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勤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汾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職業高級中學 江蘇蘇州 215200)
中職院校培養了大批的會計專業人才。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及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化,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會計人才不僅要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而且要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在為單位創造價值的同時,能夠嚴于律己、潔身自好,避免國家與集體利益受損。
一直以來,中職院校“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指引著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方向。而其中對職業道德教育的忽視,讓中職院校極易培養出有才無德的人。尤其是會計專業,其就業方向大多數都是企業財務部門、財會代理服務行業、稅務機關等,需要學生嚴于律己,具備較強的職業道德,不做假賬、不偷稅漏稅,堅持準則,做到客觀公正。思政元素與會計專業課教學的融合,是基于學生思想、情感為主展開的教育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還可以優化學生的思想情感,培養他們的敬業精神,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堅持職業操守。
思政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受教育者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1]。這與會計職業道德的培養目標不謀而合。基礎會計教學涉及對賬、結賬、利潤的形成與分配業務等知識點。在計算的時候,學生不僅要端正心態,而且要愛崗敬業,堅持各項準則,在參與管理、服務的過程中,提高自身能力。可見,在中職會計專業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對學生了解會計專業本質,并給自己精準定位,具有良好的輔助作用,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其在會計工作中將崗位職責、職業使命、職業準則牢記于心。
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教學一直都是教師教學的重點。在中職會計專業課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暗含培養學生中國精神,滲透素質教育理念的意圖,即希望培養學生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頑強拼搏的戰斗精神[2],通過良好道德品質和職業素養培養,使其對會計專業本質形成深入的理解。具體而言,就是指在中職會計專業課教學中,教師在講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應將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入其中,以培養學生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本,通過挖掘專業課程中隱性的思政元素,發揮課程的德育作用,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目的,實現全方位育人的教學效果。
中職會計是一門專業性、技術性、科學性、風險性很強的專業。其就業方向非常精準,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畢竟每一個單位都需要良好的財務管理制度,配備專業的會計人員,通過制度引導和人員管理,促使公司各項業務有序發展。要知道,一旦財務管理出現漏洞,企業就會受到致命的影響。這也就要求學生除了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術知識以外,還要有愛崗敬業精神,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及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面對會計工作的各項內容,能夠做到仔細推敲、精準管理,形成細致入微的專業作風和勤于實踐的行為方式。會計專業課所考察的既有學生對科學文化知識的掌握,又有學生的思想品德、價值觀等個人素養。
會計專業課涉及財務方面的管理,具有專業性強、風險性高等特點[3]。要在中職專業課教學中融合思政元素,培養學生細致入微的工作作風,教師可以警示教育為輔助,以真實的案例為載體,創新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既可以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又可以進行正向引導,讓學生認識到會計專業學習的本質,使其嚴守職業準則。例如,“對賬”這一內容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能夠通過核對有關數字與相關會計憑證、庫存實物、貨幣資金、有價證券、往來單位款項等,保證賬賬、賬證相符和賬實相符,確保賬簿記錄的正確性,需要學生具有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及細致入微的工作作風。在這一環節,對每一次識別、判斷,學生都要引起高度重視。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經濟與法》《今日說法》等相關節目視頻,通過如一單位司機利用會計人員粗心的毛病,利用多開票、多報票、多記錄數據、多報銷等方式獲取高額報銷費用這一類鮮活事例,促使學生形成細致入微的專業作風。在警示教育中,教師可讓學生結合案例,進行案情分析,總結原因,分享觀后心得,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通過讓他們在深入理解所學內容的基礎上,主動學習、積極思考、交流溝通,達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會計專業需要學生具備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還需要每一個學生在心底有一道心靈防線,在穩固的道德基礎上,提高自己的專業服務能力。因此,為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教師要融入思政元素,通過趣味活動的開展,加強學生的內在驅動力,營造良好教學氛圍。教師應通過活動,確保學生明辨是非、三觀清正,找準自己的定位,認識到自己的崗位職責和職業使命,端正學習態度,形成良好的職業習慣。例如,在教學“生產過程的核算”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看生產流程視頻,并開展問題搶答活動,如:第一,服裝生產需要幾道工序?第二,生產女士套裝材料費、生產工人工資分別是多少?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是多少?第三,生產男士西服的材料費、生產工人工資分別是多少?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又是多少?在搶答活動中,學生增強了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教師可讓學生按照屏幕上的數字,計算制造女士套裝和男士西服的成本各是多少。
生:女士套裝材料費每件80元,生產人員工資每件50元,管理人員工資每件3元;男士西服材料費每件90元,生產人員工資每件45元,管理人員工資每件2元。
通過討論、計算生產女士套裝和男士西服的生產成本這一活動,學生提升了財務處理能力和思辨能力,還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團隊精神,形成了科學嚴謹、大膽探索、勇于創新的時代精神及良好的價值觀。
會計專業與日常生活、社會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學生運用會計專業知識服務生活,不僅需要較好地掌握專業知識,而且要有較強的道德品質及工作責任感。為提高中職院校育人質量,在會計專業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聯系生活素材,以周圍實際發生過的、真實的事件為載體,加強學生的防范意識,提升其會計職業道德修養,促進學生的發展,從而發揮思政在會計專業教學中的作用,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教學“銷售過程的核算”時,教師可以設計與生活貼近的華為手機銷售情境,提出問題:華為公司銷售手機給A公司,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價款為100 000元,增值稅銷項稅額為13 000元,手機的成本為60 000元,銷售過程中發生運費100元,款項未收!華為公司應該確認的銷售收入是多少?銷售過程需要向國家交稅嗎?華為公司為銷售手機而做廣告的廣告費該如何處理呢?這樣以生活素材為載體,注重責任培養,讓學生根據賬戶性質,探究銷售過程中的賬務處理,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培養了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情感,端正了他們的學習態度,使其能夠從會計專業視角,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
課程考評一直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要在中職會計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教師可以完善考評機制為輔助手段,對學生的會計職業道德修養、個人素養及會計專業知識水平等進行綜合考評,建立嚴格的考核機制,落實立德樹人教學理念,促進學生的發展。例如,在學習“現金折扣賬務處理”會計內容時,針對企業的信用是否良好這一問題,學生可以通過中國信用網查詢。對信用不良的企業,學生應該慎重賒銷;對信用良好的企業,則可考慮賒銷貨物,為了盡快回收款項,還可給予一定的現金折扣。大到政府、企業,小到個人,大家都應該以誠信為本,構建誠信社會。教師可以讓學生深入社會開展實踐調查,通過網絡或實地訪問等形式,提高學生的賬務處理能力;從基本的道德考察開始,列舉實際工作問題進行分析,引導其進行探究、思考;結合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對實際工作的處理情況及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工作態度、思想道德品質等進行綜合評價,在完善考評標準的前提下,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提高教育質量。
中職會計專業課教學與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對學生職業道德修養的培養及健康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有重要影響。教師一定要重視思政元素的融合,從基本道德考察入手,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品質,健全人格,提高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