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月明
【摘要】興趣是學習的最有效動力,如何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數學教師面臨的問題之一,也是成功教學的關鍵.筆者針對農村初中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現狀,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策略的制訂,力圖通過建立民主、健康、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采用新穎多樣的現代化教學方法等來培養農村初中生數學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農村學生;數學;興趣
一、引 言
興趣是培養學習動機和創新思維的驅動力之一,托爾斯泰說過:“必修課不是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是.”初中數學既抽象又形象,既枯燥乏味,又隨處可見,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解決此弊病的方法在于讓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自主學習、趣味學習至關重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到的“體現數學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即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能否使初中生對數學學習感興趣,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沒有興趣的學習終究是無法長久的.
二、對鄉村地區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現狀的分析
筆者對我校初中七、八年級全體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發現:認為數學很重要的學生占70%以上,他們認為數學知識能夠被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但令人遺憾的是,只有不到一半的學生對數學學習感興趣.這次調查顯示,初中學生,特別是農村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總體偏低.筆者通過訪談進一步了解到,主要有以下原因:①基礎較差,對數學有畏難心理;②認為數學枯燥無味;③認為數學沒有用,生活中(除簡單加減法外)用到數學的情況不多.
三、對新課改下鄉村地區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方案
(一)正視學生的實際現實
農村學校稀少,且大多偏僻,而且學校中的學生大多來自偏遠地區,留守兒童占絕大部分,這些孩子中許多從小就不在父母身邊,大多被寄養在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家,或是親戚家,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其缺乏學習的熱情;再加上長輩的溺愛,自理能力幾乎為零.這也導致了他們學習的能力低下;再者學校的教育水平也無法和現代接軌.因此,教師必須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學習基礎制訂和實施有效的、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二)樹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
筆者調查發現,883%的農村初中生認為,幽默風趣的教師和民主、健康、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的主要因素.
1.大膽賞識,培養學習勇氣
教師應該堅信 “所有的學生都能學好數學”,并積極鼓勵學生發表意見,包容學生犯錯,讓學生在教師的信任和關懷中獲得勇氣,并轉化為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2.以身作則,培養學習信心
教師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對學生具有微妙的影響,教師的敬業心和責任心會吸引學生.教師要以身作則,激發學生積極勤奮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教師可以對個別學生進行單獨輔導,幫助他們點燃學習的信心,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3.巧用教師的人格魅力
親其師則信其道.學生發展程度的高低,取決于教師的個性、人品、行為、風度以及幽默感.如果教師能夠時刻關注學生的發展狀況、學習情況,學生自然而然就會對教師產生敬愛之情,無疑也會愛上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教與學是通過語言的溝通來完成的,教師的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是一個鼓勵的眼神,都會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進而愛上這門課程.
(三)采用新穎多樣的現代化教學方法
對于農村學生,教師要多利用電子白板等多媒體設備及多媒體學習資源,為學生演示多種圖形變換過程等教學內容,讓學生身臨其境,讓學生在趣味學習的同時,不知不覺中地吸收知識.
1.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以此引導學生熱愛數學
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需要,將現實生活融入教學,創設出引人入勝的趣味課堂,讓學生自愿學習、自愿探索.課前,教師應對教學環節進行精心安排,如在課堂內容中加入趣味環節,使學生能夠樂聽、樂寫、樂做,把學生對學習的抵觸情緒轉化為對學習的無盡興趣.教師可以將本堂課的任務投影到白板上,同時增加與學生的互動環節,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鼓勵,讓他們爭相回答問題,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多代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人類是會對事物產生刻板印象的,而這一刻板印象很大程度取決于人類對其的第一印象,正所謂先聲奪人.教師在開課伊始就要讓學生對這門課產生興趣,而不是被它嚇退,這不僅對學生初中階段的學習有幫助,甚至會讓他們受益終身.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講清數理,還要把抽象的數字真正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讓學生們不再懼怕數學,讓學生們自愿學習數學,主動學習數學,進而形成良性循環.
例:古希臘的大數學家丟番圖的墓碑上記載著:“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再活了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胡須爬滿了他的臉頰;他結婚,又度過了一生七分之一的生命;再過五年,他有了兒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兒子只活了他父親全部年齡的一半;他的兒子去世后,他在極度悲傷中度過了四年,也與世長辭了.”
問題:你知道丟番圖不同時期的年齡和他兒子去世時的年齡嗎?
分析:通過創設這樣的情境,讓學生計算生活中的“年齡”,并且發現丟番圖的年齡可以被2,6,7和12整除.因此,這樣的數有84,168,252,…最后,驗證了丟番圖的年齡為84歲.
