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小清 梁 粲 劉 巖 孔令娟 趙印濤 高占華 熊 鑫
(承德醫學院 河北承德 067000)
高等中醫藥院校為中醫事業培養了大批的人才,成為當今中醫教育的主要渠道。隨著時代的進步,中醫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為祖國的醫藥衛生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標準化培養人才的模式存在的不足之處也初見端倪,如人才培養模式固化單一、中醫行業缺少活力及創新性思維等。為了實現中醫藥行業的進步與發展,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高等中醫藥教育的改革刻不容緩。因此,了解醫藥衛生行業對中醫人才的需求狀況,以需求為導向對院校加強人才培養質量的研究至關重要。
為了促進中醫教育事業的發展,讓高等中醫藥教育更好地服務社會,課題組調研了承德地區各中醫院、綜合醫院中醫科、康復科、骨傷科等用人單位對中醫人才的需求狀況,了解社會、行業對中醫人才基本素質和職業能力的相關要求及對高等中醫藥院校教育教學的意見和建議,以適當調整中醫學專業教學改革的方向。
本研究綜合現行的中醫學培養方案、中醫學類專業設置情況以及中醫類畢業生就業情況等,征求有關專家的意見,制定出調查問卷,題型為單項、多項選擇題,并面向承德地區各級中醫院,綜合醫院中醫科、康復科、骨傷科等單位的相關領導及工作人員發放問卷。調查問卷的主要內容包括中醫藥專業知識技能、組織協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開拓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積極進取的心態、執行能力、文化素養等方面對中醫人才的要求及對高等中醫藥院校教育教學的意見和建議等。回收數據用Epidata3.1軟件建立數據庫并錄入,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調查問卷發放到承德地區各中醫院、綜合醫院中醫科、康復科、骨傷科等用人單位共計300份,回收264份,回收率為88%。通過數據分析,行業對中醫人才需求狀況與高等醫學院校中醫學專業教學改革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通過對中醫人員從業總量是否能滿足單位業務需求、從業中醫人員占從業總人員比例以及未來對中醫畢業生的需求量趨勢等問題的分析,選擇目前中醫從業人員不能滿足業務需求的占62%,認為未來對中醫畢業生的需求量會增加的占67%,超過一半的單位目前中醫專業人才在總人才結構占比為20%~50%。這說明中醫行業對于中醫專業人才的需求是強烈的。醫院招收畢業生的學歷主要集中在本科與碩士,對中醫骨傷科、中西醫結合與針灸推拿等類型的專業人才均有需求。因此可知,行業真正需要的是高質量、多層次的專業性人才[1]。
大多數單位比較認可畢業生與患者溝通和團隊協作的能力,認為臨床操作技能有待提高的占80%,專業基礎知識缺乏占33%。部分單位對學生是否具備創新精神、吃苦耐勞精神也很看重。醫院單位在招聘時最優先考慮的還是包括知識技能和態度的職業能力,大多數單位要求畢業生應具備基本的外語和計算機水平。因此,高等中醫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要以良好的人格品質作為基石,不僅要具備基礎的職業能力,還應當注重專業范圍以外綜合素質的提高。
絕大多數單位認為中醫四大經典課程作為必修課的很有必要,其對培養學生中醫辯證思維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71%的人認為中醫本科開設西醫課程占必修課的總比為30%~50%最佳;大部分單位支持中醫本科實踐教學學時占中醫課程體系總學時的40%~60%;對于中醫高等教育的意見集中在基礎課程和臨床技能兩方面。因此,高等中醫人才培養應當在組織溝通、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創新能力、工作態度等層次全面推進整體提高,并且還需要加強服務意識、相關法律法規的培養。
以行業需求,確定中醫專業培養目標。以崗位需求,改革教學方法,調整教學內容,完善教學資源,重視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學??梢岳眯犬厴I季人才招聘會等活動,鼓勵學生去了解用人單位對于人才的要求,使他們充分認識到臨床見習實習的重要性;合理設置公共基礎課與專業課、中醫課程與西醫課程、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的比例;充分重視基礎知識的培養。同時,學校要更加重視臨床醫學課程,在內容方面著重表現其針對性、實用性;在形式方面增加實驗實訓的課時,規范此類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爭取接近執業水平標準,使學生的臨床操作技能更加熟練,從而更好地適應行業要求。教師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專業思維;通過增加多種形式的互動,鍛煉學生語言表達、團隊協作、實踐與創新等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2];同時,不能松懈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將醫德教育與具體學科相結合,利用臨床案例聯系社會實際,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踐行“大醫精誠”的理念,明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職業責任。在醫患關系如此緊張的行業氛圍下,我們不可輕視醫療衛生法律法規的教育。只有使學生了解行業底線,才能讓他們在未來的工作中更好地約束自己、保護自己。此外,我們也要適度重視英語與計算機等大學生應當具備的基礎技能的培養,使學生在走出校園時可以更快更好地適應崗位。通過調研,我們可以從以上方面推動中醫藥教育的改革,從而使承德地區的中醫教育事業得到發展,培養出更多高質量的具備良好社會適應性的中醫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