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田
摘 要:隨著“大智移云物”技術在生產和生活領域的廣泛應用,管理會計信息化這一理念應運而生,是傳統的會計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相結合的產物,是現代會計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時代,管理會計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管理會計信息化的建設也給企業帶來了機遇與挑戰。本文主要對企業建設管理會計信息化時可能面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完善措施。
關鍵詞:管理會計;信息化;問題與措施
一、選題背景及文獻綜述
1.選題背景
傳統的財務工作是通過事后核算與監督提供信息,傾向于會計核算,以會計報告為核心向外提供組織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信息,主要面向的是過去,反映組織過去發生的經濟活動,按照審核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過賬、賬項調整、對賬、試算平衡、結賬,最后編制會計報表的既定流程循環運行,財務會計在采集數據時僅考慮該數據最終是否會影響報表的編制,而對于業務活動過程中伴隨的管理者所需的非貨幣化信息考慮甚少,如:生產力、績效等。并且財務報表反映的數據具有局限性,僅僅能顯示組織經濟活動的最終結果,無法反映每項業務發生的具體過程,使得發生問題時難以找出具體原因,因此無法為管理者提供更有用的決策信息。同時,由于在傳統財務會計一般在業務發生之后才進行賬務處理,因此傳統會計信息系統反映的信息具有滯后性,無法滿足組織管理者與決策者對實時信息的需求。而數據在經過財務人員的層層處理后,也往往容易出現誤差。傳統財務會計業務流程存在諸多不足,不能滿足企業對信息在最短時間內準確、有效傳遞的要求。因此,管理會計作為企業內部管理服務的樞紐,最重要的職能是向企業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決策信息,在當前信息化發展迅速的時代,市場經濟對管理者決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管理會計面臨著諸多挑戰,比如,如何有效承接戰略以及保障戰略有效落地;如何引導業務結構優化、調節資源運用效率;如何平衡精細化管理與管理成本、管理效率;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統與數據支撐。管理會計是戰略管理的有效保障機制,由于戰略與運營普遍存在失衡問題,有大部分企業制定的新戰略沒有達成預期目標。因此,在當下“大智移云物”時代,企業通過建設管理會計信息化,財務部門能夠幫助企業進行更加有效的預算管理、資源配置和經營布局,提供更加有力的決策支撐,促進企業的良好穩定運營。中國大陸的大部分企業還處在工業.2.0,有的已經到工業.3.0,只有極少企業在工業.4.0。而企業要邁向工業.4.0就必須利用信息化的技術和手段和管理價值鏈的方式去實現。
在“大智移云物”技術的驅動下,財務職能將更多地向分析、建議和預測轉變。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企業需要提高其內部和外部提供信息的各個系統的質量、可靠性和反應能力,這要求財務人員與管理人員一起借助大數據平臺,綜合運用智能化、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有效地獲取、維護和運用資源,以維持財務職能在經營平衡中的作用。
2.文獻綜述
蔣金芳(2019)指出會計信息化的發展則是為企業提供及時的,準確的和完整的財務數據,對企業鞏固財務安全、防范財務風險以及提高經營的收益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分析了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設對策。張詠梅(2019)研究發現,近五年管理會計工具案例研究文獻主要從戰略、績效、成本、營運等幾個管理角度進行剖析,并系統梳理和評價了管理會計工具應用以及案例研究情況,以期加快我國管理會計工具案例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提高管理會計工具具體的應用效果。李牧陽(2019)主要分析了信息化建設的必然性、優越性以及管理會計信息化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得出以下結論:在管理會計信息化的應用中,現代信息技術還有待完善。大數據時代來臨,互聯網和云計算等信息科技飛速發展,在未來更多地應用在管理會計信息化中已成為大勢所趨,但同時也必將產生各種問題。因此,從長遠大局來看,信息技術想要在以后大放異彩,就必須不斷地完善相關法規以及管理機制,進行科技創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何紅梅(2019)圍繞“互聯網+”時代對于管理會計信息化的影響進行研究,首先分析了“互聯網+”時代實施管理會計信息化是否可行,隨后,對于如何更好地發揮“互聯網+”時代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提出了具體的對策,其中包括:確立構建管理會計信息化體系、增強財務會計模塊分類綜合運用、加速推進企業財務管理及信息化建設、提高管理會計信息化安全保護、培育發展綜合性人才隊伍等等,整體提升管理會計信息化水平,在“互聯網+”時代的大潮中,更好順應發展趨勢,以得到可觀的運用效果,為我國企業管理會計信息化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趙建華(2019)主要研究了在“互聯網+”條件下,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對企事業財務模式帶來顛覆性影響,并分析了如何在“互聯網+”條件下實現管理會計信息化的創新與共享,基于互聯網技術將管理會計與大數據有機結合,探索促進“互聯網+”時代管理會計信息化創新與共享的新途徑。
