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敏
(廣東省深圳市大鵬第二小學 廣東深圳 518120)
智慧課堂并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民主革命時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極力推崇智慧教育,并指出“智慧是生成的,知識是學來的”。隨著教育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智慧課堂的理解也出現了分歧。教學專家眼中的智慧課堂,能更好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從提高教師素質、加強教學設計、改善教學行為等角度構建培養“智慧者”的課堂。但是,教師個體不同,個人經驗、能力也是千差萬別,如何幫助普通老師打造智慧課堂呢?這就是教育技術要解決的課題。在教育技術專家看來,智慧課堂的特點是手段性,即借助智慧化的技術手段,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效課堂。
當前,基于移動終端的“電子書包”系統技術成熟度較高,它的核心是一套信息技術的軟硬件系統,是一個以移動終端和學習資源、工具為載體,覆蓋課前、課中、課后學習環境的一對一數字化的學與教的系統平臺。把“電子書包”引入課堂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探索,是當前較為常見的智慧課堂形態,教師的普遍做法是將電子書包與己有的典型教學模式或教學流程相結合,把設備、技術作為新手段,用電子書包去改良傳統課堂。這種模式雖談不上創新,但勝在成本低、見效快,正是一線教師開展“智慧課堂”教學探索的必經之路。下面,本文就重點介紹該思路指導下的兩種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中平板電腦僅限教室使用,學生在家不用任何信息設備,同時遵循傳統的教學流程:復習引入——講授新知——鞏固練習——小結作業。這種模式比較符合我國教育的現狀,比較容易落地,教師原來怎么教現在還怎么教,只是增加了電子書包系統工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即時反饋,師生互動增強了,教學更有效率了。
從許多學校的實踐可能看出,電子書包系統進入到常態化應用以后,就是以這種改良傳統課堂的形式出現的。電子書包+傳統課堂模式,具有以下優點:
1.不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教師上手快。
2.完全由教師主導,自由度高。在一節課里,用不用平板設備,在哪些環節用,用多長時間,全憑教師設計,平板只是補充、輔助。
3.軟件平臺功能強大,融合應用比較容易。我們知道,電子書包系統除了師生手里的平板電腦外,還包括軟件支撐系統,提供了大量備課資源、題庫資源,只需簡單拖拽就可以為我所用。例如,使用頻率很高的搶答器、自動閱卷評分等,都是系統自帶功能,師生拿來就能用。
4.效果明顯、事半功倍。相對傳統工具(實物展臺、電子白板等),平板電腦更能激發學生興趣,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實現即時反饋,提高教學效率。
總的來說,電子書包+傳統課堂的應用形式,用于提高學習興趣,實現即時反饋,提升教學效率,投入少,見效快,是較容易落地的。
說到翻轉課堂,可能有人不解,到底什么樣的課堂才是“翻轉課堂”呢?翻轉課堂到底“翻轉”了什么?有人說,教學流程翻轉了,因為是先學后教啊。其實不然,我們用傳統課堂與之對比。傳統課堂40分鐘,流程是這樣的:①教師講授新課;②課堂練習;③課后回到家,學生通過完成家庭作業自行鞏固內化。在最重要的鞏固內化環節,教師缺席了。
我們再看看翻轉課堂的教學流程。①學生課前自學新課;②課中,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進行練習和內化;③學生課后回到家再進行復習鞏固。對比一下,教學流程改變了嗎?沒有,只是新課這一環節在時間節點上提前了,這是翻轉課堂最直觀的特征。既然新內容在課前已經學完了,課堂40分鐘干什么呢?我們可以有兩個選擇:第一種,題海戰術型,課堂40分鐘就全部用來做題,實施題海戰術,知識點的鞏固內化在反復做題中實現。這一招在應試教育中效果顯著。但是,這種形式明顯不符合教改新理念,是形似神不似的偽翻轉。真正的翻課堂應該是第二種:先學后導(研)。學生對新知識理解、識記的任務已經在課前完成,那么在課中教師就可以嘗試引導學生采取研究分析、小組討論等形式來鞏固內化。這對教師來說是“先學后導”,對學生而言就是“先學后研”。教師的教學行為從填鴨式、一言堂變成了引導、支持,學生從被動學習、機械訓練變成主動參與、協作探究。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學習方式都得到改變,這才是翻轉課堂對于教學改革的意義。
具體來說,電子書包+翻轉課堂模式是一種以混合式學習為典型特征的教學形式,將在線學習與面對面學習相結合,按照課前、課中、課后等三個階段劃分。主要的師生活動包括:
1.課前自主學習
教師在課前將預習案或微課推送給學生,讓他們通過平板電腦進行預習,并把預習成果反饋給教師,以便教師提前了解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內容及教學策略。
2.課堂互動學習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移動終端中安裝的課堂教學輔助系統,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進度,指出并記錄學生出現的問題,更好地為每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保障。同時,教師要確保每位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質疑問難,提高課堂上師生、生生交互的效率。
3.課后鞏固拓展
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和課堂互動教學,學生如仍有疑難不解,可以向教師提出疑惑之處,教師可以一對一在線輔導,解答學生的疑惑。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掌握程度,布置因人而異的個性化作業,或推送拓展型的學習內容,實現因材施教。
翻轉課堂實現了師生角色的轉變,以及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我們踐行教改新理念的新型教學模式。電子書包系統是開展翻轉課堂教學的基礎條件。
智慧課堂的探索是一個系統工程,對這一具有戰略性、開拓性問題的探討,我們目前僅邁出第一步:引入技術,修補舊模式,蓄勢創新。我們企盼,隨著一線教師教學實踐的深入,有更多、更科學有效的智慧課堂應用模式不斷涌現,助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