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銘杰 欒海軍 梁文杰
(廈門理工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 福建·廈門361024)
創新思維是創新人才最核心的素質,是創新能力培養的起點和關鍵,在創新人才培養中具有基礎性的意義和作用。[1]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是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也是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推進高校順應新形勢開展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對于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促進高校內涵式發展有重要意義。當前,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創新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問題。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2]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工作中有可為、可作為。本文通過剖析新時代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現狀和輔導員在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優勢和意義,探討輔導員在新時代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中的作用,旨在為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實踐奠定基礎。
青年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大學階段是青年人格健全、潛能發揮和心理成熟的黃金時期,也是學生從象牙塔邁向社會的重要過渡階段。當前,“95 后”“00 后”大學生成為高校學生的主流,新時代大學生價值觀的發展總體呈現積極、健康、向上的態勢,存在矛盾性、可塑性和波動性。[3]隨著“雙創”教育的持續推進,我國高校越來越重視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高校的創新氛圍得到一定提升,創新意識有較大增強,但也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主要表現在學校和學生兩個層面。
第一,創新思維培養重視不夠。部分學校教育理念仍然較為落后,傾向于培養應用型或者研究型人才,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重視不夠。一方面,創新教育師資隊伍、知識結構、思維模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未能滿足當下指導學生參與創新活動的實際需要。另一方面,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教育觀念未能及時更新,教學思路沒有轉變,仍以傳統的授課模式為主,傾向于采用教師上課、學生聽課的知識灌溉型教學方式,忽視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對學生缺乏創新思維引導和教育。
第二,高校創新實踐平臺較缺乏。一方面,大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不僅需要教師傳授知識,更需要學生加強實踐鍛煉。在現實中,很多高校由于缺乏專業的創新師資團隊,開展創新實踐平臺較少;學校與學生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特別是在當今互聯網時代,雖然信息可實現快速而廣泛傳播,但也容易造成信息過載,學生往往未能及時關注重點而造成信息遺漏,需要進一步采取有效渠道以實現有限資源的最大利用。另一方面,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在課程設置上,很多高校開設的創新課程屈指可數,學生缺乏創新思維的系統培養和訓練。
第三,創新環境氛圍有待進一步增強。積極健康校園文化氛圍對學生的成長成才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目前很多高校開展的校園文化宣傳傾向于人文素質類,校園創新文化氛圍仍較為欠缺。
第一,學生主體性作用發揮不夠,創新意識不強。學生是創新思維培養教育的主體,只有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在學生學習方面,很多學生學習較為被動,對創新的認識不深入。在課堂教學方面,很多學生缺乏學習互動熱情,課堂學習被動,甚至以應付態度對待學習。在參加專業項目或學科競賽等實踐上,普遍存在參與度不高、目的不明確,有的學生抱著完成相應學分或取得證明的目被動參加,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待進一步增強。
第二,學生心理準備不充分,意志不夠堅定。當代大學生有一定創新的意識,但缺乏創新勇氣。很多學生在參加創新競賽中,心理準備不充分,缺乏堅定的意志、恒心和毅力,處事容易情緒化,抗挫折和抗壓能力有待提升。
第三,學生主觀化傾向明顯,思維不夠開闊。大學階段是學生自我意識完善的關鍵期,學生注重個體內在體驗,渴望認識自己、肯定自我和完善自我,但也存在自我意識主觀化傾向,缺乏換位思考能力和問題導向思維,甚至存有僥幸心理,容易產生創新思維障礙,如經驗性思維定勢、線性思維定勢、從眾性思維定勢和教條性思維定勢等。另外,對于理工科學生,由于學生較早進入專業學習,知識面較窄,專業視野和思維不夠開闊,阻礙了創新思維直覺的產生,這些因素因此成為了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絆腳石。
輔導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在學生創新思維培養中具有特殊的優勢,特別是在“雙創”教育和“三全”育人背景下,輔導員參與學生創新教育培養是必然趨勢。
首先,在師生關系方面。高校輔導員主要負責學生工作,學生從新生進校到畢業離校,輔導員始終是大學生最親密、接觸次數最多、交往頻率最高的教師之一,也是廣大學生的密切陪伴者、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輔導員在高校教育與管理一線,深入學生、了解學生,能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學習狀態,與學生的關系最為密切,是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直接參與者和長期影響者。
其次,在工作內容方面。輔導員不僅負責學生日常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也負責學生學業指導、職業規劃、就業指導和心理輔導等工作,大部分學生樂于與輔導員交流談心。輔導員在“信任·呵護·成長”和“暖心·動情·入腦”等學生工作理念指導下開展工作,能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潛移默化滲透創新思維,提升培養效果。
最后,在協同育人方面。一方面,輔導員是專任教師與學生的重要橋梁,可成為串聯專任教師與學生間的有溫度傳遞的聯絡員,把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科研項目資訊、創新政策反復傳達給學生,可實現科研項目和創新訓練的有機融合。同時,輔導員還可以把所掌握的學生思想動態及時反饋給專任教師,以便解答學生學習困惑,疏導學生不良情緒,促進學生心理調適和自信心提升,在課內外形成合力,使專任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更加順暢和高效,進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另一方面,輔導員是學校和企業合作的紐帶,可發貨其與企業聯系的優勢,拓展學生實踐基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企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鍛煉創新思維能力;此外,輔導員還可以廣泛了解企業對創新人才的需求,做好信息傳遞及宣傳,引導學生清晰認識培養創新思維的現實意義。
學生工作是高等學校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主體,輔導員在學生工作中開展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完善“三全”育人體系。輔導員是高校教育和管理教師,具有雙重身份,在“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4]把創新思維培養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三全”教育要求的落實與實施,是高校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補充和完善。
