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 安甜甜
摘 要:2015年7月,《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拓展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發揮互聯網在促進產業升級中的平臺作用。隨后,“互聯網+”成為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基于此,從三個方面分析了“互聯網+”經濟環境的特點,結合鞍山市文化、旅游、體育、健康四產融合的現狀,分析了鞍山市的“四產融合”處于市場融合的層面,進而提出了政府推動建立跨界交流團隊、“四產融合”應更深入開展技術合作、注重跨界人才的引進等建議。
關鍵詞:四產融合;“互聯網+”;跨界融合
中圖分類號:F207?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35-0059-02
一、“互聯網+”環境特點
(一)一種新的經濟形態
“互聯網+”是當今經濟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新引擎。在互聯網產生初期,它是一種工具,更多地作為一種技術工具;而發展到今天,在互聯網上已經構成了一種新的生態體系,我們很難想象沒有互聯網的社會經濟會是什么狀態。互聯網成為了當今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這個新經濟形態下,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互聯網,而且只有與互聯網結合的更好的企業才可以維持或提升企業的發展。互聯網由于打破了傳統消費區域性的限制,能夠滿足各個消費群體的不同需求,并提供了便捷的消費支付方式,其優勢不容忽視。
(二)以網絡技術基礎設施為前提
“互聯網+”的前提是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基礎設施。英國演化經濟學家卡蘿塔·佩蕾絲認為,每一次大的技術革命都形成了與其相適應的技術—經濟范式。這個過程會經歷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新興產業的興起和新基礎設施的廣泛安裝,第二個階段是各行各業應用的蓬勃發展和收獲,每個階段各20年至30年(阿里研究院,2015)。基礎設施越是全面的地區,互聯網經濟環境也就越好,越利于經濟發展。
(三)連接一切,跨界融合
在2015年6月17日召開的深圳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上,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以“騰訊對‘互聯網+的思考”為題開講。他認為,“互聯網+”將連接實體、個人、設備等一切基本要素,并如電能一般,把一種全新的能力注入各行各業,使各行各業在新的環境中實現新生,并創造出一個“互聯網+”生態體系。(https://www.sohu.com/a/19607823_114835)跨界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得到了最好的應用。疫情期間連鎖商超用“互聯網+”為我們的衣食、環境安全提供了充足的物資保障。物流業敏捷的反應速度讓我們的防疫物資能夠在最短時間內精準送達需要的地方。
二、鞍山市“四產融合”發展現狀
(一)產業融合
融合的概念最初由羅森博格提出,他用融合解釋一個共同的技術領域,該技術最終在產品和各個領域的產業中得到利用。從融合順序來看,融合是一個從科學、技術、市場直到產業的連續過程。在融合達到產業融合這一最后階段之前,逐步和漸進的融合發生在科學、技術、市場水平上。產業融合之前會有科學的融合,然后會有技術的融合,體現最明顯的是市場的融合。
(二)鞍山市文化、旅游、體育、健康四產融合現狀
1.旅游業與文化業協調發展
2019年,鞍山市在旅游業與文化業結合的基礎上,利用千山風景名勝區的天然優勢,通過舉辦千山梨花節、郎朗千山鋼琴音樂會等文化活動展現了鋼城的美,同時實施了千山摩力香格里拉度假營地項目、“鞍山鋼鐵之旅”特色路線項目,提升了千山風景區的知名度和游客的忠誠度。2019年文化娛樂業總收入增長20%,旅游綜合收入增長16.4%。產業融合項目推動了相關產業收入的連帶增長。2020年,鞍山市打造“紅色鋼都、玉美鞍山”城市文化主題,圍繞“一環十二珠”文旅業態,規劃建設南沙河文化旅游帶等特色項目。
2.健康產業借力大數據打開突破性格局
隨著各行各業數字化的普及,未來影響行業發展的關鍵將是大數據。目前,鞍山市建立了東北地區首個生命健康大數據中心,簽約了人類全基因組測序中心等16個大健康項目,健康產業與文化產業的緊密融合初步顯現。
3.電子商務全面助力服務業發展
