,寫滿祝福語,送給自己的同學,借此活動引導學生學會關愛他人、熱愛生活,同時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
課堂是進行德育活動的主陣地,為了將英語教學和德育巧妙結合,教師要在引導學生學習期間,掌握靈活多樣的授課模式,并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豐富的實踐交流活動,對學生展開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德育滲透活動。
比如,學習“Festivals”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出示有關節日主題的交流討論內容,比如:What is your favorite season?What festivals happen during your favorite season?How can we describe a festival?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探討,在此期間,教師可以結合“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使學生能夠意識到集體的重要性,通過這樣的教育引導,提高學生參與小組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并切實感受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實際意義,從而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發展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4]。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期間,教師要提高自身修養和綜合素質,并能夠積極踐行最新的工作要求,堅持終身學習理念,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期間,加強對自身的完善,從而為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提供有益保障。
對此,教師可以積極參與相關主題學習活動,通過學習,加強對德育及德育融于小學英語課堂等理論的認知,并學習使用正確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同時,還要注重自身言行的規范性,以便為學生帶來正面示范作用。
總而言之,在小學英語教學期間,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把握情況,還要看到德育對學生的積極意義,并結合德育目標要求,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德育氛圍,使學生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下,感受豐富學科知識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德育素養。作為教育活動的制定者,教師要發揮好自己的引導作用,為學生的德育提供強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