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靜
(甘肅省隴南市一中 甘肅隴南 742500)
我校于2010年開始與成都七中聯系,使用成都七中的網絡平臺,開始了我校的直播教學之路,也開始了“雙師”型教學,為我們山區的孩子插上了夢想的翅膀。
在直播教學中,教師身份就是最大的轉變。課堂上不止有我們隴南市一中的教師,還有正在直播的成都七中教師,這就是“雙師”。一堂課兩位教師,那么,課堂該以哪個教師為主呢?兩位教師的分工分別是什么呢?學生的思維該跟隨哪個教師走呢?課后作業和效果檢測又該以何為標準呢?一系列的問題困擾著每個初次接觸“雙師”教學的教師和學生。2019年9月,我有幸加入了直播教學這個大家庭,對于曾經的疑問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答案,在本文中和各位同仁分享一二。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作為教師而言,課堂上的40分鐘,也許就是課下的400分鐘。在備課環節中,“雙師”模式該怎么備課呢?教師首先要有自己對于文本的研讀,有傳統教學的教案。遠端的教師對文章的解讀和講授也許與直播教師是截然不同的。這個改變是巨大的、顛覆性的,可以說不同就此開始。基于此,我們要提前看看直播教師的課件,要對直播教師教學過程比較熟悉,并進行思考,要找到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我們以必修三的小說單元“祝福”這篇課文為例,來談談“雙師”的思想火花的碰撞。在對于“祝福”中的柳媽,這個人物分析時,直播教師和我對于她的勞動者身份是認同的。但是,她對祥林嫂的態度,讓我們在認知上產生了不同的看法。直播教師認為,柳媽對祥林嫂是沒有惡意的,代表了友善的規勸。而我看來,柳媽讓祥林嫂去捐門檻以及告訴她死后的事情,是故意為之、非善意的。這樣的備課相較于以往的單打獨斗是思辨性的、高效的。在此過程中,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各自保留意見,這樣矛盾的觀點在傳遞給學生的同時,也讓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去探索柳媽這個人物。好奇心永遠是學習的動力。這種探索對學生學習思維何嘗不是一次最好的鍛煉。
“雙師”徹底地改變了傳統教學的備課模式。在熟悉直播教師授課思路的基礎上,我有自己對這篇課文的認知和對相同問題的不同看法。這有助于更全面、立體地深入課本,于學生、于教師都有益[1]。這是一個多元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辨的時代。網絡授課為“雙師”教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臺下的十年功已是如此不同,現在來看看教學的重要環節——課堂。“雙師”如何駕馭課堂,幫助學生學習。遠程直播教學的課堂,是以直播教師為主,遠端教師為輔的課堂。直播教師的講授固然重要,但教育說到底是人和人的交流。直播教師和學生畢竟隔著遙遠的距離,有著無法跨越的疏離感。這個時候遠端教師的作用就會凸顯出來。一名遠端教師必須這樣才能更好地融入課堂。
遠端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效率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教材、“吃透”教材,有自己的見解。這樣才能設計出合適的教學案例,完成教學任務。
要想“雙師”教學有成效,我們就需要遠端教師熟悉直播教師的課程安排,并針對此課程設計出自己的教學案例,和直播教師做到相輔相成,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
要想在直播教學中有成效,最重要的是直播教師要熟悉自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且要了解不同層次的學生,針對各個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任務,讓各層次的學生都會有所提高。
在以上三個熟悉的基礎上,我們要不斷探索的就是課堂遠端教師的引導性。以文言文的教學為例,文言文是高中語文學習的難點,在教師講授和學生學習方面都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在講授的時候往往不好把握基本知識和行文思路之間側重點的問題。而對于學生而,言文言基礎知識也是一個比較難突破的點。基于這些問題,我們來看看“雙師”教學在這方面的優勢,首先,遠端教師可以在課前引導學生自主研讀文言文,對本課的基本文言知識做到先了解。其次,在課堂的學習上,在直播教師涉及文言基本知識的時候,遠端教師可以將重要的知識點以板書的形式寫在白板上,將知識點重復強調。這樣的學習效果就很高效。就文言課文思想內涵而言,學生不僅僅要感受直播教師所講的,還要和遠端教師及同學交流心得。這對學生的思考能力也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課后的學習才是學生真正消化、內化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更好地布置作業上[2]。直播教師會按所講授的課業來布置作業,而遠端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按需布置,做到有的放矢。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極具挑戰的時代。教育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改變舊有的觀點,著眼于未來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雙師”直播教學確實為一次成功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