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向好向快發展,提高現代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必須對會計核算工作進行系統、有效的管理,快速整合各方面財務信息與數據,進一步提高對商業資源的利用效率與發展經營決策的正確性,使會計核算發揮應有的規范企業日常生產活動的特殊作用,使管理者能夠有序調節資金流動方向,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強化企業管理能力與抗風險能力,為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打下良好制度基礎。本文主要分析了會計核算的內涵與重要作用,并指明了目前我國企業會計核算體系內部存在的諸多漏洞與問題,列舉了合理運用會計核算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可行措施。
關鍵詞:會計核算;企業管理;應用路徑研究
前言:會計核算是企業管理者獲取市場信息、評估企業真實經營狀態的重要手段,具備較為廣泛的應用范圍,具備指導企業中長期發展方向的特殊作用,高效、精確的會計核算工作不僅要依賴財務審計部門對財報信息的處理,還應需要企業內部其他機構與部門的協助,將多個獨立的數據管理系統連接在一起,構建一致的數據格式標準與處理流程,保證財務報表中的各項數據與企業的實際收支情況相同,在構建統一的會計核算標準與信息共享網絡后管理人員應當使用較為合理的會計方法,準確、快捷地處理會計檔案以及與企業經濟活動有關的信息數據,幫助企業管理者有效應對市場經濟波動所帶來的財務風險,實現進一步的發展。
一、會計核算的基本特點與應用價值研究
會計核算是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為保證企業在經濟新常態時期的高效運作與健康發展,有效提高企業內部各部門貫徹落實成本控制要求的力度,財會部門負責人應當主動改進會計核算的具體工作模式,隨著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逐次開展不斷為其增添全新的工作內容,合理發揮會計核算工作的固有職能,進一步提升財務信息核算處理活動的實效性與精確性,提高企業資金流轉速度。企業的各類經濟活動如產品生產、倉儲運輸、原料采購等時常會涉及到大額資金的周轉,此類經營活動會產生大量有待處理的財務信息,會計核算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記錄企業日常經濟活動所產生的各項數據,通過將數據妥善整合、加工為財務報表清晰地展現企業在某一階段的資金流出與流入情況,讓企業高層管理者能夠通過審閱財務部門所提交的報表了解到企業的實際營收狀況,并以此為基礎全面調整下一階段的發展規劃與管理模式。
企業管理者為保證自身決策與遠期規劃的正確性與合理性,就必須依賴于財務審計部門的會計核算工作,在了解到企業的收支狀況后盡可能地削減支出與生產成本,通過分析市場信息發現能夠增加資金收入的經營項目,購進有使用價值的高品質原材料與先進技術設備,擴大企業的業務范圍,促進資金的高速流轉,實現良性循環與可持續發展,保證收支平衡與企業經營策略的正確性。高質量的會計核算工作能夠幫助企業管理者進行科學、有效的成本計算,大大降低我國現代企業在生產、銷售等不同環節的經營成本,企業因此可將可用的盈余資金與多余資源投入到新技術、新產品的設計、開發工作之中,企業的技術水平與經營能力必然有所提升。現代企業管理者通過有效控制經濟項目的運作成本,可提高產品與服務的性價比以及市場競爭力,高水平的現代化會計核算有助于科學分配企業經營收益,企業高層管理者可通過會計核算工作精準地評估企業內部各部門的盈利能力與對資源的消耗量,并對企業現有的制度架構做出結構性調整,逐步提高資源分配合理性,保證企業能夠獲得更大的階段性經濟效益。
二、目前我國企業會計核算工作的缺陷與不足分析
1.未能建立全面完善的管理機制
多數現代企業內部的會計管理制度缺乏健全、完善的系統架構,未能根據企業所面臨的外部行業環境與自身情況進行逐步調整,具體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內容較為混亂復雜,財務部門負責人未能根據會計核算工作的實際業務為不同崗位上的工作人員劃定具體權責范圍,具體業務的處理流程缺乏有序性,未能意識到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基礎與關鍵在于會計核算,難以使會計核算工作發揮獨特的促進作用。部分財務部門管理者錯誤地認為會計核算工作的主要內容僅僅是記錄財報數據與整理賬目,意識不到根據會計核算工作評估企業階段性經濟活動實際成效的必要性,無法進一步深化、拓展企業內部會計核算工作的基本職能與業務處理范圍,不利于企業不同階段經營決策的制定與修正,難以發揮協助完善相關層面管理活動的基本作用。