其次,提高創新教育效果。輔導員是學生的親密接觸者,對學生的影響往往是實際的、深刻的,能發揮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優勢,在學生學習各階段針對性地開展創新思維引領,能更直接地向學生灌輸創新理念,使創新思維入腦入心,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最后,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學風建設是高等學校學生工作的重點內容,加強學風建設是創新人才培養的質量保證,因此,發揮高校輔導員在學生工作的優勢,把創新思維培養融入到學生工作始終,對于高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有重要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 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三律”——思想政治工作、教書育人和學生成長規律,做到“三因”——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5]將創新思維培養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實踐,滲透到學生各階段日常培養與教育全過程,潛移默化影響學生,這是輔導員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輔導員是學生創新思維養成的導航員、創新潛能的挖掘匠、創新心理的催化劑和創新文化的宣傳員。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目標是行動的方向,輔導員可以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優勢,成為學生創新思維養成的導航者。第一,做學生創新思維訓練的引路人。通過發揮日常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優勢,加強大學生價值觀引領,把創新思維教育融入學生學習指導全過程,在做好學生職業規劃指導的同時,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特點開展創新思維訓練引導,引導學生掌握創新思維訓練方法,達到驚濤拍岸又潤物無聲的效果。第二,做創新實踐的引導員。社會實踐是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要載體,積極有效的社會實踐能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輔導員要積極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第三、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除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生社團、社會調查、社區活動、志愿者和實習等實踐活動外,輔導員也應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各類創新競賽和科研項目,如各類學術講座及學科競賽等。學生在參加科技創新活動中,能盡早了解前沿學術動向,增加討論和交流的機會,達到豐富知識、開拓視野的效果;同時,這往往也能促進學生不同思維方式的碰撞,有利于學生打破思維定勢,培養發散性思維,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進而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為科研創新思維的形成奠定基礎。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好奇心是創新思維培養的源動力,輔導員要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突出學習主體地位,潛移默化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成為學生創新潛能的挖掘匠。第一、利用創新思維經典模型,引導學生領悟經典、融會貫通,培養學生舉一反三、換位思考等思維習慣,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突破思維定勢;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不斷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提升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第二、注重引導學生保持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鼓勵學生涉略其他學科領域知識,拓寬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為直覺等非邏輯思維的產生打好基礎;要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從不同學科知識尋求交集和契合點,吸取有益思維進行交叉組合,以新視角轉變思維方式,提升變通能力。第三、要引導學生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認識論等知識,掌握矛盾分析方法,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學會辯證思維和換位思考,突破思維定勢;要注重引導學生培養問題導向思維和敏銳觀察力,多角度尋找解決問題方法和切入點,突破經驗枷鎖。
優良意志品質和健全的人格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對于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具有重要作用,輔導員要在日常教育中不斷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道德情操,充當學生創新心理的催化劑。第一、加強學生心理輔導,增強學生抗挫折和抗壓能力,提升學生心理素質;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引爆創新心理,激發創新熱情。要給學生提供創新思維的空間,鼓勵學生膽大心細勇于創新和嘗試,培養批判性思維,并對有不同意見的學生進行及時疏導。引導學生敢于挑戰、勇于創新;鼓勵學生勇于挑戰自我,接納失敗和不足,勇敢面對困境,培養堅強意志。第二、培育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積極的情緒使人的進步,激發人性優點,對于學習和工作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反之,消極的情緒卻阻礙人的進步,甚至可能造成嚴重后果。輔導員要引導學生學會情緒管理,勇于接納情緒,學會情緒調試,改變非理性信念,克服情緒化和主觀化缺點。第三、培養學生健全人格。輔導員要以身作則,通過愛心、細心和耐心潛移默化感染學生,有意識地培養堅定的意志品質、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細致嚴謹的處事態度和執著追求的科學攻關精神,并努力克服麻痹大意思想與僥幸心理。
良好創新文化氛圍對學生創新思維培養有積極的作用,輔導員應可以加大“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創新文化宣傳教育,成為校園創新文化的宣傳員。一方面,加強創新氛圍營造。在法律、道德等底線基礎上,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嘗試、敢冒風險、敢拼會贏。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的作用,鼓勵開展以創新為導向的校園文化活動,引導學生在校園創新文化活動中加強鍛煉,提升創新能力。如舉辦IT文化節等創新活動,引導學生走進創新、親近創新,在實踐中鍛煉創新思維。另外,積極開展創新實踐動員和宣講,如學科競賽動員宣講和經驗交流會等。邀請校內教師、企業校友、技術創新專家等人員為學生開展各類創新知識宣講,鼓勵并引導學生參加學術講座,營造學術氛圍,提升學生學術素養,進一步點燃創新火花。另一方面,擔任創新資源的獲取者和宣傳員。主動關注各類創新信息與政策,做好政策宣傳,如通過年級大會、主題班會、走訪宿舍、談心談話等多種方式使學生全方位了解創新教育的有利條件和資源;拓展教育空間,占領網絡教育陣地,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體輔助開展工作,在線上加大創新思維引領,在線下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加強線上、線下師生情感交流,形成線上和線下宣傳合力。
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中有獨特的優勢,充分發揮其在學生創新思維培養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輔導員應在育人實踐中加強探索與運用。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是一個系統過程,決定了輔導員在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工作中不可一蹴而就,這不僅需要專業教師、教輔和管理人員的共同參與,需要高校各部門聯動形成合力,也需要全體輔導員不斷探索、反復實踐、攜手并進,方能產生更好的效果。只要堅持充分發揮輔導員的作用優勢,潛移默化推進思想引領,助力學生練就過硬本領,相信學生創新思維培養一定會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