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文 周雪梅 張蕓蕓
【摘要】裝配式建造技術日趨成熟,體量日益增大,但從全產業鏈角度來講,各項成本的管控并未達到預期效果,尤其是施工成本和采購成本,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建造成本、彰顯裝配式建筑的成本優勢值得深入研究。從目前來看,設計方式的優化、構件廠家的選擇、施工工藝的改進都是很大的管控空間。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施工建造產業鏈;成本管控
隨著裝配式建筑的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體量日益增大,各個地域對裝配率的要求雖略有差異,但各省市對預制率的提高均有明確要求,但從實際落實情況來看,建設方對裝配式建筑的認可度明顯不足,原因之一就是建造成本過高。近年來,許多學者對裝配式建造的成本分析做了大量的深入研究,郭紅燕[1]等人從研發環節、策劃環節、設計環節、生產環節、施工環節對裝配式建筑的建筑成本進行了深入分析;李紅麗[2]等人對裝配式建筑和純現澆工程成本進行了對比和實證研究,較為深入的分析分析了裝配式建筑的成本影響因素。
1、目前現狀分析
1.1裝配式建筑產業鏈現狀
裝配式建筑產業鏈的形成建立于不同功能主體的分工協作的基礎上,在滿足特定條件的前提下,通過各層級的有效協同融合形成動態的增值鏈。裝配式建筑產業鏈的形成,主要基于建筑產業化的政策引導、生產全過程的供給關系、采購全過程的供給關系、現場作業的配合關系、后期的服務等。建筑產業化的形成,有一個核心的內在動力是實現價值創造,價值創造從建設方、供貨方、施工方等角度的理解是不同的,建設方希望能夠在保證建筑功能的前提下降低投資成本,而供貨方和施工方希望得到更合理的利潤空間、同時能夠降低生產成本,但根據目前裝配式建筑市場關系,裝配式建筑產業鏈波動較大,主要體現在供求關系的不平衡,部分地區產能過剩、部分地區資源緊張,供給方不能及時供貨、需方工作效率降低的現象在部分地區仍存在,區域間為保證資源平衡所產生的超遠距離運輸,表面上是費用的增加,但更深層次的后果乃是導致裝配式建筑產業鏈的運行效率無法得到有效保證,給建筑工業化進程帶來不利。
1.2裝配式建筑成本現狀
近些年,針對裝配式建筑成本問題的質疑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以上海地區某商業綜合體項目為例,該項目總建筑面積26.5萬㎡,全部采用裝配整體式框架結構,預制率為41%,筆者就該項目使用裝配整體式施工方式和傳統的現澆方式進行比較,僅分析地上主體結構內。裝配整體式施工方式和傳統的現澆方式造價相差較為懸殊,部分地區價格懸殊較上海更懸殊,對建設方投資極為不利,所以在推進裝配式建筑預制率的要求下,建設方采取被動式接受,以滿足政策文件要求為目的,缺乏主動性。作為新型建筑模式,施工作業安全的高風險性、吊裝作業的復雜性、部分技術的不成熟性等因素,也是導致目前施工成本較高的原因,與同等水平的其他相比,單價占比仍處于較高水平。
2、裝配式建筑成本管控點分析
2.1深化設計環節
根據目前實際工程現狀,裝配式建筑深化設計管理基本分為兩類,一類為業主方負責確定深化設計單位,提前開展深化設計工作,部分深化設計工作與主體設計同步進行;第二類為業主方將深化設計工作交由施工總承包方負責。第一類方式下,深化設計單位可較早開始深化設計工作,為后期PC采購招標和施工分包單位的確定保證了較為充裕的時間,但業主方對深化設計質量承擔主要責任,施工過程中如出現變更,需業主方協調設計方相關變更工作,問題處理程序繁瑣,效率較低;第二類方式下,深化設計工作相對開始較晚,對后期PC采購招標和施工分包單位的確定時間壓力較大,業主不需對深化設計質量承擔主要責任,出現問題承包方將直接與設計方聯系解決,問題處理效率較高。
2.2采購環節