2.核算人員專業素質較差
目前我國現代企業未能集中力量組建高素質的會計核算隊伍,財會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水平普遍較低,難以有效處理高難度的業務,無法保證會計核算工作的實際質量與準確性,不愿意與其他部門的員工進行合作,對企業現有管理制度與紀律規范缺乏了解,容易發生違規操作、誤記漏記等問題。低水平的會計核算工作必然拉低企業的資金管理能力,人為地延長資金回籠周期,影響企業在下一階段的正常經營運作,使高層管理者無法基于財務報表中的各項信息對資金流動方向做出規劃,容易發生決策錯誤、資源分配不均衡等難以解決的問題,影響企業的健康運作與穩健發展。會計核算人員的工作能力不足,不具備較高水平的專業素養與職業道德,不能對現有的會計核算機制與業務處理模式做出調整與優化,難以順應時代潮流選擇使用更有效的工作方法,企業的發展進步因此受到限制。負責會計核算工作的會計人員對新技術、新理念缺乏接納能力,不愿意主動學習高技術含量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難以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個人知識結構,間接地造成了會計數據核算方法嚴重落后,無法保證財務數據計算的速度與正確性。
3.未能頒行統一的業務處理標準
企業內部財務審計機構未能建立與財務制度相匹配的會計核算工作標準與業務處理規范,導致企業在賬目記錄、財報信息處理等不同環節出現了嚴重問題,部分財務人員因沒有可參照的工作標準而自行處理賬目,未能嚴格遵守行業規則與法律規范,財務數據的正確性、實效性、全面性容易受到基層工作人員個人主觀判斷的影響,造成會計核算工作的客觀性不足,導致會計核算工作難以滿足現代企業對正確財報信息的獨特需求,會計核算工作標準缺乏清晰性與準確性,內容范圍較為狹窄,無法為企業管理層提供有價值的準確參考信息,難以根據企業的具體收支情況編制具體的會計科目,財務部門未能制定標準化的財務賬目編制方法,導致內部賬目審核工作效果受到影響,財務人員無法發揮個人工作職能,不同對象、不同類型的經濟活動所使用的賬目編制方法各不相同,使得會計核算工作所得出的企業營收信息缺乏專業性與可信度。部分財務管理人員對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與運作機制缺乏了解與認識,難以對企業在某一領域的經濟活動狀況進行精確、全面的分析,造成建立的財務賬目與各項經營活動的具體情況并不貼合,會計數據嚴重失真,脫離現實的財報數據容易影響企業管理決策的有效性。
三、合理運用會計核算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可行措施研究
1.構建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
財會部門負責人應當詳細明確地劃分各級崗位的具體工作職能與權限,將缺乏內在關聯性的各項工作分給不同崗位上的財會人員處理,以此提高機構分工的專業性與合理性,設置專職處理企業財務數據核算工作的崗位,進一步完善現有的企業內控制度與財務管理體系,使不同部門的工作人員形成互相協助、互相制衡的關系,間接性地強化企業對會計核算工作的監管能力。必須制定嚴格、統一的數據處理標準與原始憑證核驗制度,避免發生賬目填寫方式不規范、財報數據失真等特殊問題,保證財會人員按照企業內部管理規則建賬與記賬,并制定配套的賬目數據公開制度,定期向有一定權限的企業員工公開記錄企業階段性營收情況的財報信息,通過明確財務人員的具體職責與權限,保證在發生各類問題時能夠找到導致錯誤的第一責任人。通過構建完善、全面的管理制度,能夠提高監管效能,保證會計核算實際執行方式的規范性與有序性,企業管理者能夠通過這一管理制度對影響會計核算工作正確性的外部環境因素進行調控,調動財會部門員工參與會計核算的積極性,有效促進會計核算方法與財務信息處理思路的創新與優化,使企業內部的不同部門采用相同的標準化管理方式,達成相互促進、相互幫助的多元化發展格局,實現共同發展。
2.重組會計核算團隊