電子商務讓新興服務業得到發展的契機,華潤萬象匯、萬達廣場等城市綜合體建成開業。鞍山市有全省最多的“淘寶鎮”、“淘寶村”。特別是受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鞍山市大力發展“網紅經濟”“會展經濟”“互聯網經濟”等新經濟。要想讓經濟得到長足發展,電子商務的融入是一個必要前提,越早在互聯網經濟中分得一杯羹,就越容易積累消費者的忠誠度。地處東北的鞍山市人民具有獨特的語言文化優勢和口碑優勢,借助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推廣百年老街等特色街區,推廣特色旅游產品、服飾、箱包、農副產品等讓商家體會到了網絡福利。(鞍山市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
從總體上看,鞍山市的四產融和體現在市場層面的融合。2020年8月3日,鞍山市人民政府與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約定,未來鞍山市將與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通過共建“城市大腦”等項目,以科技創新發展助力鞍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網絡技術基礎設施的建設必然推動鞍山市“互聯網+”經濟生態環境的發展,為該市文化、旅游、體育、健康產業更深層次的融合共生發展提供保障。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對鞍山市的影響,戶外旅游項目有半年時間都處于閑置狀態,體育場館的長期封閉打亂了市民原有的運動規律。后疫情時代,盡管鞍山市恢復了大部分的文體、旅游項目,但我們更加清楚“互聯網+”對經濟的重要性,知道只有讓服務產業在互聯網上蓬勃發展起來,才可能應對未來經濟環境中更多的不確定性。
三、“互聯網+”環境下推動鞍山市“四產融合”的建議
(一)從市場層面,政府推動建立跨界交流團隊
在2020年疫情期間,西柳、南臺的市場管理方主動邀請西柳服裝集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圍繞西柳、南臺兩地電商發展的實際情況,根據商戶的展示商品、吸引粉絲等需求,為商家提供了多種培訓。一季度以西柳、南臺為引領的海城“網紅經濟”僅快手平臺店鋪的銷售額就超過了12億元,店鋪達3 000余家。
這是鞍山市現有最活躍的網絡經濟,對于文化、旅游、體育、健康產業的融合發展具有借鑒意義。在商戶具有了一定互聯網推廣技能和展示平臺的前提下,商戶的發展潛力是無限的。因此,政府可推動建立具有鞍山文化特色的平臺號,無需開發網頁、APP,只需在現有直播平臺上就可以實現。平臺號的運營要有專門的團隊,團隊成員要有四大產業中具有一定經驗的、略知電商運營的優秀人才。從李子柒的視頻流量可以看出,文化的推廣是不拘泥于形式的,我們的消費者在互聯網上,有消費者的地方就是我們的陣地。運營團隊應以策劃各項主題活動為使命,有了文化、旅游、體育、健康這么多方面的合作,又有專業的團隊運營,才能夠盤活鞍山的服務業,促進服務經濟的復蘇。
(二)從技術層面,“四產融合”應更深入開展技術合作
馬健(2008)指出,技術擴散是產業融合的重要原因,它給產業融合帶來了必要性和可能性。技術創新之所以可以推動傳統產業融合,一方面是因為技術融合本身可以引發產業的融合,比如互聯網技術和通信技術融合創新成功,推動了通信行業和移動 PC 行業的融合,催生了智能手機行業的產生;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技術具有高滲透性和擴散效應,可以快速滲透到其他產業,尤其是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基礎科學技術。
在市場融合中我們會發現如旅游新產品的開發、體育旅游的創新、生命健康大數據中心的市場化開發應用等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沒有產品開發技術的支持,產業融合很難走長遠。在旅游、體育、健康產業的產品開發中應注重文化滲透,而這是產業融合產品設計的難點,如果能夠在文化滲透的基礎上解決粉絲的痛點,這才是成功的產品設計。如李子柒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展示就是戳中了粉絲想要逃離布滿高樓大廈的城市痛點。而這成功的背后就是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
(三)從發展層面,注重跨界人才的培養
當今社會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在“互聯網+”經濟時代,人們發現跨學科的專業越來越普及,如體育旅游管理專業、旅游管理專業(健康旅游方向)等。為了提升鞍山市服務業整體水平,促進該市四產融合的健康發展,需要吸引專業的人才來加入團隊,為四產融合輸入新鮮的血液。跨界人才來到團隊可以帶來學術界先進的思維、先進的經驗,讓服務業稍顯落后的鞍山能夠利用四產融合實現服務經濟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