二、管理會計信息化的概述
管理會計是會計的分支,強調的是內部管理需要,利用相關信息,有機融合業務與財務活動,在單位計劃、決策、控制、評價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管理會計服務于企業的戰略與商業模式,不僅是分析過去,更重要地是預測和規劃未來,同時控制現在,能夠快速促進我國企業經濟增長。
管理會計信息化是信息技術在管理會計領域中的運用,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管理會計信息化是管理會計和信息技術結合的產物,隨著不斷深入建設管理會計體系以及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的發展,管理會計信息化對企業發展日益重要,是企業實行精細化管理的關鍵入口。管理會計信息化包含預算管理信息化、成本控制信息化、業績評價信息化。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目標是要與企業的戰略目標相結合,充分支撐戰略目標的實現。同時,管理會計信息化能夠整合碎片化的信息,系統化反饋,實現企業的精細化管理。
三、企業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的意義
在“互聯網+”的政策背景下,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正成為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也是全球新一輪產業的制高點。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是促進財務會計職能轉變和管理會計工作正常開展的首選之路,重視移動互聯網條件下的管理會計數據管理,構建財務共享的云平臺框架。萬科集團構建以數據共享為核心的財務共享中心,通過多年的數據累計,其已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大數據中心,在大數據背景下,財務和業務單據采集后,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能夠進行高效的分析。然后通過之前訂立的模型,就可以找到有價值的信息,有效支撐集團的決策分析。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1988年進入房地產行業。萬科通過使用金蝶的ERP系統和集成移動系統,使得企業的管理更加精細化,而且可以使用手機移動終端更方便、更快捷地操作和審批業務。2013年3月4日,萬科集團發布2012業績營業收入增長43.7%,這一大幅增長不僅得益于管理精細化,也離不開信息化技術和工具的更新。萬科集團通過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為集團快速發展住宅、物業、商業等提供集約化財務保障。財務共享中心建立后,通過可復制的管理標準,在3-4天內上線一家公司,月審核單據數量增加到30000多筆。在財務共享模式下,實現了人員集中、流程集中及數據集中。為了避免財務人員受到當地機構負責人的影響,萬科集團在武漢建立了財務共享中心,統一進行管理,強化財務標準的執行。同時,萬科將費用報銷、合同付款等18類業務流程的審批統一納入財務共享中心。財務共享中心上線后,財務共享中心每月日常審核中發現了很多以前沒有發現的付款違規情況。
萬科財務共享中心建立后,日均審單工作量非常大,而共享審批資源是有限的,使得報銷流程有一定的滯后性,中心工作人員壓力大,而一線員工對報銷速度仍不滿意。為了加快付款費用流程,通過金蝶EAS信息系統建立起提單人的信用機制,對信用等級高的提單人可以免人工審核進行系統智能審單,有效提升了共享中心的運營效率,大大提高了員工的滿意度。
通過對萬科集團建立財務共享中心的分析,可以發現有效的財務信息化有助于企業更好地將財務業務一體化,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率,同時可以全面分析經營過程中的數據,為管理者做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四、企業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信息化技術系統建設不足
隨著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很多企業已經拓展到海外市場,母公司需要將下屬子公司以及海外分公司的財務數據整合起來進行分析,由于信息系統的建設不足,不能及時將所有的數據收集起來進行全面分析,不利于管理者做出合理決策。
2.缺乏與信息化相適應的綜合型人才
在會計信息化時代,會計人員需要具備以下五種能力:精通會計、擅長管理、熟知信息技術、洞察業務、具備戰略遠見。精通會計專業知識,可以運用專業判斷來評價數據是財務人員的基本能力,要有效管理資源或團隊,就必須了解技術領域的新變化,并深入價值鏈的各個環節,挖掘有用的信息。大部分企業的財務人員的工作能力比較單一化,在基礎工作方面較為專業化,缺乏綜合分析數據的管理能力。
3.對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大數據這一理念盛行的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加快,企業僅僅關注單一的運營數據,很難全面把握整體經營效果,但是,很多企業的領導者仍然以傳統財務思想為主進行指導工作,對管理會計信息化的認識不足,不理解推行管理會計信息化對企業的價值,因此,大部分企業對管理會計信息化的重視程度不夠。
4.信息化法律體系不完善
由于我國提倡管理會計這一理念比較晚,導致我國管理會計制度不完善,與之相對應的會計標準也不完整,而且會計信息化這一理念還沒有普及,也沒有完善的法律體系,這對企業來說發展管理會計信息化有較大的風險,管理者都是理性人,會盡可能地規避風險,這也是阻礙企業建設會計信息化的原因。