預制構件的采購費用主要由直接費(人工費、材料費、機具使用費、模具攤銷費)、措施費(安全生產費、運輸費、成品保護費、試驗檢驗費、其他費用)、管理費、規費和稅金。直接費需要深化設計階段對構件進行優化,措施費在采購環節應著重考慮運輸距離,目前跨省(僅限江浙滬區域)的運輸單價費用約為280~300元/m3,省(市)內的運輸單價費用約為110~150元/m3,運輸費用相差較大。選擇構件廠時,在保證構件質量的前提下,盡量選擇距離較近的構件生產單位,既可以降低運輸費用,也可以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成品保護費用和潛在的質量修補費用。以上海某商業綜合體項目為例,預制構件總量約2.5萬m3,以南通的構件廠和上海本地的構件廠相比,運輸費用相差約400萬元。
2.3施工環節
裝配式建筑單體從目前的常規施工方法來看,假體的搭設仍然采用傳統的滿堂架搭設方式,據筆者了解,立桿的間距和水平桿、剪刀撐的設置仍然沿用傳統的設置方法,材料用量與搭設工藝未有創新,成本優勢未能體現。裝配式建筑應該依據自身特有的預制剪力墻、預制柱、疊合梁、疊合樓板等預制構件形成的半穩定體系,采用新的技術方法,采用臨時支撐結構替代傳統的支撐體系,從節約材料、提高施工效率、提升施工質量、保障施工安全角度,實現高效施工,同時也能夠實現成本管控。采用型鋼牛腿支撐體系替代傳統滿堂架支撐體系,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梁柱節點處,采用較大型鋼牛腿支撐,通過預制柱處預埋螺栓,將型鋼牛腿與預制柱可靠連接,預制梁落于型鋼牛腿上,形成可靠的梁柱支撐體系;同理,在預制梁上預埋螺栓,通過小型鋼牛腿與預制梁可靠連接,將疊合板落座于小型鋼牛腿上,形成可靠的梁板支撐體系。通過梁柱支撐體系、梁板支撐體系,將整個結構支撐體系形成整體,既提升了現場的施工工效,又極大程度的節約了材料用量。型鋼牛腿的多次周轉使用,據初步估算,成本降低率可達40%以上。
3、管控建議
我國裝配式發展將是一個長遠的進程,也必將取得長足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成本的影響因素日益凸顯,如何有效降低建設成本,是裝配式建筑能夠快速發展的有效驅動,基于裝配式建筑產業鏈的發展分析,提出如下成本管控建議。
(1)建立健全裝配式建筑產業鏈的數字化管控。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繁雜、分支體系龐大、參與企業多元化,目前整體的產業資源融合性不足,生產、采購、施工等各方應充分利用物聯網、RFID系統、BIM技術,快速形成具有匹配性和相容性的統一管理平臺,降低管理過程中的人工成本。
(2)提升裝配式建筑的精細化管理。裝配式建筑的成本管理歸根就是產業鏈的全過程管理,為有效推動建筑產業化進程,更大程度降低裝配式建筑的建造成本,精細化管理應該融入于招標、生產、運輸、安裝等各個環節,通過全方位的精細化管控,極大程度減少資源投入量、人工量、機械使用量等,從而有效降低綜合成本。
結語:
裝配式建筑在我國大力發展,已逐漸成熟和完善,隨著各地“十四五”發展目標的出臺,建筑工業化進程將再次迎來發展高峰,裝配式建筑的標準化設計、工業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和信息化管理也將得到更加完美的融合和提升,成本管控也將由之前的粗放型逐步向精細化管控邁進,資金的高效利用、項目的全面增值、產業鏈的全方位服務終將成為裝配式建筑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也必將成為裝配式建筑高速發展的強勁動力。
參考文獻:
[1]郭紅燕,李勝強,何勇毅.基于產業鏈的裝配式建筑成本管控分析[N].廣州: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20(30)
[2]李紅麗,耿博慧,齊寶庫,等.裝配式建筑工程與現澆建筑工程成本對比與實證研究[J].建筑經濟,2013(9),102-105