企業管理者應當對從事會計核算工作的財會人員的個人素質提出嚴格要求,實施考核上崗制度,定期核查有關工作人員的業務完成情況與數據處理效率,并利用行業資源組織大規模集訓,提升部分財會從業者的工作能力,使之盡快掌握高層次的財會技能與信息設備操作技巧,保證會計核算團隊的專業素養與工作能力能夠達到行業主流用人標準,企業還應面向社會其他行業高薪聘用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專業人才與團隊,利用其豐富的工作經驗與職業素養對會計核算工作的運作模式與業務內容作出全面調整,使原有的財會工作者能夠在培訓中不斷學習最新的專業技能與會計知識,以此促進現代企業會計核算工作的進步與發展。
企業必須逐步強化管理力度,構建完善的監管機制,保證會計核算人員能夠按照管理者所制定的工作流程處理日常業務,為會計核算工作的實施創造良好、穩定的外部環境條件。企業管理者應當修改會計核算崗位的用人標準,要求從事此類工作的財會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信息搜集與加工能力,并擁有優異的心理素質與較高的道德素養水平,能夠在工作中幫助企業發現潛在的經營風險,并發揮個人所具備的理解力與數據挖掘能力,找出各種經濟項目中影響資金正常周轉的負面因素并加以處理。企業應當面向市場主動聘用高素質的專業會計人才,并在企業內部確立末位淘汰機制,辭退專業素質較低、工作能力較差的財會人員,在缺乏可用的專業人才時可與專業會計隊伍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通過調整工作環境、提高福利待遇吸引人才進入企業。
3.制定統一的業務處理標準
為構建健全、完善的會計核算制度,企業財務部門應當主動與其他部門攜手建立具備可行性的業務處理標準與會計政策,在遵循國家所制定的各項行業管理法規的基礎上結合企業的外部市場環境與實際經營能力設計統一的財務賬目編制標準,財會人員應當及時處理最新的財務數據與信息,在層次性的會計核算制度體系下按照既定規范制作不同階段的營收賬目。為實現會計核算工作的基本職能,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應當制定較為合理的信息審計加工方法與計量標準,并設立可隨時根據具體情況作出靈活調整的財務憑證認證制度,保證會計核算能夠反映企業某一階段經濟活動的收益變化,使會計核算工作獲得來自整個財務管理體系的支持。財務部門管理者必須確認會計政策符合企業的收支現狀,探索適用于不同規模、不同性質的企業的會計管理規范與準則,保證管理規則與業務處理程序的科學化、標準化、合理化,讓企業內部不同崗位上的工作人員都能了解到關鍵性的會計工作常識與相關法律監管規則,使所有財會人員都能依法處理財務信息,監管部門應當通過強化監管力度避免財會人員將自身消費記錄為企業經濟項目支出,監督財會人員處理每日新增的財務信息并將其錄入賬目之中,提高財報數據的可信度與完整性。
企業財務管理部門還應調整財報檔案的管理模式,根據數據資料的基本性質、涉及業務類型、內容重要性等進行精確地分類與妥善保存,為其設置具備一定針對性的管理規范,提高會計檔案管理的基本效能,保證企業管理者能夠充分掌握并有效運用與企業運作密切相關的各類數據資源,企業還可在大數據技術設備的幫助下提煉會計檔案中的可利用數據資源,使之發揮潛藏的信息價值,進而修補財務管理制度中的潛在漏洞,有效預測與防控不同類型的財務風險。
4.革新會計核算工作方式,引入電算化技術
我國現代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特定情況與市場發展趨勢對外引進高技術含量的先進電算化硬件設備與軟件系統,滿足新常態經濟對企業會計管理的要求,逐步更新配套的會計核算工作方式與指導思想,合理運用企業所購置的電算化設備,普及電算化技巧與設備操作知識,保證不同層級的企業員工都能理解革新財務信息處理方式、使用電算化系統的必要性。企業管理者應當組織主要針對財會人員隊伍的電算化技能訓練,提高企業現有財會隊伍的電算化設備操作水平,建立與企業發展情況相匹配的電算化會計核算系統,提高財務部門處理企業財務信息的專業性與速度,提升財會人員的業務處理能力。
5.建立嚴密的監管制度
由于企業經營業務范圍的不斷擴展與市場環境的變化,出現了傳統監管制度無法處理的全新問題,為保證會計核算工作的實效性,企業管理者應當著手構建完善、嚴密的監管體系,定期對財務部門所編制的賬目進行核查與系統性審計,并根據會計核算的主要內容與企業自身的營收狀況制定較為合理的監管制度,保證資金運轉與經濟項目實施在不同環節的流程能夠受到持續不斷的監督與管理,防止各級財務人員以權謀私、擅自挪用企業資金,保證有關部門能夠按照既定規則處理不同類型的財務信息。監管部門不僅應當審計財報信息的正確性與賬目的完整性,還應全面統計企業所擁有的無形資產,通過核對發現賬目上的信息與企業實際資產數量二者之間的差異,以此保證企業資產的安全性與資金的合理使用,并對企業內部的重要管理活動與市場經營活動進行監督與管理,保證企業能夠用較少的成本獲得更多的產出與經濟收益,在經營項目收尾后對階段性經營利潤的分配進行嚴格監督,保證企業管理層依法上繳稅金并按照合同分配經濟收益。
