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敏
(重慶城市職業學院 重慶永川 402160)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先后出臺了《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強調了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肩負著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使命。如何體現高素質和復合型?就要求高等職業院校結合工匠精神、勞動精神和勞模精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
國家頒布關于創新創業政策后,各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了細化文件,教育系統也在積極落實,各高校根據上級文件,積極探索創新創業教育,深化了創新創業教育內涵發展,取得了成功經驗。創新創業教育總體趨勢向好,也存在教育不深入、不系統、不專業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通過專業教育融合來解決。第一,系統設計和系統思考不夠,缺乏站在人才培養全局思考創新創業教育的“立德樹人,素質教育”本質和“整合資源,協同培養”的意識;第二,創新創業教育未形成全方位的體系,僅僅開設一門課,組織一場大賽,入駐一間工作室;第三,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團隊薄弱,教師基本來自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未經過系統培訓,也缺乏創業實踐,創新創業知識不系統,對教學目標、內容和方式把握不準;第四,創新創業實踐教學不足,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品質,缺乏大膽讓學生充分參與實踐互動,導致角色體驗、過程體驗和環境體驗不夠[1]。
首先,創新創業教育開展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增值賦能。聚焦創新創業知識、經營管理理念、風險防范措施等,讓學生掌握基本理念,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觀,促進學生在未來有一定規劃和可持續發展。其次,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個性化需求,對有創新創業強烈愿望的學生,設計相應提高課程和實踐活動,提升創新創業實踐能力。最后,要有系統化培養的理念,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時候,體現創新創業全程培養和逐步遞進理念[2]。
師資隊伍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保障,要充分整合社會資源,將專業的創新創業職業師資與學校專業課教師的深度融合,促進專業課教師轉變觀念。因此,建設一支結構優化、素質過硬,具有創新創業品質和能力的教師團隊是關鍵。應以現有教師為基礎,鼓勵參加創新創業活動,將創新創業教育同專業課程教育融合。在此基礎上,聘請不同行業領域的專家、企業經營者、創業成功人士擔任兼職創新創業兼職教師,學會能直接獲得和分享相關經驗。
創新創業教育不是開設幾門簡單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就能解決的,思維是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的,也是在專業技能培養過程中產生的。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專業課程占據了70%比例,是創業創業教育的主要陣地。因此,在專業課教學中,理論教授要注重學生思維培養,充分調動學生思考問題;實踐教學中,注重學生觀察力、分析力等能力培養,善于觀察、善于總結、善于改進,結合技術技能培養訓練創新創業能力。對于個別專業,如電子商務、旅游管理、建筑室內設計等創新創業很明顯的專業,很多專業課程,就是創新創業課程,應將課程教學與創新創業相結合,課程考核與創新創業相結合。
為了有效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使學生按照教師的教學和實踐思路,自覺地積極地參與其中,應該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氛圍,讓大家關注社會、認識社會,直至了解社會。比如,課程考核以創新創業方案涉及內容、團隊合作及作品原創性等作為考核點,形成課程教學到課程考核的全過程創新創業氛圍。
以《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為例,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的探索和實踐,基本形成了經驗,成效明顯[3]。
在修訂人才培養培養方案時,除了按照學校人才培養方案指導意見規定的創新創業課程以外,根據專業特點,特別強調了跨境電子商務的創新創業培養,設置了《國際貿易綜合實訓》《跨境電子商務實務》等課程,基本形成了“跨境電子商務”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電子商務工作室引進電子商務公司,依托公司的速賣通等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及成熟的產品和物流渠道,在公司強大的營運團隊支撐下,面向該專業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學生在業余時間到工作室,以真實產品,按照真實交易流程進行實踐,學生半年內掌握了創業流程、運營模式及策略,首批工作室成員畢業15人全部到上海的跨境電子商務公司就業。
本專業師資團隊全部為雙師型教師,每年至少一個月到跨境電子商務企業社會實踐,與實習學生同勞動。定期組織參加合作公司的業務培訓,掌握最新的跨境電子商務規則、要求及技術。定期要求合作公司運營管理人員到學校進行教學指導和培訓。形成了“企業導師+學校教師”創新創業立體化教學團隊。
通過一屆學生的實踐探索,大部分學生意識到創新創業的重要性,主動參與到工作室實踐,獲得創新創業實踐經驗和產生經濟效益,畢業頂崗實習專業對口率達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