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昆 田 宇 劉 偉
(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密云學校 北京 101500)
當今世界經濟飛速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水平都得到了普遍提高,各個領域范圍的競爭也日趨激烈,21世紀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的體質健康狀況。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增強少年的體質、促進他們健康成長,不僅關系到促進青少年個人的成長和幸福,更影響到整個國家的未來發展。2005年第五次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表明,學生的肺活量水平、體能素質持續下降。超重與肥胖的比例迅速上升,視力不良率也居高不下,學生體質健康方面令人擔憂。體育鍛煉是增強青少年體質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學校教育中的體育教育具有促進學生體育鍛煉,增強學生體質的責任和義務。因為小學教育階段學生的課程安排比較緊,學生每周三節或兩節體育課,短短的80到120分鐘根本不足以達到增強學生體質的目的,為保證學生的鍛煉效果,我校特地提出利用高科技手段——電子心率表實時監測學生的運動強度和鍛煉效果,旨在增強學生的體質。在深化體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小學體育教師要通過豐富多樣的科技手段提高體育教學的實效性,利用心率表的實時監測功能,充分掌握學生在運動中的身體狀態,科學地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更好地安排好每節課的鍛煉內容。本文對朝實密云學校學生不帶表與帶表,以及老師對課程的不同設計,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發現學生帶表的一班老師能時刻觀察學生的心率變化,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而不帶表的老師只能評經驗分析每個學生身體變化,這期間存在一些問題。可見,提出利用心率表科學監測學生的身體變化,能使教師更好地制定教學內容,讓每一個學生都達到適合的運動負荷[2][3]。
首先大家要了解什么是心率表,以及心率表有什么作用。
所謂心率表,就是在鍛煉過程中能實時準確記錄運動心率的手表。通常是由手表型接收器、發射器(固定在胸帶上)組成的。隨著科技的發展,目前手表型的比較常見,佩戴也比較便捷。
心率的控制在運動中有重要作用。心率會直接影響運動效果、運動負荷。為了提高心肺功能,有的人一味追求高心率,其實這樣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保證運動時心率保持在相應區域,同時在心跳過快的情況下及時給予告警,以避免意外發生(猝死在跑步機上的事件不止一次發生)是心率表的最關鍵功能。
綜上兩點能夠明確心率表的概念、作用和意義,它能在體育課上實時監控學生的心率變化和運動負荷,老師可以每時每刻通過觀察學生的心率變化調整每一個學生的訓練次數和訓練時間,以保證學生的運動負荷適中,讓學生的心肺功能和鍛煉效果得到最佳。
本次調查發放50份調查問卷,收回49份,涉及密云不同學校的50名體育教師,每一名老師都認真完成了本次調查工作。從數據可以看出,一線的體育教師對學生的身體狀況還是比較了解的,對學生的身體健康也相當關心。老師對心率表的功能使用了解方面高達97.9%,說明老師還是與時俱進的。對學生是否存在個體差異,老師們100%認同這一觀點。對于心率表的實時監控必要性,以及佩戴的方便性和科學性分別是97.9%和91.8%,數據說明在體育課上給學生佩戴心率表實時性的監控是有好處的,從數據上看,49名體育教師中大多數認為,學生上體育課時佩戴心率表,實時科學地監控學生的心率變化和運動負荷是非常好和特別有必要的事情。但從數據上也可以看出,對于“學校會不會發那么多錢去買心率表”這個問題,才有18人認為會買,占比36.7%,說明學校資金有限,這也最大的限制條件。如果這個問題能解決,老師們還是非常贊同利用心率表實時監控學生的身體變化的。
通過分析朝陽實驗小學密云學校三年級一班(實驗班)四名同學佩戴心率表在體育課上(素質練習)的情況可以看出,對于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體型的學生對運動的負荷和心率變化是不一樣的,體型正常的同學的心率曲線圖趨近于馬鞍形態,學生對教學的訓練強度還是非常適應的,也可以看出,學生的心肺功能也因此得到了更好的鍛煉。而對體型較胖的同學來說,負荷和心率強度過大,不利于學生心肺功能的良好發展,對身體反而是一種損害。老師利用心率表的實時監測和實時查看功能,能清楚地了解每一個學生的身體變化和訓練強度的情況,進而更科學地在課上調控每一個人的運動強度和運動負荷。
朝陽實驗小學密云學校三年級二班為對照班,所有學生均未佩戴心率表,只是通過老師原先傳統的方式,根據一名體型適中的同學來評測整個班級學生的運動負荷和心率變化,這種方式顯然不能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得到最合適的運動強度。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個體差異的不同,這種方式應慢慢退出歷史舞臺。
綜上所述,對于佩戴心率表的三一班學生,老師可以時刻監測學的心率變化,老師可以依據不同體型和身體素質不同的學生隨時調整訓練時間和訓練強度,這些都是不佩戴心率表所不能完成的。所以,讓學生佩戴心率表可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給學生佩戴心率表上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心率是反映人體生理功能的重要指標,能客觀反映運動負荷的強度,一般來說,運動強度越大,心率增快越明顯。在體育教學中通常以心率作為評定體育課的運動量,體育教學要有效地增強學生體質,必須給學生承擔適宜的生理負荷量。由于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訓練程度不同,生理負荷量是有差異的,而且,隨著學生體育鍛煉的加強、機能的改善和提高,生理負荷量也是不斷改變的。為使學生在運動中懂得掌握適合自己的運動負荷,我校在三年級一班中選出不同體型的同學佩戴心率表,二班則按照平常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研究發現,老師可以清楚地看出佩戴心率表的學生的心率變化,老師可以在課后打印學生的心率變化曲線圖,也可以隨時調整上課的內容和強度,使每個學生都能更好地參與體育課的鍛煉。而在沒有佩戴心率表的二班(對照班)中,老師不能清楚地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生理變化,只能憑自己的經驗評定學生上課的強度和運動負荷,或只選取一人來評定全班同學的訓練程度。這樣是片面的,無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所以我建議,隨著科技的不停發展,我們體育老師也應與時俱進,利用科技的力量保障學生的身體素質能更好的鍛煉和發展。在學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應利用心率表的實時監控功能,更好地制定教學內容,關注個體差異,保障每個學生在體育課上的運動負荷最佳,從而使學生更好更快地健康成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