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波
摘? ?要: 雷鋒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全黨深入學習雷鋒精神。基于高校基層黨建實際,研究雷鋒精神和高校基層黨建結合的具體模式,建立起雷鋒精神和高校基層黨建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的長效機制,推動高校基層黨建深入發展。
關鍵詞: 雷鋒精神? ?高校基層黨建? ?結合模式
目前,國內高校已有雷鋒精神內涵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個別研究視角關注了雷鋒精神與高校基層黨建的關系,但絕大多數都停留在黨員黨性提升或者黨員奉獻精神的層面上。如《教育現代化》2018年第11期劉小語撰寫的《淺論雷鋒精神對當代高校基層黨建的實效性作用》,《科技創新導報》2009年第6期張瑜撰寫的《雷鋒精神與地方高校黨員奉獻精神的培育研究》,《中國市場》2016年第14期宋煥斌等撰寫的《用雷鋒精神加強黨員干部“四種”精神的培養研究》,《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月刊》2005年第11期陳玉娟撰寫的《以雷鋒精神為育人之魂? ?大力加強黨建工作》等。
目前的研究關注重點還停留在對雷鋒精神內涵的解讀或者雷鋒精神與高校基層黨建單項工作的聯系上,還沒有出現對雷鋒精神和高校基層黨建結合模式的系統研究。本文基于高校基層黨建面臨的主要問題,深度挖掘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系統分析雷鋒精神與高校基層黨建結合模式,建立起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長效機制,以雷鋒精神促進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深度開展。
一、高校基層黨建學習雷鋒精神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高校基層黨建在黨中央的英明決策下,在高校黨委的領導下,有了長足規范的發展。但一些學校在基層黨建和學習雷鋒精神的結合上存在一定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習雷鋒精神在高校基層黨建中積極作用的發揮。要想更好地將學習雷鋒精神和高校基層黨建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學習雷鋒精神在高校基層黨建中的積極作用,必須面對并積極地解決這些問題。
(一)基層黨建制度層面、架構層面運行良好,但將學習雷鋒精神和基層黨建結合的自覺性不強。
黨中央重視高校基層黨建,“從嚴治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推進基層黨支部規范化建設年,制度層面、架構層面運行良好。從基層黨員角度來看,積極參與各項活動,但將高校基層黨建和學習雷鋒精神結合起來的自覺性不強,還處在黨建是黨建、學習雷鋒是學習雷鋒的狀態,將二者割裂,或者說是疏離,認為二者是獨立的,沒有自覺地思考應該將高校基層黨建和學習雷鋒精神結合起來,思考如何更好地將二者結合。這種情況不利于有效地將高校基層黨建和學習雷鋒精神結合,不利于充分發揮學習雷鋒精神在高校基層黨建中的積極作用。
(二)一些黨員干部對學習雷鋒精神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意識不強,動力不足。
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全黨開展深入學習雷鋒精神,但黨員干部對學習雷鋒精神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學習意識不強,學習動力不足。這種情況會導致對學習雷鋒精神的宣傳力度不夠,影響學習雷鋒精神的效果。黨員干部對學習雷鋒精神重視不夠,無法帶動廣大普通黨員形成學習雷鋒的熱潮,無法把學習雷鋒精神真正地和狠抓高校基層黨建結合起來。
(三)一些黨員對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理解不深。
雷鋒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一些黨員同志對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理解不深,對雷鋒精神的理解還停留在以往“學雷鋒、做好事”的簡單層面上。從黨員同志對雷鋒精神的理解上,可以看出挖掘新時期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很有必要。只有這樣,才能讓雷鋒精神歷久彌新,煥發青春,推動黨員在基層黨建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一些黨員對學習雷鋒精神的長效性重視不夠。
學習雷鋒精神不是一時一地的活動,是必須長期堅持的長效行為。我們應該把雷鋒精神內化到高校基層黨建的日常工作中,內化到每個教師黨員日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內化到每個學生黨員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雷鋒精神在高校基層黨建中的作用。學習雷鋒精神不是一陣風,也不能是一陣風,必須形成長效機制。
(五)雷鋒精神和高校基層黨建結合不緊密。
雷鋒精神和高校基層黨建結合模式不明晰,結合不緊密。這種認識層面的問題,是整個問題的關鍵。只有認識上去了,才能付諸行動,才能真正把雷鋒精神和高校基層黨建緊密結合,才能探究將二者結合的有效途徑。
以上高校基層黨建中學習雷鋒精神存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歸納原因,主要是沒有找到將雷鋒精神和高校基層黨建有效結合的模式途徑。應該深入研究雷鋒精神與高校基層黨建結合的有效模式,將學習雷鋒精神和深入開展高校基層黨建結合起來,以雷鋒精神促進高校基層黨建的深入開展,以高校基層黨建的深入開展帶動學習雷鋒精神的深化,使二者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二、雷鋒精神和高校基層黨建結合模式
(一)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的深度挖掘。
要想將高校基層黨建和學習雷鋒精神有效結合,必須主動挖掘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只有這樣,才能讓雷鋒精神與時俱進,在高校基層黨建中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們必須立足于雷鋒精神的精神內涵,深入挖掘新時代背景下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尤其是與高校基層黨建相關聯、相契合的精神內涵的挖掘,為雷鋒精神和高校基層黨建的結合模式找到理論依據。