5.信息化建設成本較高
信息化的建設首先需要引進懂會計、懂技術的綜合型會計人員,這會增加企業的人力成本;其次需要更新企業信息技術設備、系統,這也是一筆必要的支出。對于中小型企業,引進人才成本太高,自己內部培養需要時間成本,更新系統的支出也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資金壓力。對于大型企業,時間成本也很重要,一般會選擇從外部引進技術人才和更新系統,但是管理者對引入管理會計信息化給企業帶來的價值是不確定的,有一定的風險成本。所以,對企業來說,管理會計信息化的推行成本較高。
五、企業完善管理會計信息化的措施
1.豐富系統功能,加強系統建設
管理會計的發展是建立在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的,因此,在“互聯網+”的時代,管理會計的應用對企業的信息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多維度、敏捷性等。所以企業應該建設更加先進的、能夠使會計信息充分流動的扁平化組織結構,同時企業還應該定期對該信息系統進行評估,及時改進其不足,順應時代發展,滿足企業發展需要。
2.培養與信息化相適應的綜合型人才
在當下知識經濟時代,合格的人員不僅要精通會計專業知識,具備專業技術能力,運用專業判斷來評價數據和做出決策,還需要掌握計算機領域的現代化知識,并時刻關注新客戶、新產品、新商業模式、新產業方向、新技術應用這五“新”,它們代表著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關系著企業未來的興盛與衰落。所以企業必須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訓,更新知識,提升工作能力,必要時引進一些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保證企業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加強企業管理者對管理會計信息化的認識
近幾年,有的企業開始關注管理會計信息化的建設,將數據綜合起來進行分析,全面了解企業的優勢與不足,及時改進其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對企業的戰略規劃以及戰略決策提供有力支撐。因此,企業管理者應該加強對管理會計信息化的認識,并對其建設給予支持。
4.完善管理會計信息化制度
技術在進步,管理會計工作必然會與互聯網技術交融,因此也就需要新的法律體系來規范管理會計信息化的建設。國家應針對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制定相應的法律條文,有效約束并監督管理會計信息化的建設。
5.合理預算成本,低成本建設管理會計信息化
首先,管理會計信息化的建設不僅可以提高企業運營效率,還可以將大量從事交易處理的會計人員從繁瑣的工作中釋放出來,不再進行基于規則的重復判斷,而是投入更多精力在流程化、業務監控和數據分析上,更好地全面分析企業整體運營數據,發現經營過程中的不足,及時改進,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其次,對于大型企業來說,信息化建設可以減少大量的交易處理會計人員,按企業需求,可以適當減少相應的人力成本。最后,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目前的規模選擇恰當的信息化系統,以最優成本實現信息化的建設。
六、結語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在管理會計中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近幾年,一些企業正在逐漸推行管理會計信息化技術,盡管其推行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挑戰,但也為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所以,無論是企業管理層還是基層工作人員都應該加強對管理會計信息化的認識,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緊跟時代發展,大力建設管理會計信息化,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益與競爭力。
參考文獻:
[1]何紅梅.“互聯網”時代管理會計的信息化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18).
[2]趙建華.“互聯網+”條件下管理會計信息化的創新與共享[J].財會經濟,2019(10).
[3]李牧陽.管理會計信息化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理論探索,2019(05).
[4]王文壯.論管理會計的信息化建設與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17).
[5]孫勝利.企業信息化建設與企業管理創新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02).
[6]麻陽陽.企業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J]財會學習,2018,(12).
[7]韓向東.管理會計信息化的應用現狀和成功實踐[J].會計之友,2014(32).
[8]孟焰,孫健,盧闖,劉俊勇.中國管理會計研究述評與展望[J].會計研究,2014(09).
[9]熊磊.云計算在管理會計信息化中的應用初探[J].財會通訊,2014(34).
[10]張繼德,劉向蕓.我國管理會計信息化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會計之友,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