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敬
(山東省泰安第一中學 山東泰安 271000)
信息技術以網絡和計算機為核心,在近幾年高速發展的同時,切實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1]。在信息技術進步迅速的背景下,教學信息化建設成為我國最重要的發展趨勢之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都要進行現代化建設,城鄉各級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體系要基本完成覆蓋,引進優秀的國際數字化教學資源,增強網絡學習課程的開發力度,做好高質量教育資源共享的促進工作。教育信息化已成為21世紀顯著的時代特征。
高中生獲取信息的途徑非常豐富,不只是教師的講授。我國大部分高中生每天上網時間都不少于半個小時。在流暢的網絡環境下,一些簡單易懂的體育理論知識完全可以由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例如,在講授一些體育競賽等常識性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能會浪費已經掌握相關知識的學生的時間。而如果在課前將這些知識提前布置給學生,要求學生通過互聯網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和討論,最后將學習總結上傳到學校的學習系統上,教師就能了解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內容,節約課堂時間,還可以培養學生分析信息、獲取信息的能力。
學生自己搭建知識體系的過程也是學習[2]。只有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會主動思考、主動學習并探討體育知識。因此,高效教學情景創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信息獲取途徑的增多,學生對一些體育名人、精彩比賽的關注度甚至要高于體育教師。高中體育教師需要思考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利用體育知識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體育教師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是依靠肢體動作、語言講解等方式授課,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提升。而豐富的動畫、有趣的視頻和振奮人心的音樂等信息化手段可以保證課堂知識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在直觀展示知識的過程中,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滿足學生的強烈好奇心。這樣,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就容易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便會被激發。例如,在講解足球相關知識之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與學生分享一些足球運動員的勵志故事,鼓勵他們搜集射門的精彩片段并在課堂上播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的同時進行教學,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更好。
將約定協議作為依據,通過激光掃描、GPS定位、紅外感應等傳感設備完成物品與物品之間的互聯網連接,從而便利地進行通訊信息交換、智能化監控、管理、定位追蹤——這種網絡技術就是物聯網技術[3]。在高中體育教學中融合物聯網技術,就如同賦予了運動設備和運動場地生命,可以讓體育教師全方位掌握教學過程。物聯網技術對教學的重要性值得探究。例如,媒體報道的學生在體育課或體能測試過程中猝死的新聞會在無形中給體育教師帶來壓力。對學生在體育課上的身體情況,教師如果無法全面了解,就會影響體育活動的開展。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應用互聯網技術,設計學生身體機能反饋系統,將學生身體機能和生理狀態等數據通過無線傳感設備實時傳輸到電腦中,即時監測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身體的不良反應,反饋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以免血壓、脈搏、呼吸等身體機能出現異常,影響學生其他課程的學習,并對體育教學效果進行全面分析。一旦出現問題,教師應及時處理,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
通過對電腦技術的利用,模擬三維空間的真實世界,進而將觸覺、視覺和聽覺等感官模擬提供給使用者,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就是虛擬現實技術。這項技術已經成熟地運用在醫學、軍事和航空等領域。其特性就是具有極強的想象性、人機交互性和沉浸性。在教育教學中,這些特性的應用范圍逐漸拓展。例如,教師可利用虛擬現實系統進行投籃練習,將配套的手套和VR眼鏡分發給學生,讓他們在虛擬環境中完成投球的教學及練習任務。練習初期,籃球下落過程被分為幾個部分,便于學生掌握籃球的運動路線,進而對動作進行調整和優化。學生在掌握相關投籃技術之后,籃球的速度逐漸加快,直到達到真實的籃球速度為止。在虛擬投籃環境中,學生的感受與在操場打籃球時幾乎相同,但細致的感受和體驗要比現實生活中更好。體育活動的局限性比較大,天氣、環境和場地等限制都有可能對其造成影響。而這些問題都可以依靠虛擬現實技術解決。比如,登山、滑雪、攀巖等運動對現實環境要求比較高,部分學校無法提供相應的教學環境,教師就可以應用虛擬現實技術來開展教學活動。
在當前的信息化時代,各學科都在進行持續、深入的課程改革,廣泛應用在教學中的信息技術也得到了師生的一致好評。高中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有明顯區別。其更重視身體的訓練。世界處于變化之中,傳統的教學方法一定會影響教學效果,未來教學的趨勢就是對新技術的嘗試和引進。高中體育教師在進行傳統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信息技術的優勢,尋求更有效的解決教學重難點的方法,保證教學任務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