2.引起認知沖突,提升學生注意力
認知沖突是學生基于他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經驗論斷與他們在科學世界中要學習的知識之間的偏差.例如,“圓的定義”這一課的內容,可以印證在現實生活中的圓形物體上.學生在小學時也學習了很多有關圓的知識,對圓有了一些了解,此時讓他們“掌握所謂的圓”很難.然而,在這個時候,教師如果提問:“輪子為什么是圓形的?同學們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則會引起學生強烈的認知沖突,將會得到滿意的結果.
3.創設與生活相關的情境
學生很難將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時,教師就要引導,為學生講述、引證、說明數學絕不是紙上談兵,它是有現實意義的,進而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例如,當談到概率時,筆者帶了一個非常精致的小禮盒.“這是一個裝有神秘禮物的小禮盒,同學們猜猜我為什么要帶這個禮盒?”有的同學說是生日禮物,有的同學說是結婚紀念日禮物.“都不對.今天是我的幸運日.十四年前,我花了2元錢買了一張彩票,結果中獎了,這就是當時的獎品.”通過彩票這個小事件,筆者巧妙地滲透了隨機性和概率的概念.
4.組建合作交流小組,發揮學優生的幫扶引領作用
如何能讓學生沉浸于數學學習之中?試想一下,如果學生認為自己是在學習一門自己此生都不會用到的學科,又怎會真正樂于學習它呢?為了讓學生喜歡上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諸如知識競賽等加分形式的分組比賽,讓學生不再盲目地接受知識,而是要作為一個集體的一分子,負起屬于自己的責任,以此產生一個學習的目標,利用學生達成目標后的喜悅感,降低學生對數學的抵觸情緒,讓數學學習不僅僅停留在“學”的階段.
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分組,給每個小組布置數學閱讀任務,并讓他們展開小組交流,各抒己見,最后上臺展示.通過學優生的幫扶和引領,讓平時不喜歡發表觀點的學生逐步融入小組學習中,敢于表現自己,讓一節課的氣氛真正動起來、活起來.
(四)讓學生自主做難題,體會攻克難關的樂趣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不僅自身學習水平要過硬,還要對本學科的知識了如指掌,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同時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做學生的引路人.真正高效且受歡迎的學習形式應該是“在學中玩,在玩中學”,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在學習中積極引導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敢于學數學、樂于學數學,體會到解開一道困擾許久的難題時的喜悅心情,從而享受數學,發展數學.教師對于不同的學生要結合學生的個人水平制訂不同的教學策略.因材施教、一生一策的重點在于換位思考,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
1.教師提問要有層次性
要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最重要的莫過于避免挫敗感、多經歷成功.在課堂上,每個學生都有其擅長的領域,教師要讓所有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讓學生積累成功的經驗,進而愛上數學學科.為此,對于課堂問題的設計,就不能一概而論,而是要從易到難、由淺至深,簡單題留給學困生,難題就讓學優生來解決.同時,如果學生回答正確,教師要不吝贊揚;回答錯誤,教師也要正確引導其得出正確答案,并加以鼓勵.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展現自己,進而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形成良性發展.
2.給每一名學生制訂學習計劃
網絡游戲吸引人的秘訣在于,設置了一個又一個任務,讓人們不斷感受到任務完成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快感.在課堂上,筆者時常要求學生給自己制訂日計劃、周計劃、月計劃.因為學生的學習程度不同、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所以每個人學習的方式也不盡相同.由此可見,由學生根據自身情況給自己制訂學習計劃,不斷完成計劃,不斷沉浸在成功的快感之中,就會不斷刺激學生產生學習樂趣,形成良性循環.同時,會朝著下一個更高的目標前進.
經過多年實踐,筆者認為學生在學習時最好是制訂兩層任務:首先是與自己的上一次成績做對比,要不斷自我進步;其次是與同班同學做對比,找一個成績高于自己的同學,換言之,要給自己一個可以超越的目標、前進的方向.在測試結束后,可以舉行小型的學習經驗交流會,讓學生交流學習經驗,總結出學習方法,并制訂新的任務.
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在教師對學生的教導之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它能夠引領學生自主學習、自發探究,起到勤能補拙的效果.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這一點是無法改變的,所以非智力因素就顯得尤為重要.
綜上所述,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使他們主動參與課堂的學習中,不斷激發他們的數學學習潛能,從長遠角度看這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錄林.淺談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J].成功(教育),2012(008):160.
[2]劉劍.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5(006):142.
[3]陳合友.淺談農村初中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科學咨詢,2013(45):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