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娟 王躍成
(蘇州百年職業學院 江蘇蘇州 215000)
教育的方向主要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基礎科學類專業以培養科學研究人才為主,一種是技術類專業偏向于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對于大專院校而言,因為生源整體能力的問題,在培養學術研究型人才上與各大本科院校有著較大的差距。大專院校要持續提升和發展,就要立足于自己的特點,大力發展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健康的追求越來越高。在此趨勢下,健身行業獲得了極大的發展。社會上對于健身相關的高水平專業人士需求越來越大。因此,大專院校也專門開設了一批以健身理論、技術為核心的專業和課程。其中,瑜伽、普拉提等都是當前最為主流的健康運動方向,課程的開設與教授十分普遍。隨著健身教學的發展,尤其是受到西方發達國家所興起的課程改革、課程資源整合等運動的影響,近幾年來我國很多課程改革中也在逐漸重視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與整合,以實現綜合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因為瑜伽和普拉提有著各自的優勢,但也有著相似之處,所以兩者課程的整合教學成為了一大主流。筆者將從為什么要進行瑜伽和普拉提課程的整合以及如何進行瑜伽和普拉提課程整合兩個方面進行闡述,希望對廣大體育健康課程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瑜伽起源于印度,是一種注重心理與身體融合發展的運動。普拉提則是一種靜力性健身運動,最早應用于肌肉訓練和肌體功能恢復等方面。之所以要進行兩者的融合,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兩者有著互聯共通之處,有整合的可行性基礎。瑜伽和普拉提都是靜態修復式訓練,都注重身理和心理的融合與發展。兩者都不僅僅是身理上的訓練,都有一定的精神內涵,需要人身心都投入到訓練中。此外,兩者在訓練環境上也有著相似之處,都傾向于輕松舒緩的音樂作為訓練的背景。在運動裝備上,兩者都要求不高,只要一塊墊子即可,對空間的要求也不高。對于訓練對象而言,兩者針對的對象都比較廣泛,幼兒到老年都可以。其次,兩者融合的實踐表明,對于訓練者的身體形態、身體素質以及身理機能等方面都有著顯著的提升作用。融合后,訓練者所受的訓練強度適中,身體素質有明顯提升,但又保持較好的柔韌性和彈性,訓練者的心肺功能都能夠得到很好的提升。因此,瑜伽和普拉提融合是當前健身領域一個發展方向,其教學也應該積極進行瑜伽和普拉提課程整合教學模式的創新。
瑜伽和普拉提雖然屬于兩個健身體系,但在訓練、教學的內容上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因此,要想有效促進瑜伽和普拉提課程的整合,就要從兩者的教學內容上著手。在進行課程教學中,我們應該積極整合兩者的常規動作和基本功。例如,我們可以在普拉提的教學中積極整合瑜伽的“八支行法”,從而促進專注、放松、呼吸、控制等方面的綜合訓練,以綜合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此外,我們可以在教學中綜合兩者的運動和動作特點,形成諸如軸心力量、站式、坐式等綜合動作,以全面提升運動的效果。
要真正促進瑜伽和普拉提這兩種運動的整合,最為關鍵的還是要充分進行兩者訓練核心要領的整合。瑜伽訓練中,注重的是心理,是“氣”;而普拉提則偏向于力量為核心。但是,兩者的訓練思想都在強調著身心的統一和融合。這就是瑜伽和普拉提在要領整合上的著力點,也就是要抓住“意識、呼吸和力量”這一整合的核心。例如,力量方面,我們可以在瑜伽身體自由舒展為主的動作中適度整合普拉提的力量訓練,達到剛柔并濟的效果;在呼吸上,我們可以通過瑜伽這方面的優勢,有效促進普拉提在呼吸訓練上的不足。這樣才能全方位地促進兩者的整合,以達到綜合能力顯著提升的目的。[1-5]
瑜伽和普拉提分屬不同健身領域,但是兩者之間有著整合的基礎。兩者的整合能夠綜合使得訓練的成效大幅提升。為此,瑜伽和普拉提的融合已成為一種流行趨勢。因此,大專院校中瑜伽、普拉提等課程的教學也應該積極整合,促進整體教學效果的提升,全面提升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綜合技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