雷鋒精神的核心內涵是“為人民服務”,這是雷鋒同志一直踐行的行為宗旨,也是共產黨人的根本宗旨。我們從嚴治黨,狠抓黨建,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就是要讓所有的黨員同志牢記我們黨的根本宗旨,牢記“為人民服務”。“初心”是什么,就是為人民服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要“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是和雷鋒精神的內涵高度契合、高度統一的。雷鋒精神永遠不會過時,是應該一直堅持,并和黨建有效結合的寶貴精神財富。
高校基層黨建和學習雷鋒精神是辯證統一的,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相互聯系,是一個高度結合的整體。將高校基層黨建和學習雷鋒精神有效結合,不僅以學習雷鋒精神促進高校基層黨建的深入開展,更在高校基層黨建的開展中,使學習雷鋒精神更加常態化,有效改變以往學習雷鋒精神短期化、形式化的傾向,讓雷鋒精神內化為每個黨員同志的行為準則,讓雷鋒精神深入高校黨建工作中,深刻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
(二)雷鋒精神和高校基層黨建結合模式。
1.把雷鋒精神納入高校基層黨建的內容框架
我們必須把雷鋒精神納入高校基層黨建的內容框架之中,讓學習雷鋒精神成為黨建的一個基本內容。必須高屋建瓴,上升到一定高度,才能引起重視,從根本上將雷鋒精神和高校基層黨建結合起來。實際上,將學習雷鋒精神納入高校基層黨建工作中,不單單使黨建內容更充實和豐富,更是黨建工作制度化建設的組成部分。只有這樣,才能讓廣大黨員群眾認識到學習雷鋒精神的重要性,實現學習雷鋒精神的長效性和常態化,更加有效地將高校基層黨建和雷鋒精神結合起來。
2.用雷鋒精神引領高校基層黨建
雷鋒精神是黨性的具體體現,我們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一切工作的基點都是圍繞“為人民服務”展開的,加強高校基層黨建必須圍繞“為人民服務”展開。以雷鋒精神引領高校基層黨建,能夠更好地激發黨員干部、普通黨員及群眾學習雷鋒精神的熱情,在高校基層黨建中講黨性、講原則、講奉獻,切實推進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深入開展。我們要讓學習雷鋒精神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有效融合,深刻踐行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更好地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
3.把學習雷鋒精神和整治“四風”問題結合起來
把學習雷鋒精神和整治“四風”問題結合起來,從思想認識和工作踐行中根除“四風”。“四風”問題,偏離了為人民服務的基點。雷鋒精神的內涵中,諸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正是我們整治“四風”問題的有力根據。將學習雷鋒精神和整治“四風”問題結合起來,可以從思想根源上杜絕“四風”問題的發生。
學習雷鋒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緊密聯系群眾,依靠群眾,一方面提高黨性,強化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另一方面,時刻提醒黨員干部不要忘了黨的宗旨,不要脫離群眾,在具體工作中杜絕“四風”問題的發生。
4.把學習雷鋒精神和黨員“講奉獻”結合起來
雷鋒精神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把學習雷鋒精神和黨員“講奉獻”結合起來,調動黨員同志參與高校基層黨建的積極性,激發黨員同志為群眾奉獻的主動性。每個黨員同志都應該學習雷鋒精神,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用雷鋒精神指導黨員“講奉獻”活動,能夠更好地發揚黨員的奉獻精神,拉近黨群、干群關系,將“講奉獻”活動做實做細。同時,在“講奉獻”活動中,可以不斷強化黨員同志主動學習雷鋒精神的意識。
5.把學習雷鋒精神和高校學生黨建結合起來
高校基層黨建有著鮮明的特點,因為高校基層黨建不僅面對教職工黨員,更面對廣大的學生黨員。當代中國大學生是祖國的棟梁,是高校基層黨建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學生黨建工作,為祖國培養合格的接班人、建設者,是高校基層黨建的核心任務之一。雷鋒精神是當代大學生人生成長的寶貴精神財富,把學習雷鋒精神和高校學生黨建結合起來,用雷鋒精神加強學生黨員和普通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當下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將學習雷鋒精神和高校學生黨建結合起來,讓學生黨員帶動廣大學生,懷揣“為人民服務”的理想,投入學習和將來的工作中,建設祖國,為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做出貢獻。
(三)雷鋒精神和高校基層黨建結合模式的效果監測與評價。
構建起雷鋒精神和高校基層黨建的結合模式后,要對其效果進行檢測和評價,動態地調整。
綜上所述,基于高校基層黨建面臨的主要問題,深度挖掘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系統分析雷鋒精神與高校基層黨建結合模式,建立起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長效機制,以雷鋒精神促進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深度開展,以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實踐促進新時代學習雷鋒精神活動的長效開展。
參考文獻:
[1]劉小語.淺論雷鋒精神對當代高校基層黨建的實效性作用[J].教育現代化,2018(11).
[2]張瑜.雷鋒精神與地方高校黨員奉獻精神的培育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09(06).
[3]宋煥斌.用雷鋒精神加強黨員干部“四種”精神的培養研究[J].中國市場,2016(14).
2018年度沈陽工程學院黨建研究課題(DJKTX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