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 瀅
(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中心小學 廣東東莞 523000)
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為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契機,這不僅沖擊著傳統教學模式,而且改變著現如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信息化教學的價值上來看,其真正意義上提升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將知識性學習轉變為應用性與能力性學習。這種觀念上的轉變促進了現代化教育背景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對于他們的全面發展有著積極意義。
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的使用不僅能夠有效發揮其交互功能,而且實現了教師對學生思維的正確引導,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并提升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信息化教學的運用改變了口頭講解這一傳統教學方式。通過網絡平臺學生能夠將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傳達給教師與其他同學,從而實現全班范圍內的溝通與互動,有效活躍課堂學習氛圍。此外,信息化教學能夠實現即評即改,促進學生間的相互啟發,對于培養他們的初步思辨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為他們思維品質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信息化教學也稱為網絡教學,它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因此,通過網絡空間的學習能夠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熱情,一方面能夠提升課堂學習的效果,另一方面還能有效補充課外知識。網絡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對于拓寬他們的數學認知領域具有積極作用,有助于開闊他們的視野,活躍他們的思維,促使其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
從國外信息化教學實踐中我們認識到,信息化教學應注重觀念的創新。我國信息化學習平臺的構建與使用現狀,都要求教師結合現如今的教學趨勢,實現自身教學觀念的革新,通過搭建信息化教學平臺,有效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例如,教師在原有的信息化資源庫的基礎上可以不斷完善數學課堂內容,優化數學組織形式,突出“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理念。以“觀察物體”這節課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的形式為學生布置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將預習成果上傳到教學平臺上,教師遠程檢驗教學成果,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初步了解新知識,而且也為教師的教學設計提供了新的方向。教師針對學生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劃分教學重難點,這樣的教學思路也更具有針對性和科學性。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搭建,是小學數學教學方式變革的重要體現,真正實現數學知識的建構,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對于推動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具有積極作用。[1]
信息化條件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教師通過及時更新數學教育資源,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進行調查,必要的時候進行訪問,關注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過程。對學生學習進程的觀察是教學評價的重要依據,教師在提升教學評價科學性的同時,基于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對數學課程內容進行完善。例如,在學習“小數乘除”這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構建數學課程資源庫的形式,對學生的計算軌跡進行評價分析,運用多媒體教室的設施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2]
信息化條件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教師能夠充分利用多媒體平臺開展小組學習活動,促使學生進一步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進而完善自身的數學知識體系。例如,教師可以將章節內容作為整體教學。首先,教師在課前利用多媒體平臺讓學生根據章節主題尋找學習資源,小組間共同商討與本章節有關的內容;其次,教師在課上讓學生在多媒體平臺交流自己的預習成果,通過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分析、評價,總結出學生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并補充知識漏洞;最后,在課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討論活動,讓學生在多媒體平臺上完成作業并進行小組互評。這種教學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學的整體性與互動性,強化了課堂溝通,有效增強了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熱情。[3]
例如,在學習“圓”這節課時,教師可以采用幾何畫面,讓學生嘗試從多角度畫圓。這樣,一方面為學生構建了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另一方面還促使學生合作式探究,對于強化本節課教學效果具有積極意義。再如,在學習“統計與概率”這節課時,教師借助多媒體平臺演示在力度相同的條件下擲硬幣,讓各小組學生對硬幣的朝向結果進行推想,然后逐一進行驗證。在此過程中,教師能夠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形成合力共同突破學習難點,同時還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印象,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總之,在教育信息化進程不斷推進的今天,小學數學教師應加入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浪潮,致力于改善現有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在課堂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更加自由化、民主化的學習空間,最大化地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潛能,使其親身認識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這種信息化的數學教學思路,能夠實現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最終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目標,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積極推進數學學科教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