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玲
(寧夏銀川市金鳳區第四回民小學 寧夏銀川 750000)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發揮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作用,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將學生學習數學的潛能徹底挖掘出來,使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健康快樂成長,以此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還能落實新課標下的教學要求,推動小學數學有序發展。
由于長期受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只是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缺乏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直接阻礙了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當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并沒有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中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一節課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鐘,而教師的講解卻占據了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由于教師一味地追趕教學進度,使學生課堂自主學習的時間少之又少,學生在課堂中缺少獨立思考的時間,這樣的教學氛圍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加上教師并沒有注重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性,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缺乏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無論學習任何一門科目,師生之間課堂上的交流互動都是非常重要的。小學數學教師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所使用的教學手段過于死板僵硬,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變通,另外,在這樣的氛圍下,由于教師只是注重學生成績的提升而忽視了師生之間課堂上的有效交流,久而久之,師生之間的距離越拉越遠,教師很難能掌握和了解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在講解一些習題的時候自然也難以把握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盲點與短板,這也導致教師在課堂中講解知識的時候學生缺少回應,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難以提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并沒有認識到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對實踐活動重要性的認識也不全面,只是片面地注重學生成績的提升和升學率的高低,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數學自然容易失去學習興趣。雖然部分后教師認識到了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在實際教學中也設計了一些實踐活動,但卻偏離了學生的實際,因場地和道具的限制,難以真正發揮出學生在課堂實踐活動中的主體性,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也是學生學習能力始終難以提升的一大原因[1]。
新時期下的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活動,為學生構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通過這樣的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良好的教學氛圍不但能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現課堂價值,這對推動小學數學有序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通過一些教具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為學生以后更好的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2]。比如,教學“購物”這節數學知識時,由于這節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距離非常近,學生在學的時候并不會覺得陌生,為了充分體現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性,教師可以將這節數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機結合到一起,構建學生所熟知的生活場景,轉變以往單一固化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以此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對所學知識展開探究,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在這個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在體現學生課堂學習主體地位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和組織作用,教師在這樣的氛圍下不但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更是學生課堂學習中的輔助者。教學活動的設置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有效的教學活動不但能更好地向學生傳遞知識,還能強化其中的趣味性,對實現數學教學價值以及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想要順利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需要深入解讀教材中所涉及的數學內容,找準教學切入點,將自身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以此體現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性。比如,教學“測量”這一數學內容時,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還不具備良好的抽象思維,所以很難理解不同的測量單位,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堂中利用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所學內容,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學生不但可以通過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在實踐活動中了解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還能在活動中獲得探究的成就感。這樣的教學活動能夠充分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學生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這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及日后的發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學生的學習需求有了很大的轉變,以往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很難適應當前學習的實際需求,無法滿足現代教育的需要。在這樣的背景下,想要保證教學質量,充分體現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性,教師就要積極進行創新和改革,發揮學生課堂學習的自主性。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將以往的口頭傳授的灌輸式教學轉變為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活動,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不斷發現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進,使學生由以往的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學習,以此順利完成數學教學大綱中所規定的教學目標[3]。比如,教學“小數除法”時,由于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除法的相關概念,教師就可以創新教學模式,可以在課堂中構建一些趣味化的探究活動,這樣學生能將新知識與以往所掌握的數學知識有機結合到一起,利用舊知識解決新知識,再對學生自主探究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講解。這樣不但能充分體現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性,還能使學生在探究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以此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
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和智力發展的重要階段,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熱情,為他們以后更好的學習與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我們在實際教學中還要緊緊圍繞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體現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性,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探究活動,使數學課堂更加高效高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