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瑛 徐文軒 秦海龍 邰媛媛 劉奚林 羅 煌
(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114)
“陶藝制作”是高校工藝美術專業的重要課程,本課程通過專業性系統講解、示范和制作實踐,在對陶藝的歷史文化傳承了解的基礎上,掌握陶藝的文化內涵,感受泥性,掌握陶藝制作的基本技法和工藝特征,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靈活把握陶藝制作的要點,設計理念、制作出各具有特點的陶藝作品。同時培養創作與科研等方向的知識和能力,這對學生的創作思路、豐富探索課題以及拓寬就業方向都有積極意義。[1]
本課程的預期受眾包括全校各類專業在校學生,學生均可自由選擇學習。既考慮到課程的知識性,操作性,也兼顧到娛樂性以及普及性。旨在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綜合素質,提升審美眼光,陶冶性情。通過形象生動的講授與示范,從簡單的操作進入到創意巧妙的制作,了解和掌握陶藝的制作特點,加強審美和鑒賞能力,從藝術中獲得更多的人生啟迪。
在“陶藝制作”課程中,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制作,嘗試各種陶藝材料、工具、制作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陶藝活動的樂趣;了解基礎的表達方式方法,個性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美化環境的能力和生活的質量,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在過程中合作、分享、積極進取,激發創造意識,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實踐能力, 初步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信息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整體地發展。
陶藝是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學科,是一門綜合藝術,經歷了復雜而漫長的文化積淀歷程,該門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陶藝的學習與實踐研究。在“工匠精神”的文化背景下,“陶藝制作”課程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需要不斷改進與優化以滿足學生的培養需求,將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運用到陶藝制作課程是一種創新,可以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極大地利用課程教學平臺資源,觸發學生對信息化和網絡化的熱情,在學習掌握陶藝的工藝理論知識基礎上,活躍思維和創新能力,不斷尋求新的創新點,推動“陶藝制作”教學方式的改革。[2]
陶藝是一種藝術,陶瓷也是一種材料工藝,翻轉課堂打破了陶藝的傳統教學模式,讓課程不再限制于本院教師的手把手授課,線上課程的開發團隊更加豐富:既有有本院專業教師,也有民間陶瓷藝人,更有其他學院相關教師的加入,比如材料學院硅酸鹽專業的教師,為課程提供更為專業和嚴謹的工藝保障,是藝術與科學的結合。
本課程把對陶藝文化的了解與實踐技能提升作為重要目標,做到理論與實踐、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課程體系圍繞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展開。通過翻轉課堂,讓學習更加靈活、主動,讓學生的參與度更強,在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基礎上,強調實踐訓練。[3]在線上教學設置上,線上視頻既有理論講授也有制作示范,以陶藝工藝為基礎,遵循美學原理,強調中華傳統文化底蘊與陶瓷工藝密切結合,具有技術性與藝術性融合的特征,技術與藝術內容并重,將藝術與科學技術融為一體,加強藝術設計學科與計算機、化工、材料工程等其他理工學科的協同創新,更加有效地進行理論與實踐兼修,培養藝術與科學技術融合的復合型多層次人才。[4,5]
“陶藝制作”課程操作性強,學生采用線上觀看+線下制作+混合式討論的形式,在課程進行中,學生采用圖片+文字的作業形式上傳到課程學習平臺,[6-8]完整地記錄了每位學生作品從草圖到誕生的過程:通過自己的雙手,將一塊泥變成一件陶藝作品,更加具有系統性,趣味性和直觀性,同時也給之后的陶藝教學儲備更好的學習資料。
上課前在課程學習平臺創建學習班級,上傳學習視頻、圖片、課件,教學計劃,布置預習,讓學生對本次課教學有一定的認識。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在綜合性院校幾乎不會有專門有關陶藝的理論課,通過課程平臺的教學材料,將陶藝的工藝特性,歷史發展沿革,國內外陶藝的發展等進行更為系統的針對性的學習。教學視頻內容豐富,覆蓋全面,不但有陶藝的理論知識,還有教師的制作示范,需要學生在課前完成自主學習,他們可以結合教學視頻以及教學文檔的學習,在平臺上與同學討論,參與師生互動答疑,能在任何時候去查閱需要的材料,設計作品,繪制制作草圖。
在課堂上是集中創作階段,主要包括課前學習討論成果的匯報和學生集中實踐,教師協助其一起解決陶藝的成型問題與裝飾問題,在創作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記錄創作過程,包括設計草圖的修改、創作過程中發生的工藝問題、解決的辦法等,每次課后以圖片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上傳到課程平臺,圖文并茂地記錄了由一塊泥到燒制出成品完整的制作過程,這是教學改革的重要一步,也是作為期末成績的重要依據。另外安排師生互動環節,學生要在課程學習平臺中提出自己的疑惑,其他學生為其解答,教師要將學生遇到的共性問題以創作的重點、難點歸納總結,集中為學生答疑,以啟發學生的思維,協助學生的創作,這對堂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都起到重要作用。[9,10]
課后衍生與推廣是“陶藝制作”進行課程延展性的重要環節,大學生課下時間豐富,但大多數學生不能自覺在課下進行知識補足和拓展,尤其是藝術學院的學生,如何將作品進行有效的衍生和推廣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利用課程教學平臺,老師可以推送更多的課程延展資料,學生通過自己審視自身的需求來學習,還通案例教學,為社會學習提供工藝產品制作案例,引入“創新創業”理念,運行陶藝創客課程,搭建創業平臺。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向全黨全國人民發出了“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偉大號召。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陶瓷藝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陶藝制作”根據課程的特點,提出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和考評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以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綜合能力,我國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傳承和推廣工作設計和表現到了在線教學之中,培養大學生將人文精神和情感融入設計之中,從文化自信這一“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出發,去解決傳承、文化原創、設計創新,以及全球化、市場化挑戰中面臨的問題;從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層面加強實踐,從而破解陶瓷藝術傳承發展的歷史文化命題、理論命題和實踐方法論命題,發揮思想對實踐的重要引領作用,保護與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喚起民族精神和理想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