監管人員應當核查會計檔案與企業賬目的編制方式是否符合國家所頒行的行業規定,并核驗檢查企業內部各部門所存儲的會計資料是否完整,并定期檢查財務部門是否為企業日常經濟事務及時辦理相應的會計手續與財務憑證。監管部門還應逐步加強對財會人員個人職業道德的核查、監管力度,幫助從事會計核算工作的財會人員提高職業道德素養,使之發揮主觀能動性與積極性,監管部門可考查財務部門各級主管的組織能力、數據處理能力、理論素養水平等各方面素養,引導其積累工作經驗。
6.構建立體化風險防控體系
為避免企業的日常管理經營活動受到市場環境中不確定因素的干擾與影響,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與階段性決策的正確性,財務部門管理者應當針對財務系統內部可能出現的預算編制失衡、計算偏差等問題制定相應的防控手段與管理措施,避免會計核算工作偏離正常的軌道。為及時發現企業會計核算工作體制中的潛在漏洞,彌補管理人員個人失誤造成的意外經濟損失,管理者應當面向市場積極引入大數據技術與云存儲技術等信息科技,以先進的信息技術為基礎構建會計核算風險檢測機制,促進涉及財務工作的各個部門的信息網絡走向一體化,去除財務管理模式的固有邊界,使財務管理部門能夠高效率地實時處理與企業日常運作密切相關的所有數據與市場信息,并利用數據挖掘技術與云計算技術整理海量信息,探明數據資源中隱藏的關鍵性信息,進而提高風險防控機制的實際運行效率,為下一階段的財務風險防控工作指明方向。財務部門管理者可依據清晰明確的量化風險指標預測市場的發展趨勢,準確判明目前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與經濟活動收益率,財務風險防控機制能夠隨著信息科技的不斷革新升級而進行調整,使企業的會計核算工作發揮幫助管理者規避經濟風險的特殊作用,保證企業內部管控效果。
四、結論
高水平的會計核算能夠顯著強化現代企業的競爭力與經營能力,可幫助管理者還原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全貌,幫助企業發現拓展自身業務范圍的發展空間,服務于遠期決策與發展規劃的制定,發現企業運作模式潛在的問題與風險。為合理應用會計核算促進企業健康發展,企業高層管理者必須逐步完善企業現存的內控機制,及時發現目前企業會計核算體系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與管理漏洞,避免因會計核算工作發生錯誤而影響企業的日常管理工作,管理人員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企業內部所有部門都必須遵循的財務信息管理制度,確立可量化評估的成本管控目標與具體核算任務,并適當加強對會計核算人員的監管,使負責會計核算的財務人員按照國家所頒行的相關法律與行業準則記錄并處理財務信息,并對其進行精確、有效的分類管理,提高會計核算工作的規范性與科學性。
參考文獻:
[1]李繼忠.如何規范會計核算,充分發揮會計工作在企業管理中的職能作用[J].會計師,2016(01):64-65.
[2]羅聯布,張華鋒.中小企業管理會計運用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則、路徑[J].商業會計,2016(14):27-29.
[3]王博宇.中小企業管理中加強會計核算的重要性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20(01):185-186.
[4]劉雅.論會計核算在石油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時代金融,2014(21):163+168.
[5]陳秀春.大數據時代企業管理會計面臨的挑戰與解決對策[J].當代會計,2019(09):134-135.
[6]李晶.企業管理信息化發展趨勢及其對會計的影響關鍵要素探究[J].財經界(學術版),2020(05):137-138.
[7]廖婉梅.信息化環境下財務會計核算的優化舉措研究[J].中國中小企業,2020(10):109-110.
作者簡介:楊致青(1984.12- ),女,漢族,籍貫:山西省太谷縣,本科,吉縣財政投資評審中心,中級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