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裕雷
(蘇州大學沙鋼鋼鐵學院 江蘇·蘇州 215000)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話點明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然而在當今網絡開發的時代背景下,一部分大學生思想狀況受到沖擊,出現價值觀扭曲和信仰模糊等問題;此外大多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賴于單一的“思政課堂”,學生接受思想教育洗禮的渠道比較單一,導致思想政治的紅旗在某些高校的陣地存在褪色現象。[1-2]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推行“課程思政”理念,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在各個專業課程中。2019 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也明確要求高等教育中的其他課程要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育人機制。[3]準確的講,“課程思政”就是將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培育、德行品行的塑造等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全方位、多維度地滲透于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之中,以潛移默化、春風化雨般的方式將學生內在的價值追求與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相結合,讓學生樹立服務人民、回報社會、奉獻國家的崇高精神,積極投入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事業中去。[4-5]因此,這就要求高校專業課教師要充分挖掘各個學科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切實利用好專業課程的育人效應,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全程貫穿專業課程教育教學全過程,以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冶金學是一門研究如何經濟的從礦石或其他原料中提取金屬或金屬化合物,并加工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屬材料的科學。作為冶金工程專業教學的核心,它是每一位冶金專業學生必修的重點課程。[6-7]因此,將“課程思政”引入到冶金學教育教學上來,一方面可以確保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在冶金專業教育教學的全覆蓋,另一方面也使得每一位冶金專業學生都能樹立將我國建設為世界頂尖冶金強國這一宏偉目標。鑒于此,筆者在“課程思政”理念的指導下,對冶金學相關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進行重新設計和實踐,力求尋找冶金學專業教育與思政的教育的有機結合點,充分發揮冶金學專業的德育教育作用,為培養新時代冶金技術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冶金學,是冶金工程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開設的目的是將冶金工程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以培養能夠從事冶金相關專業生產實踐、工藝開發、生產組織與管理與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傳統冶金學教學理念也是圍繞培養懂技術有能力的冶金人才這一教學目的展開,教學方面主要側重于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的灌輸和講授。因此,教師只需要具備冶金相關專業知識和基本的教學技能,就能走上三尺講臺,給學生講授這門專業課程。然而,在“課程思政”大背景下,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冶金人才的培養要求,必須進行改革和創新。這就要求冶金學專業教師不僅要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教學技巧,還要對“課程思政”有足夠深刻的理解。教師一方面要充分認識到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在冶金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切實明白自身所承載的思政和德育責任;另一方面要懂得如何挖掘冶金學專業知識中蘊含的思政和德育元素,使得學生在專業課學習中自然而然的接受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讓學生認識到冶金學對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性,樹立對社會的責任、對國家的忠誠,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自覺肩負起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課堂思政”是一種教學理念,或者說是一種教學思維,它不是“專業課”和“思想政治課”的簡單疊加,因此教學中不能生搬硬套的將思想政治課知識安排進專業課教案中。筆者所在教學團隊在深入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后,立足于冶金學專業課堂,經過不斷摸索與優化,形成了以冶金學基礎知識為載體與血肉、以其蘊含的思政和德育思想為內涵與靈魂的冶金學課堂新實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大綱中明確課程思政思想。冶金學教學大綱是規定冶金學教學內容的綱領性文件,主要包括冶金學教學目的、教學任務、教學內容、重難點及考試形式等。課程思政思想進教學大綱,具體來說是強調思政和德育教育在冶金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要求課程思政思想要具體呈現在冶金學課堂教學內容中,且在最后的課程考試中有所體現。筆者認為在教學大綱中明確課程思政思想,將為冶金學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奠定基礎、指明方向。
(2)邀請思政教師進行指導。以冶金學為代表的工科教師在本專業的教學造詣深厚,但一般都缺乏思政意識,難以在專業課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教育內容。冶金學囊括黑色金屬冶金和有色金屬冶金等多個門類,其原理、工藝、設備相關內容繁雜,且概念多、理論性強,教師面臨比較繁重的教學任務,不合理規劃的話難以將思政教育有效的應用到專業課授課當中。因此,筆者所在教學團隊將學院思政老師吸納進專業課教學隊伍,邀請思政老師對冶金專業教師進行思想政治培訓,并在專業課團隊集體備課過程中給予指導,協助專業課教師完成對專業知識和思政思想的高效融合。
(3)課堂教學中挖掘思政和德育元素。在課堂教學中挖掘思政和德育元素是冶金學課程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的主要呈現方式。如何在冶金理論知識中發掘出思政與德育的閃光點,是解決兩者融合的關鍵問題。教師要學會巧妙的設計和合理的引導,把冶金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提煉出來。例如,在“鋼鐵冶金的發展”這一章節中指出:二戰時期日本鋼鐵產量是中國的145倍,正是這種差距使得日本在中國的國土上橫行霸道了13 年,那是一個山河破碎的時代;而如今中國的鋼鐵產量占世界鋼鐵總產量的50%以上,躍居世界第一,再無外敵敢入侵中國。告訴學生們這一變化的背后是一代代冶金人懷著對祖國的忠誠,埋頭苦干、無私奉獻的結果,引導學生增強愛國情感和作為冶金工作者的自豪感,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自覺肩負起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再比如,在學習“冶金企業污染防治”這一章節時,引導學生思考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培養環境保護意識。課堂教學要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將思政教育自然滲透到學生的專業學習過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課后小結中引導學生思考思政內涵。課后小結是高校專業課程理論學習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是用來梳理課堂學習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并對所學內容進行總結和評價。在課堂小結中,也應當將思政教育引進來,引導學生思考本堂課除了專業知識外,還學到了哪些思政知識和德育教育,誘導學生主動學習和反思,必要時還可以給學生留一些開放性的課后作業,讓學生思考在本堂課學到了哪些人生哲理或感悟,對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什么影響,以進一步加強冶金學理論知識和思政德育思想的結合度。
(5)在考核中構建專業-思政雙重評估標準體系。除了在教學中強化冶金學理論知識與思政元素的融合外,也應該完善當今的冶金學課程教學評價標準。要在傳統教學評價體系中引入思政教育評價內容,構建冶金學-思政教育雙重評價體系。將思政與德育教育作為冶金課程教師教學評估和學生考試考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檢驗教師的思政教育水平和學生的思政德育學習成果。以冶金學專業基礎知識作為思政與德育教育的載體,加之專業-思政雙重評估標準體系的構建保駕護航,可以保證冶金專業學生專業技能和思政德育思想的雙重提升。
高等教育,思政德育為先。在當今課堂思政大背景下,思政教育與德育教育要融匯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冶金學課程教學改革目的是培養以思政德育為魂魄、專業技能為血肉、具有高度愛國主義情懷和社會責任感高級冶金專業技術人才。經過探索和實踐,基于課程思政背景的冶金專業課程的改革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獲得了師生們的廣泛認可。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強課程思政理念與冶金專業課程的融合,以期培養更多志愿投身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冶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